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疼是怎么形成的呢
在現(xiàn)在的社會生活中,我們總是被這樣或者那樣的疾病所困擾,胃病就是其中一種,它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的疾病之一。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胃病的癥狀,因胃有些人不喜歡吃早餐,有的人吃飯總是饑一頓飽一頓,這些都可能會導致為受到傷害。那么胃疼究竟是怎么形成的?
胃痛的病位在胃,與肝脾關系密切。基本病機為胃氣阻滯,胃失和降,不通則痛。病理因素主要有氣滯、寒凝、熱郁、濕阻、血瘀。病理性質(zhì):早期多為實證;后期常為脾胃虛弱,但往往虛實夾雜。
1、外邪犯胃
外感寒濕熱諸邪,內(nèi)客于胃,皆可致胃脘氣機阻滯,不通則痛。其中尤以寒邪為多。
2、飲食傷胃
飲食不節(jié),過饑過飽,損傷脾胃,胃氣壅滯,不通則痛。
3、情志不暢
憂思惱怒,傷肝損脾,肝失疏泄,橫逆犯胃,脾失健運,胃氣阻滯,均致胃失和降,而發(fā)胃痛。
4、素體脾虛
脾胃為倉稟之官,主受納運化水谷,若素體脾胃虛弱,運化失職,氣機不暢或中陽不足,中焦虛寒,失其溫陽而發(fā)胃痛。
診斷依據(jù)
1、上腹胃脘部近心窩處發(fā)生疼痛,其疼痛有脹痛、刺痛、隱痛、劇痛等性質(zhì)的不同。
2、常伴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嘈雜泛酸,噯氣吐腐等上胃腸道癥狀。
3、發(fā)病特點:以中青年居多,多有反復發(fā)作病史,發(fā)病前多有明顯的誘因,如天氣變化、惱怒、勞累、暴飲暴食、饑餓、飲食生冷干硬、辛辣煙酒或服用有損脾胃的藥物等。
治療原則
治療以理氣和胃止痛為主,再分虛實施治。屬于胃寒者,散寒即所謂通;屬于食停者,消食即所謂通;屬于氣滯者,理氣即所謂通;屬于熱郁者,泄熱即所謂通;屬于血瘀者,化瘀即所謂通;屬于陰虛者,益胃養(yǎng)陰即所謂通;屬于陽虛者,溫運脾陽即所謂通。根據(jù)不同病機而采取相應治法,才能善用“通”法。
看了上述對于胃疼究竟是怎么形成的的介紹后,我想大家應該已經(jīng)有所了解了吧。關于胃疼的形成有很多,我們要正確認識和掌握有關這方面的知識,明確病因并根據(jù)其尋找相對應的改善和治療措施,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好好注意自己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