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 > 健康常識 > 正文

請看一眼你的便便 五標準衡量你健康

2017-07-05 16:27:19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人日常必需解決生理問題,日常排便與我們的身體健康有著密切的關系,由排便可以看出我們的身體是否健康。平常我們究竟應該如何觀察便便?便

人日常必需解決生理問題,日常排便與我們的身體健康有著密切的關系,由排便可以看出我們的身體是否健康。平常我們究竟應該如何觀察便便?便便又透露了哪些身體的警訊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吧。

健康的便便5標準:金黃色、帶有裂紋的條狀

長相

類似香蕉或是帶有大腸裂紋的條狀,落水后微微漂浮在水中,表示便便的水量足夠,不會太過干硬,如果纖維質吃得足夠,還會帶有些許氣孔。

重量

約200~300克,可以分成2~3條,每條2~3公分粗。

顏色

漂亮的黃褐色或金黃色。

味道

氣味不重,在公共場所解便便,也不會令人尷尬。

特色

帶有一層透明的薄膜,不會沾黏在馬桶或肛門口,也不需要太多衛(wèi)生紙,就能擦拭干凈。

專家表示,便便的次數(shù)從一天3次到三天1次都算正常,從中醫(yī)的觀點,每天排便2~3次最佳。

從形狀、顏色、氣味了解便便健康與否

如果你的便便沒有前述健康便便的特征,那么就要注意身體是不是發(fā)出警訊了,可以從便便的形狀、顏色、氣味來觀察,看看是否需要調整飲食和生活作息,或是身體真的出了狀況。

1.太細是腸道收縮能力不佳,散狀可能是體內壞菌增多

2.顆粒羊屎便是水分、纖維攝取不足

3.水便可能是細菌或病毒感染

便便太細代表腸道收縮能力不佳,才沒辦法制造出條狀飽滿,甚至出現(xiàn)腸裂紋的便便,專家說,這是體內推動力不足造成的氣虛,可能是進食量不足,或是膳食纖維攝取不夠。

膳食纖維不容易被人體消化酵素分解,主要作用是清除附著于腸壁上的食物殘渣,并幫助便便向前移動,五谷雜糧、新鮮蔬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應該多多攝取。

如果是散狀的便便,則要注意是不是體內細菌分布失衡、壞菌太多,或是蛋白質吸收失常的癥狀。如果情況持續(xù)好幾天,調整飲食后也沒有改善,也有可能是潰瘍性大腸炎或克隆氏癥,應該進一步就醫(yī)檢查。

有些人拉出像羊咩咩般一顆一顆的便便,通常這樣的便便也會又干又硬,伴隨有便秘的狀況,代表缺乏水分與膳食纖維,腸液分泌不足,腸道蠕動能力較差。

如果情緒一直處于緊張、興奮的狀態(tài),也可能拉出羊屎般的便便。

心因性造成的便秘需要紓解壓力、學習放松。如果是飲食失調,則要補充適量的水分與膳食纖維,還有多運動也能改善便秘。

西醫(yī)說,水便可能是細菌或病毒感染的急性腸炎。中醫(yī)認為,軟便是脾氣虛、甚至是陽虛造成,可能有過度飲食、消化不良的現(xiàn)象。

4.灰白色代表膽汁阻塞需檢查肝膽胰功能

5.解黑便 可能是胃或十二指腸出血

6.鮮紅色是下端小腸或大腸出血

7.墨綠色便便 可能有細菌感染

如果便便出現(xiàn)灰白色,有可能是膽管結石,膽汁下不來,無法參與糞便代謝,因此便便沒有膽汁代謝后產(chǎn)生的黃褐色,而出現(xiàn)灰白色的便便。此時,患者的尿液和皮膚也會因為代謝膽汁而變黃,需要進一步檢查肝、膽、胰臟功能。胰臟前端或總膽管長腫瘤,也可能使膽汁阻塞,產(chǎn)生灰色便便。

便便呈現(xiàn)瀝青黑色,代表遠端腸胃出了狀況,可能是胃或十二指腸出現(xiàn)潰瘍,黑色來自血液在胃中氧化變黑的顏色,如果出血量很大,便便可能變成黑湖狀是便血的癥狀。

暗紅色則可能是下端的大腸潰瘍、出血,血液還來不及氧化就直接排出,便便才會呈現(xiàn)鮮紅色。

專家提醒,如果血液沒有混入便便中或是直接滴在外面,則可能是壓迫痔瘡的出血,可以和腸胃內的出血作區(qū)隔。

墨綠色的便便常見合併腹瀉,可能是腸道發(fā)炎,有細菌或病毒感染,通常也伴隨有腐敗酸臭的氣味,表示體內有害菌孳生,包括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霍亂弧菌等等。

另外,攝取較多碳水化合物或深綠色蔬菜,還有服用抗生素、鐵劑和綜合維他命等,也會讓讓便便呈現(xiàn)較深的綠色,不用過度緊張。

如果吃了容易染色的食物,例如富含鐵質的豬肝、豬血或櫻桃、火龍果等都可能使便便顏色偏深棕色。

專家建議,觀察48小時排除飲食攝取的影響后,可以就診,也可以將便便帶到門診中作進一步檢查。

8.便便惡臭 可能是蛋白質、脂質攝取太多

9.臭酸味 可能是碳水化合物吃太多

攝取足夠纖維的便便通常不會有太重的氣味,一旦攝取太多蛋白質、脂質,便便容易產(chǎn)生硫化氫或阿摩尼亞的臭味。攝取食物若偏向碳水化合物,味道則會比較酸,也較容易腹瀉。

10.注意排便習慣是否突然改變

除了便便的形狀、顏色、氣味之外,也要注意排便習慣是否突然改變,例如突然間持續(xù)的便秘,以及排便時「里急后重」的感覺(也就是急切地想上廁所但最后的產(chǎn)出卻不多),都可能是大腸癌的徵兆,長庚醫(yī)院胃腸肝膽科系主治醫(yī)師鄭浩材提醒。

注意飲食、運動與排便訓練就能輕松「助便」

約6公尺的小腸和1.5公尺的大腸中布滿大大小小的自主神經(jīng),因此研究提出「腸道是人的第二腦」概念。不管其他器官有多好,如果排便不夠順暢,就會從內而外產(chǎn)生很多問題。

中醫(yī)認為肺與大腸互為表里,肺主皮毛,便便不順暢皮膚一定不會好,一旦便秘,皮膚就容易暗沈、沒有光澤。中醫(yī)理論也提到,「陽明(中焦,腸胃系統(tǒng))絡腦」,如果排便不順,體內毒素升高,頭腦也不會清晰。

排便不順還會增加血管壓力,因此,很多高血壓患者都有便秘的問題,可見排便順暢的重要,「腸胃好,人不老」不只是臺詞而已。

要使排便順暢沒有速效的方法,還是得從日常生活做起。現(xiàn)代人水分補充嚴重不足,喝水能幫助代謝,是創(chuàng)造良好腸道環(huán)境的第一步。專家認為,每天喝2500cc以上的水分才足夠。不少西醫(yī)則主張至少要喝足你的體重乘以30cc的量。

其他原則是營養(yǎng)均衡、多吃原形食物(未加工的食材)、多運動,都可以幫助腸道蠕動。

中醫(yī)經(jīng)絡養(yǎng)生理論提出,早上5~7點走大腸經(jīng),最好晨起如廁,排泄前一天身體代謝的廢物。按摩穴位也有幫助,可以從橫隔膜下方,沿著肋骨往下,再到肚臍下方,畫一個菱形,還有用雙手交替在腹部畫圓都可以幫助排便。

有些人出現(xiàn)便意時,常常忍住沒有馬上排便,久而久之,腸道反射到腦部的神經(jīng)就會遲鈍,導致習慣性便秘。最好固定排便時間,而且每次上廁所都要專心,10分鐘內如果沒有排便,就先暫停。

很多人拿了報紙、雜志,或一邊玩手機、平板電腦,在馬桶上坐了30分鐘還是沒排便,反而會導致習慣性排便不順與便秘,更可能造成痔瘡。

嚴重便秘的患者吃纖維補充劑、腸子蠕動劑只是一時的權宜之計,過度依賴藥物將使腸道蠕動功能更差,患者應配合飲食、運動與排便訓練,才能輕松「助便」

便秘吃什么好

1、空腹飲醋可通大便

每日清晨空腹飲一大杯加入一湯勺醋的白開水,然后于室外散步30~60分鐘,長期服用,效果尤佳。

2、紅糖水治幼兒便秘

幼兒經(jīng)常因為挑嘴偏食的壞習慣引發(fā)腹脹便秘,這時可將一小匙紅糖加入適量的開水中,攪拌均勻,溫度適宜后即可服用,重復兩三次便可解除便秘。

3、洋蔥治便秘三法

方法一:長期堅持吃炒蔥頭,可使大便通暢,效果頗好。

方法二:將紫洋蔥頭洗凈切絲生拌香油,就餐時食用,每日兩三次,可通便。

方法三:洋蔥若干,洗凈后切成細絲,一斤細絲拌進一兩半香油,腌半個小時后,一日三餐當咸菜吃,一次吃3兩,常吃可以利于大便通暢。

4、生姜治便秘

方法一:老生姜削成像手指樣,長3厘米,用紙包好,煨熱去紙,涂上麻油,塞進肛門。適用于舌淡紅、食欲不佳、手足發(fā)涼、小便清利等寒癥便秘。

方法二:每晚睡覺前,先將肚臍用酒精擦洗,然后取新鮮姜去皮切碎,在碗里壓成姜汁,用姜汁浸藥棉或紗布,放人肚臍處,外用醫(yī)用膠條封閉,第二天早晨取掉。此方有通便作用,如配合按摩肚臍效果更好。

5、綠茶芝蕉奶

材料:綠茶粉5g、黑芝麻粉15g、香蕉半個、牛奶200cc 、蜂蜜10ml

做法:

1、香蕉切成小塊與牛奶一起放入攪拌機,打30秒到1分鐘。

2、然后放入其它材料,用勺子攪勻即可。

總結:通過以上的敘述相信大家對便便的顏色得出我們是否健康有所了解了吧,在我們日常排便的時候多加注意一下,看看它的顏色可知你的身體健康是否出了問題,一旦出現(xiàn)問題就可以立馬去醫(yī)院查看一下保證我們的健康。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