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蒿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jià)值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中藥材也是千奇百怪,各種各樣,下面為大家介紹一種中藥材臭蒿。
【別名】牛尾蒿、海定蒿
【來源】藥材基源:為艾科植物臭蒿的全草。
【原形態(tài)】臭蒿 一年生草本,高20-100cm。植株有濃烈臭味。根單一,垂直。莖直立,單生,稍粗壯,上部有腋生花序序枝,稍帶紫紅色。葉互生;有短葉柄或幾無柄;莖下部與中產(chǎn)葉片長橢圓形,長6-12cm,寬2-4cm,二回櫛齒狀羽狀分裂,裂片長圓形,有鋸齒,基部稍平展,半抱莖;上部葉與苞片葉漸小,一回櫛齒狀羽狀分裂。頭狀花序壯大球形或近球形,直徑3-4mm,于莖頂或分枝端排成必穗狀花序,并再組成密集或狹窄的圓錐花序;總苞片3層,寬橢圓形,背面無毛或有腺毛,邊緣寬膜質(zhì),紫褐色或深褐色;花序凸起,半球形;雌花3-8朵,花冠狹圓錐狀或狹管狀;兩性花15-30朵,花冠管狀,檐部紫紅色,外面有腺點(diǎn)。瘦果長圓狀倒卵形,縱紋稍明顯?;ā⒐?-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000-2400m的山坡、湖邊草地、河谷、沙灘、田邊等處。
【性狀】性狀鑒別 莖圓柱形,長1-5cm,直徑0.2-1cm中空或有髓,表面綠黃色至淺黃棕色,具多條縱棱有殘葉柄和花序的枝。葉卷曲皺縮,暗綠色至棕綠色,完整的葉為二回羽狀深裂,小裂片線狀披針形?;ㄐ虬肭驙睿睆?-4mm,密集成復(fù)總狀;總苞片3層,外層呈船形,膜質(zhì)較寬,邊緣褐色;花小,管狀,紫質(zhì)較寬,邊緣褐色;花小,管狀,紫紅色或淺黃棕色。瘦果長圓形,長約1mm,棕褐色。體輕,質(zhì)軟。氣特異,味苦,辣,微有清涼感。以色暗綠、葉多、花多、香氣濃者為佳。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濕熱;消腫毒。主濕熱黃疸;膽囊炎;癰腫毒瘡;濕疹疥瘌;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6g。外用:適量,搗敷;或絞汁涂。
【摘錄】《中華本草》
相信通過本篇文章對臭蒿的詳細(xì)介紹,大家可以了解到關(guān)于臭蒿的功效和藥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