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看病要問8個問題
糖尿病病人要注意的事情很多,如控制血糖等等,還要定期去醫(yī)院檢查,你知道糖尿病病人去醫(yī)院要檢查什么嗎?應該問醫(yī)生什么問題呢?
糖友看病要問8個問題
得了糖尿病,就要經常看醫(yī)生。美國“真實年齡網站”最新載文,刊出多位專家總結的“糖友看病應問醫(yī)生8個問題”及相關建議。
1.我應該接受專業(yè)糖尿病指導嗎?應該。接受過專業(yè)培訓的糖尿病科普人員(CDE)可以指導糖友正確閱讀食物標簽、控制糖尿病病情及積極鍛煉等。美國紐約市內分泌學家格雷格·F·格雷蒂博士表示,CDE工作可以幫助糖友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與糖尿病和平共處。
2.我該了解哪些檢查數據?哈佛大學醫(yī)學院喬斯林糖尿病中心臨床教育項目主管梅琳達·瑪麗紐克博士表示,糖友應了解ABC(糖化血紅蛋白、血壓和膽固醇水平)三大檢查結果,有助于采取積極措施降低這些指標。對身體狀況了解得越詳細,越有助于積極改善健康狀況。糖化血紅蛋白表明近兩三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及血糖控制情況。糖化血紅蛋白降低一個點,糖尿病并發(fā)癥危險就會降低40%。
3.我該如何鍛煉?格雷蒂博士表示,糖友鍛煉非常關鍵。鍛煉可以提高身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進而有助于降低血糖。鍛煉還可以降低血壓、改善血脂、消耗熱量、減輕體重,提高整體健康水平,有助于減輕心理壓力。建議與醫(yī)生商量最好的鍛煉方式。即便每天進行3次10分鐘散步,也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
4.我該如何減肥?85%的2型糖尿病患者體重超標或肥胖?,旣惣~克博士建議,即使小幅度減肥也會大大改善胰島素敏感性。準糖友通過飲食控制和鍛煉減肥5%—10%,可防止進一步發(fā)展為糖尿病患者。
5.我多長時間需要查一次血糖?檢查血糖是檢驗控糖效果的重要方式。美國克利夫蘭診所內分泌學專家貝杜爾·哈蒂波格魯博士表示,血糖檢查頻度應根據糖友是否注射胰島素或服用糖尿病藥物而定。即使不服用藥物的糖友,經常測血糖也有助于了解身體狀況。血糖猶如“黑暗隧道中的燈光”,是戰(zhàn)勝敵人(糖尿病)的關鍵情報。
6.如何知道我的血糖水平偏低?幾乎每位糖友都發(fā)生過低血糖癥。血糖過低容易導致昏厥甚至不省人事,非常危險。了解低血糖癥狀有助于防患于未然。低血糖的臨界征兆包括:頭暈、手抖和體虛等。詢問醫(yī)生快速提高血糖的方法(如喝半杯果汁等),以及是否需要注射升血糖藥物等。
7.如何避免糖尿病并發(fā)癥?長期高血糖會增加心臟病、腎病和神經病變等糖尿病并發(fā)癥的危險?,旣惣~克博士表示,將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是防止發(fā)生糖尿病并發(fā)癥的最佳保障。由于心臟病是最常見的糖尿病并發(fā)癥,因此糖友控制血壓水平也極為關鍵。另外,問清醫(yī)生是否需要做腎功能檢查、眼部檢查和每年兩次口腔檢查等。
8.除了糖尿病醫(yī)生之外,還應看哪些醫(yī)生?除了糖尿病主治醫(yī)生之外,糖友還應該看內分泌科醫(yī)生、眼科醫(yī)生、足科醫(yī)生和牙科醫(yī)生等。另外,藥劑師及營養(yǎng)師也會給糖友更多的有關用藥和飲食方面的提醒和建議。
糖友何時使用胰島素最好
《中國成人2型糖尿病胰島素臨床應用專家共識》指出:“對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盡早啟動胰島素治療能減輕胰島β細胞的負荷,盡快糾正高血糖狀態(tài),迅速解除高糖毒性,改善胰島素抵抗,保護甚至逆轉殘存β細胞功能。”而對于亞裔人群,“胰島β細胞胰島素分泌儲備能力較西方白種人低,中國2型糖尿病患者更需適時啟動胰島素治療。”
因此,糖尿病患者除了急性并發(fā)癥或嚴重慢性并發(fā)癥、應激情況(感染、外傷、中等大小以上手術等)、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妊娠等需使用胰島素治療外,對于新診斷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糖化血紅蛋白≥9.0%且糖尿病癥狀明顯、采用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預及兩種或兩種以上口服降糖藥次大劑量治療3個月后血糖仍不達標(糖化血紅蛋白≥7.0%)、病程中出現無確切誘因的體重下降,都應給予胰島素治療,包括單用胰島素或口服藥和胰島素聯合應用治療。
盡早使用外源性胰島素可以使胰腺β細胞得到休息,甚至恢復部分功能。因此應用一段時間后可改回口服降糖藥。有的病人害怕用了胰島素后會停不下來,實際上應用胰島素治療控制好血糖后,病人會感覺比以前舒服很多,而且還可以延緩病情發(fā)展和并發(fā)癥的產生。胰島素并無成癮性,有些病人需要終身注射胰島素是因為他們的胰島功能已經完全衰竭了。如果在必需胰島素治療的情況下拒絕使用胰島素治療,血糖持續(xù)升高,可能會發(fā)生危及生命的并發(fā)癥,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高滲昏迷、嚴重感染等急性并發(fā)癥以及心肌梗死、腦卒中、腎功能衰竭、失明、截肢等慢性并發(fā)癥。
夏季用藥當心光敏反應
家住農村的沈大媽因尿痛到附近的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診治,經醫(yī)生檢查后診斷為輕度的尿路感染,醫(yī)生便給她開了點氧氟沙星片和尿感寧沖劑口服,并囑咐了她一些注意事項。劉大媽回家把藥吃了后,便頂著烈日去田間干活,一個上午過去,劉大媽沒出現什么反應,可下午在干活途中劉大媽感覺到身上皮膚瘙癢,不多久一些地方還出現一小塊一小塊的紅斑,劉大媽自己也沒太在意,幸虧她老伴看到,急忙帶她去醫(yī)院就診。經醫(yī)生診治,劉大媽出現皮膚瘙癢和紅斑原來是口服氧氟沙星藥后曬太陽引起的光敏反應所致。
醫(yī)生說,有些藥物服用后,在光照刺激下,可能引發(fā)人體過敏性反應,這類藥物叫做光敏性藥物。光敏反應一年四季都可發(fā)生,但夏天因光照強相對會出現多一點。出現光敏反應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吃過或注射過具有光敏感性的藥物;二是接受了一定量的日光照射。在這兩種因素的作用下,使本來無害的藥物可以轉變?yōu)閷毎卸拘缘奈镔|,通過化學反應直接破壞或殺死皮膚細胞。皮膚在日曬后,產生輕度的光敏性反應,癥狀類似于日曬斑或日光性皮炎。皮疹一般在日曬后數小時出現,多為紅斑、丘疹,伴瘙癢或灼痛,嚴重者可能會發(fā)生面部、手、上臂皮膚處紅腫、脫皮,甚至起水皰,潰破后形成糜爛或潰瘍。
據醫(yī)生介紹,一般常見的光敏性藥物有:抗生素的四環(huán)素、多西環(huán)素(強力霉素);磺胺類的磺胺嘧啶;喹諾酮類的諾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環(huán)丙沙星、加替沙星等;抗真菌藥如灰黃霉素;口服降糖藥D-860;鎮(zhèn)靜藥中的異丙嗪、氯丙嗪;利尿藥如速尿、氫氯噻嗪、氨苯蝶啶等;非甾體抗炎藥物如布洛芬、萘普生等。
醫(yī)生在此提醒,光敏反應容易發(fā)生在皮膚嬌嫩者、小兒、老年人、女性以人體免疫缺陷病等患者身上。因此,這些人在使用光敏性藥物時,應盡可能減少日光照射,在強光下不宜時間過長。過敏體質者最好避免使用光敏反應藥物。如果用藥期間出現光敏反應,應立即停藥改換其他藥物,并及時就診。
“活檢”會使癌細胞擴散嗎
從理論上說,任何人為的干擾,包括擠壓、揉按等動作、不適當的手術包括活檢在內,都有可能促使癌細胞的擴散。但是,擴散、轉移、復發(fā)是惡性腫瘤的特性,即使不做活檢,癌細胞也照樣會擴散或轉移。然而進入血液的癌細胞并不都形成轉移灶,大部分被人體自身的抗癌組織所消滅,只有少數癌細胞在適宜的部位及條件下扎根生長,或長期潛伏。
再者,如果活檢后病理學檢查證實為癌癥,立即進行手術、放療、化療等綜合治療決不會給癌細胞以喘息的機會,所以擔心腫瘤活檢會引起轉移是不必要的。
目前,腫瘤穿刺活檢技術在CT或者B超的精確引導下,避免了由于反復穿刺帶來的損傷,腫瘤種植轉移的風險大大降低。由于采用的是很細的穿刺針,在局部麻醉之后穿刺,患者基本沒有痛苦,幾天后穿刺針孔自然愈合。因此,只要掌握好活檢的適應證,認真做好術前準備,定位準確,技術嫻熟、操作謹慎、熟練,活檢是十分安全可靠的。
結語:糖尿病要注意日常的生活習慣,控制好血糖最重要~(文章原載于《中外健康文摘》,刊期:2012.07,作者:徐澄/周麗諾/祝建材/王健,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360常識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