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談中風的起因與危害 識別中風的前兆
每個人都有這么一個經歷,咀嚼食物的時候“一不小心”就咬到舌頭,但如果是頻繁咬舌就很可能是“中風”的前兆!相關數據顯示,中風患者中35歲以下的中青年人占9.77%,并且以缺血性中風為主,這意味著第一批90后已經成為中風高發(fā)人群。下面跟隨360常識網了解一下吧!
簡談中風的起因與危害
流行病學調查研究中發(fā)現,中風發(fā)病率在所有疾病中位居首位,是導致殘疾的主要原因,同時也是最常見的死亡原因之一。腦中風實際上是屬于一種腦血管病,在臨床上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缺血性中風另外一種是出血性中風。從中醫(yī)的角度來看,中風的誘因可以概括為內因和外因這兩個方面:
內因:情緒波動大、暴躁易怒、氣虛血瘀。
外因:外部環(huán)境的改變、飲食不節(jié)制、酗酒、過度勞累等。
識別中風的前兆
舌痛
老年人出現無顯著緣由的舌痛、麻木、活動不便時,多是微血管的炎癥反應,也標明可能與血粘度升高相關。
鼻出血
中老年人鼻出血是高血壓病人即將發(fā)生中風的警報。鼻出血不少是由血壓不波動惹起的,不加防止則會增加中風的機會,因而不能麻木大意。
眩暈
忽然自覺頭暈目眩,幾秒鐘后恢復常態(tài),可能是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俗稱“小中風”,應及早去醫(yī)院請醫(yī)生診治,防止中風發(fā)生。
單眼忽然發(fā)黑
一只眼睛忽然發(fā)黑,看不見東西,幾秒鐘或幾十秒鐘后便完好恢復一般,醫(yī)學上稱單眼一次性黑朦,是由于腦缺血惹起視網膜缺血所致,是中風的又一信號。
哈欠不斷
哈欠連天,這可能是由于腦動脈硬化日趨嚴峻,血管內徑越來越小,惹起腦組織慢性缺血缺氧。
嗆咳
少數中風患者早期可能出現喝水或進食時偶然嗆咳,鉆研標明,這種麻木粉可能是中風的前兆。
手指麻木
固然手指麻木不一定會中風,但對于年齡在40歲以上且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或腦動脈硬化等疾病史的中年人,應多加以注意,警惕中風發(fā)生。
說話吐字不清
腦供血不足使掌管人體活動功用的神經失靈,稀有癥狀之一是忽然說話不靈或吐字不清,但持續(xù)時間短,應惹起重視。
緣由不明跌跤
由于腦血管硬化,惹起腦缺血,活動神經失靈,而輕易發(fā)生跌跤,也是一種中風前兆癥狀,應及時請醫(yī)生診治。
嗜睡
據醫(yī)學觀察,大約有75.2%的人在中風前有嗜睡癥狀,這是出現最早的中風前兆,更有防止意義。
精神狀況發(fā)生變化
性格一反常態(tài),如變得沉默寡言,或多語急躁,或出現短暫智商衰退,均與腦缺血相關,可能是中風前兆。
如何正確應對中風患者各種癥狀?
癥狀一:偏癱
中風患者出現偏癱癥狀是非常常見的,所謂的“偏癱”就是半邊身體的手腳無力、動作不協(xié)調,無法靈活控制四肢動作。對于這類型患者,許浩游主治醫(yī)師給出兩點建議:第一,要在家中做好避免跌倒摔傷的防護措施,以免跌倒后出現骨折這類復雜的情況;第二,家屬可以適當地為患者做一些按摩,根據關節(jié)活動的情況,進行關節(jié)訓練活動;第三,在休息時,盡量用枕頭墊高患者的腳,幫助促進血液循環(huán)。
癥狀二:認知障礙
出現認知障礙的這一類患者往往是一個皮層高級中樞功能的損害,這類患者恢復過程非常緩慢,需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和耐心,包括需要反復多次的跟患者重復一個問題或做一些固定的動作,這都需要家屬投入大量的耐心和精力。另外,在醫(yī)院會有一系列儀器,能對大腦功能進行促進治療,并且通過藥物改善整個腦部的功能。
癥狀三:言語障礙
中風患者言語障礙可以粗略歸為兩大類:第一類患者是發(fā)音器官、構音器官出現問題,導致言語障礙,這一類往往會合并飲水嗆咳,吞咽困難等情況。對這一類患者的治療主要是針灸理療,以綜合的康復為主,針對患者的這個咽喉肌群進行訓練。另外一類患者是腦的皮層功能的下降導致言語的產生出現了問題。對這一類患者,需要鼓勵他多讀書、多讀報,并且嘗試大聲朗讀出來,配合改善腦的皮層功能的藥物來促進言語功能的恢復。
癥狀四:吞咽障礙
有吞咽障礙的中風患者,可以在做康復訓練前期通過造影做吞咽功能的評估,因為吞咽功能的啟動有四個分期,通過評估觀察是哪個分期出現問題,再針對性地選用合適的治療方案。
一般的訓練是先固體,然后轉換為半流質,最后再進行流質,一般情況如果患者在固體飲食較為順暢,那么就能鼓勵嘗試半流質,比如像是牛奶添加適量的凝固粉后,類似于果凍的半流質,觀察患者的吞咽情況,如沒有出現嗆咳,就可以進一步使用流質食物進行訓練。
腦中風可預防! 首先要做到這幾點
中風不僅使患者本身陷入深淵,往往也使一整個家庭陷入無助的境地,與其在中風后四處求醫(yī),不如盡可能地控制可控的危險因素。許浩游主治醫(yī)師表示,中風危險因素分為可控與不可控兩大類,不可控的因素包括性別,年齡、種群,還有出生的低體重,這些是無法改變的;另外可控的因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肥胖、心臟病變,對可控的危險因素進行控制,可以有效降低中風的發(fā)病率。
目前中青年人中風發(fā)生率呈現逐年增高的趨勢,這考慮到在快節(jié)奏的工作生活中,中青年人生活作息不規(guī)律、工作壓力高、飲食不注意等等因素的影響,造成中風發(fā)生率增高。對于青年中風的診治中,與老年中風不同的是需要更加強調患者其他多方面的因素的篩查,包括一些疾病病變、血液系統(tǒng)、結締組織,免疫方面有沒有異常,在進行一系列的篩查后進行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