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 > 偏方大全 > 正文

吃什么補氣血 補氣血養(yǎng)顏都少不了它

2017-07-02 08:35:56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我們常會說氣血不足則臉色蒼白,身體虛弱,對于女性來說,補氣血更是大事。那么如何補氣血呢?吃什么補氣血呢?補氣血的食物有哪些呢?帶著

我們常會說氣血不足則臉色蒼白,身體虛弱,對于女性來說,補氣血更是大事。那么如何補氣血呢?吃什么補氣血呢?補氣血的食物有哪些呢?帶著這些疑問和小編一起來看本文吧。

我們現(xiàn)在很多人都有貧血的癥狀,補氣血對身體健康是非常的中藥的,那么到底如果才能夠健康有效的進行呢?小編告訴你,食療是非常好的方法哦。

女人每月經血流失,或多或少的喪失血液,如果補血不足可能會引起貧血癥狀。

貧血實質上就是血液紅細胞中血紅蛋白量減少引起的疾病,而血紅蛋白主要功能就是將新鮮的氧氣送到全身,把新陳代謝過程中產生的廢氣送到體外,以維持人體各種生理功能正常有序地進行。我們俗稱的補血其實就是中醫(yī)所說的養(yǎng)血,是治療血虛癥的方法。

補血食譜

三紅湯

三紅湯里面的三紅,分別指的是紅棗、花生還有紅豆。

紅棗是藥用食用兩用的佳品,而且紅棗味甘、性平,具有補脾和胃、益氣生津的功效?;ㄉ彩俏陡?、性平,能夠益氣健脾的好物,而且花生的紅色外衣更是可以止血又補血,還能一直纖維蛋白的溶解,能夠增加血小板的含量,還能促進骨髓造血機能。紅豆,也叫赤小豆,不僅富含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還能利尿、消腫、健脾。將這“三紅”取適當?shù)牧?,一同放入鍋中熬湯,熬好后,盛出連湯共食,補血效果非常好。

四物湯

四物指的是當歸、熟地、川芎還有白芍。為什么用這四物來熬湯呢?因為這四味藥都是對女性補氣養(yǎng)血極好的藥物,當歸不僅能補血調經還能美容養(yǎng)顏,熟地對于女性臉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現(xiàn)象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川芎能夠調節(jié)內分泌系統(tǒng),白芍可以養(yǎng)血柔肝,對著月經不調療效顯著。這道四物湯是從古代起就流行的女性養(yǎng)血補血第一方,不過很多女生可能受不了中藥的苦味,可以在熬制過程中加入冰糖、紅棗或者枸杞等,也可以和雞或者排骨、鯽魚等一同熬煮。

補血的食物有哪些

一、黑芝麻

有一個最簡單的秘訣,黑色和紅色的食物多有補血的功效。黑色的食物入腎,有助于腎藏精納氣。腎藏精,精生髓,髓化血,因此,血的根本也在于腎。至于紅色食物補血,理論則源于“以形補形,以色補色”。

芝麻是常見的食物,具有補血明目、生精通乳、益肝養(yǎng)發(fā)的功效。經常吃芝麻的話,能夠起到促進腎生血、肝藏血和脾統(tǒng)血的功能。

二、紅棗

養(yǎng)胃健脾、補血安神;又能滋潤心肺、調和營衛(wèi)、促生津液、通關開竅、助益十二經絡。對于貧血、面白、氣血不正有很好的調養(yǎng)作用。

三、豬肝

患有血虛癥或者缺鐵性貧血的人平時可以多吃點豬肝炒菠菜。

四、藕

藕性溫和,鮮藕止血,熟藕補血。蓮藕,生吃可以清熱涼血,止血散瘀,熟吃可以健脾胃,養(yǎng)血。有口鼻出血的病人,可以緊急服用新鮮的生藕汁,有迅速止血的作用。女性多吃蓮藕有好處,但月經來潮期間和素有體寒痛經者不宜生吃蓮藕。糖尿病人不宜熟吃蓮藕或藕粉。

五、胡蘿卜

入脾胃經和肺經,是補血和改善腎虛的上好食物。補血養(yǎng)肝、健脾化滯、補中下氣,尤其能改善肝血虧虛引起的視力下降、眼盲癥等病癥。對于脾虛食滯引起的消化不良和呃逆也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六、桂圓肉

益心脾、補血氣。對氣虛不足、心血虧虛、心悸失眠有療效。如果是心脾氣血雙虧,面色無華,疲乏無力,沒有食欲,大便發(fā)溏,可以用桂圓和紅棗一起煮粥來補益。如果記憶力減退、睡眠不好,容易感到恐懼,這是心血不足的表現(xiàn),可以自制桂圓膏吃:桂圓肉500克,白糖500克,桂圓肉搗爛,和白糖攪勻,隔水蒸熟成膏狀,早晚一小勺用溫開水送服。

七、黑豆

助益腎生髓化血,也可以增強脾胃運化功能。腎虛、血虛者多吃有益。經常食用可防老抗衰、增強活力。

八、黑木耳

黑木耳養(yǎng)陰補血、潤肺明目。

九、烏雞

養(yǎng)陰退虛熱。烏雞湯甘溫、補虛損,養(yǎng)陰血,大補氣血,對陽虛、氣血兩虧者宜之。也不能吃太多了,一個月最多兩次。容易上火者不能長期服用。

十、紅糖

益氣補血、健脾暖胃、緩中止痛、活血化瘀。紅糖性溫,適合怕冷、體質虛寒的人食用。胃炎、胃潰瘍引起的胃痛和糖尿病人不不宜食用。

如果是缺鐵性補血的話,日常飲食中應注意多吃富含高蛋白、維生素B和維生素C的食品及含鐵豐富的飲食。

有益的水果有蘋果、大棗、荔枝、香蕉等。

此外還應多食用黑木耳、香菇、黑豆、芝麻等食品,益于補養(yǎng)生血。

補氣血的中藥有哪些

1、血虛證的表現(xiàn)

血虛證主要表現(xiàn)為面色蒼白或暗黃、唇色淡白、頭暈眼花、心悸失眠、手足發(fā)麻、婦女行經量少、延期甚至經閉等。可采用補血的藥物治療。一般的血虛證,可選用阿膠制劑、當歸制劑、雞血藤片、何首烏片、歸脾丸等。

常用的補血藥物有:當歸、熟地、阿膠、何首烏、雞血藤、白芍等。

常用的補血食品有:動物血、動物肝臟、動物脊骨、黑芝麻、黑木耳、紅糖等。

2、氣虛證的表現(xiàn)

氣虛證主要表現(xiàn)為少氣乏力、語音低微、呼吸微弱、食欲不振、食后腹脹、腹瀉或便溏、易出汗、怕風寒、易感冒、脈虛或無力等癥狀??刹捎醚a氣的藥物治療。注意:補氣藥物多為溫性,凡陰虛火旺者不宜用。

常用的補氣藥物有:人參、黨參、太子參、黃芪、山藥、刺五加、白術、蓮子、白扁豆、大棗、甘草等。

常用的補陽藥物有:附子、鹿茸、海馬、海狗腎、鹿鞭、狗鞭、蛤蚧、巴戟、肉桂、冬蟲夏草、九香蟲、杜仲、續(xù)斷、狗脊、骨碎補、補骨脂、肉蓯蓉、鎖陽、淫羊藿、菟絲子、枸杞子、韭菜子等。

中醫(yī)草藥黃芪

黃芪為豆科植物黃芪的干燥根,以肉黃白,質堅而為易折斷,粉多,味甜,無黑心及空心者為佳。

黃芪性微溫,味甘,功能補氣升陽,益氣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腫,適用于自汗,盜汗,血痹,浮腫,痛疽不潰,內傷勞倦,脾虛瀉泄,脫肛及一切氣衰血虛之癥。

黃芪含有糖類、葉酸和多種氨基酸等成分,它能興奮中樞神經系統(tǒng),所以能提精神,抗疲勞,能提高免疫功能,增強抗病能力,對防止氣虛,感冒和感染頗為有效,還有強心利尿作和降壓作用;含有微量元素硒,硒是癌癥的天敵,所以黃芪有抗癌作用。

若水煎,每次用量9--30克;但有高熱,大渴,便秘等實熱癥者忌用。

中醫(yī)草藥西洋參

西洋參又叫花旗參,主要產于美國和加拿大,移種于我國的叫種參,藥用其根,為貴重藥材,是清補保健之妙品,凡欲用人參而不耐人參之溫者,皆可用之。

西洋參味甘,微苦,功能補氣養(yǎng)陰,清火生津,適用于肺虛勞嗽、久嗽、喘咳、咯血、肺痿失音等癥證;以本品1—3克,水煎代茶飲,有潤喉美聲之效,戲曲、歌唱演員常飲,有益于嗓音保健;西洋參亦是體育保健之佳品,可供激烈活動后疲勞乏力,口于而渴,大汗出者服用。

在使用時,可研為細末,每次服1—1.5克,溫開水送下;亦可單獨水煎,每劑1.5--3克;存放時要防腐,防蟲蛀,可:干燥后密封保存,或放于陰涼干燥處保存。

本品忌用藜蘆同用,虛寒者忌用。

中醫(yī)草藥黨參

黨參為橘??贫嗄晟荼局参稂h參的根,以山西的潞參參為優(yōu);含有菊糖,生物堿,皂甙,維生素B1、B2等成分,能興奮中樞神經,使精神振奮,消除疲勞,亦可增加紅細胞和血色素,并能增加免疫力;此外,對化學療法及放射方法引起的血細胞降低也有升高作用。

本品性平、味甘,功能補中益氣,生津養(yǎng)血,常用于氣虛不足的倦怠乏力,氣短心悸,食少便溏,氣津兩傷的口渴;氣血兩虛的萎。黃,頭暈等癥,以及病后體弱,營養(yǎng)不良。

若酒浸,將黨參切碎,浸于1斤米酒或白酒中,1個月后服用,每次2--3湯匙,1日3次;

若水煎,每次9---15克,內服。

本品反藜蘆,不宜同用。

中醫(yī)草藥甘草

甘草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的根及根莖,以質堅實而重,皮細而緊有柚溝,斷面黃白色,粉多、味甜,嚼之纖維少者為佳;內含甘草甜素、甘草素、異甘草素、甘草甙、異甘草甙等,動物實驗證明甘草素具有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和抗炎、抗變態(tài)反應作用;此外,尚具有鎮(zhèn)咳,鎮(zhèn)痛,抗驚厥作用。

中醫(yī)認為,其性平,味甘,功能補脾和中,緩急止痛,潤肺止咳,解毒,調和諸藥,適用于脾胃虛弱,脘腹疼痛,咳嗽,心悸,瘡瘍腫毒,中毒等癥。

用量:1.5-9克,不宜與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同用。

中醫(yī)草藥太子參

太子參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異葉假繁縷的塊根,又稱孩兒參,是一味很好的清補之品,內含果糖,淀粉,皂甙,多種氨基酸,維生素等,有強壯作用,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

中醫(yī)認為,其性平,味甘、微苦,功能補肺健脾,益氣生津,可用于脾氣虛弱的食少,倦怠小兒清瘦;肺虛咳嗽,自汗心悸,津液不足的口渴,及病后氣陰兩虧等病癥。

每次用量:9—30克,要防霉,宜放置干燥通風處或干燥后密封存放。

中醫(yī)草藥人參

這是最重要,最名貴的補氣中藥之一,味甘、微苦,性微溫,功能大補元氣,益智安神,為補益保健之佳品。

研究證實,人參有促進人體細胞發(fā)育,增加細胞分裂次數(shù)的作用,而美國學者誨弗利克認為,人體細胞大約分裂50次就停止丁,細胞每次分裂一次需要2.4年,如果能達到分裂50次,就可以活到120歲,由于人參大補元氣,可常用于呼吸微弱、四肢厥冷,脈微弱,血壓低的休克等癥。此外,由于人參有補益強壯作用,可抗衰老,適用于久病體虛,心悸怔仲,自汗肢冷,氣短,虛脫,心衰,神經衰弱等癥。

現(xiàn)代研究證實,人參含有多種皂甙和揮發(fā)油,多糖類,維生素BI、B2、C等成分;對神經系統(tǒng)有良好的調節(jié)作用,有促性激素樣作用,還有強心作用;能降低血糖,增強造血機能,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提高機體對外界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提高免疫功能。此外,人參還可促進蛋白質的合成,抑制高膽固醇血癥的發(fā)生,對慢性病的康復有促進作用。

若燉服,用量一般3--9克;燉時要用慢火煮沸1小時以上,以便把人參有效成分煎出,保證療效。若吞服,將人參干燥后,研為細末,每次用量1—2克。若酒浸,將人參切碎,放人好米酒內浸泡,—般1個月后便可飲服,每次兩2湯匙,1日2次。

中醫(yī)草藥白術

白術為菊根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術的根莖,以浙江出產的白術為最好,為健脾益氣的主要藥物;內含揮發(fā)油,油中主要成分為蒼術醇和蒼術酮,含有維生素A類物質,有保護肝臟,降低血糖,增強體力等作用;能促進胃腸液分泌,有增強消化功能的作用,有明顯而持久的利尿作用及升高血細胞效應。

中醫(yī)認為,其性溫,味甘、苦,功能補氣健脾,燥濕利水,止汗安胎,可用于脾氣虛弱的食少便溏,倦怠少氣、自汗;脾虛運化失司,水濕停留的痰飲,水腫;妊娠脾虛氣弱,胎氣不安,足腫等癥。

用量:5—15克,凡陰虛內熱,津液虧耗,舌苔光剝,唇燥口干者不宜使用。

吃中藥的禁忌:補益中藥并非人人適合

補益中藥是能補充人體氣血陰陽不足,改善臟腑功能,增強體質,提高抵抗疾病能力的藥物,也叫補虛藥或補養(yǎng)藥。補益中藥用于中老年人的養(yǎng)生保健,應該是在身體非常虛弱,或已患有慢性疾病的情況下采取的養(yǎng)生保健方法。其實,補益中藥主要適用中老年人中體質偏于虛弱的人群,身體強壯的青年人沒有必要服用補益中藥。

補益中藥并非適用于各類人群。兒童及青少年人群應盡量避免服用補益中藥。中醫(yī)學認為,兒童正處于生長發(fā)育時期,應該按照人體的正常規(guī)律成長。如果兒童服用過多的補益藥,就像拔苗助長一樣,不僅無益反而有害。

有些兒童服用過多的補益藥,結果出現(xiàn)性早熟及發(fā)育異常。青壯年時期血氣方剛,身體強壯也沒有必要服用補益中藥。青壯年人如果因為某些原因而引起身體虛弱,可以在醫(yī)師的指導下酌情服用補益中藥。所以,補益中藥主要適用于體質虛弱的中老年人。

結語:不管是女人還是男人都需要補氣血,因為氣血不足的危害是非常大的。雖然補氣血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小編覺得食療是最合適的,我們平時不妨多吃些紅棗、黑芝麻等。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