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睡個“子午覺” 身體變更棒
睡覺是一種非常好的養(yǎng)生方法,夏季,睡個“子午覺”,可以調理身體,趕走亞健康哦,下面教你如何睡“子午覺”,快去看看!
夏日睡個“子午覺” 身體變更棒
炎熱的夏季,許多人喜歡進食涼性的食物用以解暑降溫,還有的人經(jīng)常開著空調降溫,這些都大大消耗了人體的陽氣,會使人感到身體疲憊,精神消沉,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亞健康”狀態(tài)。炎熱夏季防亞健康應服點生脈飲,另外,還提倡多睡“子午覺”。
陰陽失衡人體健康“出軌”
中醫(yī)理論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腠,其氣必虛。就是說在正常的狀態(tài)下,如果陰陽處在一個很平衡的狀態(tài),即使遇見了大風大雨等異常的氣候變化,人體也不會得病。但如果外受風、寒、暑、濕、燥、火,內受喜、怒、憂、思、悲、恐、驚,讓人體自身的正常狀態(tài)被打破,這些伺機而動的致病因子就可能從10個變成100個,100個變成1000個……當它達到一定數(shù)量時,就可能侵害人體健康了,而此時人體正處于亞健康狀況,防御水平很低沒辦法抵抗,自然就生病了。
夏治暑熱多睡“子午覺”
現(xiàn)在已經(jīng)進入炎夏時節(jié),室外溫度特別高,這時人體大量體力腦力勞動容易虛弱、陷入亞健康狀態(tài),而中醫(yī)認為,此時有條件不妨服點生脈飲。
中醫(yī)認為,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生脈飲是由人參、麥冬、五味子三味中藥組成,這是著名醫(yī)家孫思邈的方子,他用這個方子治暑熱。在暑熱季節(jié)為什么要用生脈飲?因為人體的陽氣每天都在不停地往外“跑”,導致內里陽氣不足,所以需要用人參補氣;汗出得太多了,用五味子收斂,斂心氣;天氣太熱,特別容易出汗,此時可以用麥冬補充體液、養(yǎng)陰。
夏日作息提倡睡“子午覺”,根據(jù)《黃帝內經(jīng)》睡眠理論,“子”時是人體經(jīng)氣“合陰”的時候,有利于養(yǎng)陰,晚上11點以前入睡,效果最好。因為這個時候休息,最能養(yǎng)陰,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午”時是人體經(jīng)氣“合陽”的時候,有利于養(yǎng)陽,午覺只需在午時(11時至13時)休息30分鐘即可,因為這時是“合陽”時間,陽氣盛,所以工作效率最高。
不良睡覺習慣損女性健康
身為女性,你了解自己的身體嗎?從青春期到更年期,你該如何珍愛自己的身體?當一個又一個的問題擺在你的面前時,你有否有些茫然與不安?平安健康網(wǎng)帶你走進女性身體的秘密花園,以最貼心的指導,最實用的資訊讓你了解各個生理時期所面臨的健康問題。
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所以,如果你在睡覺時的習慣不好,對身體的危害會非常大。尤其是以下幾種習慣,對女人來說,應該絕對禁止。
1、睡前生氣
睡前生氣發(fā)怒,會使人心跳加快,唿吸急促,思緒萬千,以致難以入睡。
2、睡前飽餐
睡前吃得過飽,胃腸要加緊消化,裝滿食物的胃會不斷刺激大腦。大腦有興奮點,人便不會安然入睡,正如中醫(yī)所說“胃不和,則臥不安”。
3、睡前飲茶
茶葉中含有咖啡堿等物質,這些物質會刺激中樞神經(jīng),使人興奮,若睡前喝茶,特別是濃茶,中樞神經(jīng)會更加興奮,使人不易入睡。
4、劇烈運動
睡前劇烈活動,會使大腦控制肌肉活動的神經(jīng)細胞呈現(xiàn)極強烈的興奮狀態(tài),這種興奮在短時間里不會平靜下來,人便不能很快入睡。所以,睡前應當盡量保持身體平靜,但也不妨作些輕微活動,如散步等。
5、枕頭過高
從生理角度上講,枕頭以8~12厘米為宜。太低,容易造成“落枕”,或因流入頭腦的血液過多,造成次日頭腦發(fā)漲、眼皮浮腫;過高,會影響唿吸道暢通,易打唿嚕,而且長期高枕,易導致頸部不適或駝背。
6、坐著睡
有些人吃飽飯往沙發(fā)一坐,打開電視沏壺茶,夠舒服的??赡芄ぷ魈哿?,看著電視就睡著了,這就使第二大隱患出現(xiàn)了!因為坐著睡會使心率減慢,血管擴張,流到各臟器的血液也就少了。再加上胃部消化需要血液供應,從而加重了腦缺氧,導致頭暈、耳鳴的出現(xiàn)。有人說中午就歇一會兒,誰還帶個被子去單位呀,找個地方一呆就得了。事兒是省了,可身體卻會提出抗議。
7、枕著手睡
睡時兩手枕于頭下,除影響血液循環(huán)、引起上肢麻木酸痛外,還易使腹內壓力升高,久而久之還會產生“返流性食道炎”。所以,睡時不宜以兩手為枕。
8、被子蒙頭
以被蒙面易引起唿吸困難;同時,吸入自己唿出的二氧化碳,對身體健康極為不利。嬰幼兒更不宜如此,否則有窒息的危險。
9、對著風睡
睡眠時對環(huán)境變化的適應能力降低,易受涼生病。古人認為,風為百病之長,善行而數(shù)變;善調攝者,雖盛暑不當風及生臥露下。所以睡覺的地方應避開風口,床離窗、門有一定距離為宜。
睡覺流口水 健康出問題
有人深受晚上睡覺流口水的困擾,第二天一早總是濕了枕頭,有沒有想過,這竟然是脾虛的癥狀呢?有些人晚上睡覺流口水是因為脾虛的緣故,脾主肌肉開竅于口。
什么是脾虛?
是中醫(yī)名詞。指脾氣虛弱的病理現(xiàn)象。多因飲食失調.勞逸失度,或久病體虛所引起。脾有運化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和輸布水液以及統(tǒng)攝血液等作用。脾虛則運化失常,并可出現(xiàn)營養(yǎng)障礙,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濕釀痰,或發(fā)生失血等癥。
還有什么其他癥狀?
脾虛則水谷精微無以傳輸運化,五臟六腑和四肢百骸就得不到濡養(yǎng),從而出現(xiàn)面色萎黃、精神疲憊、身倦乏力、食后困倦、食少乏味;或食后作脹,大便溏瀉;或谷食不化、四肢欠溫、氣短怯冷,婦女脾虛帶下;舌質淡胖,邊有齒印;脈細弱無力等一系列脾虛表現(xiàn)。
脾虛的人如何選擇食物?
宜食食物,具有補脾益氣、醒脾開胃消食的食品,如粳米、秈米、鍋巴(焦鍋)、薏米、熟藕、粟子、山藥、扁豆、豇豆、葡萄、紅棗、胡蘿卜、馬鈴薯、香菇等。
忌食食物,性質寒涼,易損傷脾氣的食品,如苦瓜、黃瓜、冬瓜、茄子、空心菜、芹菜、莧萊、茭白、萵筍、金針菜、柿子、香蕉、枇杷、梨、西瓜、綠豆、豆腐、莜麥等。 其中味厚滋膩,容易阻礙脾氣運化功能的食品,如鴨肉、豬肉、甲魚肉、牡蠣肉、牛奶、芝麻等。 利氣消積,容易耗傷脾氣的食品,如蕎麥;山楂、蘿卜、香菜等。
食療參考方
粳米粥:粳米50克,葡萄干10克,以適量清水先煮粳米至九成熟,加入葡萄干,共同燉煮至稀爛即。
番薯:俗稱甘薯、山芋、紅薯。性平,味甘,有補脾和血、益氣通便的作用。《隨息居飲食譜》中說:“煮食補脾胃,益氣力,御風寒,益顏色。”《綱目拾遺》認為番薯能“補中,暖胃,肥五臟”。脾虛之人,可用番薯當主糧,常食之。
大棗:性溫,味甘,有補脾胃、益氣血的作用。早在2000多年前的《神農本草經(jīng)》中就有“大棗安中養(yǎng)脾”的記載。明·李時珍稱“棗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對脾虛便溏、胃弱食少、氣血不足之人,最宜經(jīng)常服用大棗。
健脾:可用山藥、白術、苡仁、土豆、白扁豆、紅薯等,只要是長在地里深處的都可以健脾。用它們熬粥、燉肉、單煮均可,如果放一點荷葉,醒脾效果會更好。
特別注意
脾虛一般不會單一出現(xiàn),或夾寒,或兼熱,或有氣滯之象等,所以一般沒有固定的方劑。要調理好脾虛,你需要請中醫(yī)為你辯證清楚后,用藥才會收全功,否則雖脾虛有所好轉,而其它癥隨之而起,得不償失。
至于飲食上的調理:一般宜清淡易消化飲食;藥粥一般用山藥,薏苡仁,等為基質,并可長期服用。
總結:綜上所述,我想大家都了解了夏季養(yǎng)生怎么樣睡覺可以更加的保健,那么照著以上說的這些去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