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 > 安全知識 > 正文

警惕:洪災帶來的幾種常見皮膚病

2017-05-30 13:17:17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洪澇過后可造成多種疾病的爆發(fā)流行,常見的有胃腸道疾病、呼吸道疾病和各種皮膚病等,其中皮膚疾病約占各種疾病的一半以上。

夏季皮炎:在災區(qū)中較常見,因此時多為夏季,長時間戶外作業(yè),日曬雨淋,加上洗浴條件差,容易發(fā)病。在身體暴露部位可產生紅斑,脫屑,有的可表現為紅色的細小丘疹,嚴重的可有皮損部位疼痛,燒灼感,患者可瘙癢明顯,甚至在病變部位出現水皰和大皰等。戶外作業(yè)時穿戴好防護衣帽可避免該病的發(fā)生。一旦發(fā)生應避免高溫及戶外作業(yè),可于發(fā)病部位外用爐甘石洗劑或撲粉可明顯減輕不適感。

蟲咬皮炎:夏季是蚊蟲繁衍的季節(jié),洪水泛濫更促進了蚊蟲的滋生。洪澇災害使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質量達不到保證,如睡覺時容易受到蚊蟲的叮咬等。在兒童中也比較常見。主要表現為四肢出現紅色小丘疹、有時在皮疹的頂端有透明的小水皰,患兒主訴皮損較癢,往往在皮膚上可見到抓痕。使用蚊帳,保持皮膚清潔衛(wèi)生,外用防護劑等是預防該病較好的辦法。對于蟲咬皮炎,外用爐甘石洗劑或其它止癢劑可減輕癥狀,也可外用激素類藥膏。

毛囊炎:因為災區(qū)衛(wèi)生條件差,氣候潮濕,人們又長時間抗災,揮汗如雨,加上沒有清潔用水洗浴,因此也是毛囊炎容易發(fā)生的時候。對較少的毛囊炎,除注意個人衛(wèi)生,外用抗生素軟膏。對多發(fā)性毛囊炎可同時口服抗生素。

手、足浸漬:常發(fā)生在手足長時間浸泡在水中的農民工和長時間在水中作業(yè)的人群中。主要表現為手足部位糜爛、脫屑和滲出,嚴重的可造成局部感染和潰瘍,通常位于手足指、趾間。盡量減少手足在水中浸泡的時間,保持手足部位清潔干燥,外出時穿防水長筒靴是較好的預防方法。治療:保持局部干燥,可用撲粉(一般市售痱子粉均可)洗凈涼干撲于患處,或于輕度糜爛處用3%的硼酸粉濕敷,待干燥后外用激素或抗生素軟膏涂擦即可。

皮膚癬?。?/strong>洪澇災害時,由于身體一些部位長期浸泡在水中,加上此時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溫暖潮濕,因而是各種癬病的好發(fā)季節(jié)。如手足癬在災區(qū)是非常常見的皮膚病之一,還有體癬和股癬等,此時都易發(fā)。如不及時治療還可伴發(fā)細菌感染和其他皮膚病等。預防同上,治療一般采用復方苯甲酸酊外涂或抗真菌外用藥膏或藥粉等,都能收到良效。對局部輕度糜爛滲出的癬應同時使用含抗菌素的癬藥膏,應避免細菌感染。

陰囊皮炎:是發(fā)生于陰囊及鄰近部位的皮膚紅斑、滲出性皮膚病,長期奮戰(zhàn)在抗洪第一線的搶險隊員中是較常見的,俗稱爛襠。是由于長時間浸泡在水中,穿著長衣褲,陰部長時間不透氣造成的。減少水下作業(yè)時間,實行換班制,適時更換內衣褲,使陰部保持清潔干燥是預防該病的最好辦法。一旦發(fā)生該病,盡量避免水下作業(yè),外用撲粉或復方康納樂霜每日2-3次很快就可好轉。

濕疹:多發(fā)生于雙側下肢,因為雙腿長期泡在溫濕污濁的水中,同時雙下肢皮膚容易受各種微生物的侵襲,因此可在皮膚上出現紅斑、丘疹,可有滲出,嚴重的可在皮膚上出現水皰,甚至腫脹。患者主要表現為患肢瘙癢和滲出,長期達不到治療的或處理不當的患者則可出現繼發(fā)性化膿感染,一旦感染則處理比較棘手。預防可在下水前外涂防水油膏,勞作后可用1%的鹽水浸泡雙小腿約半小時,然后再用清潔水洗凈涼干。濕疹一般采用局部外用3%硼酸粉或0.1%的利凡若爾粉濕敷,待皮損干燥后外用激素類軟膏外搽。皮損較多,癥狀重者可口服撲而敏等抗阻胺藥物,對伴感染的濕疹則在進行上述治療的同時,積極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嚴防外傷,一旦發(fā)生應及時處理。

膿皰瘡:災區(qū)兒童中較常見的疾病之一,是由災害時衛(wèi)生條件較差,缺乏清潔洗浴用水,兒童又未注意個人衛(wèi)生等引起的皮膚化膿性感染。可在面部和四肢以及軀干部位出現一個小水皰,很快皰內的液體變得渾濁,皰也變得松軟,因重力的作用,呈瓶水樣掛在皮膚上,能看見明顯的液平面。因此診斷很容易,預防主要是注意衛(wèi)生。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