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健康 > 中藥方劑 > 正文

補中益氣湯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用法用量

2017-05-31 08:24:07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現(xiàn)在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人們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也更重視養(yǎng)生。很多人都知道補中益氣湯可以治療很多疾病,對人體有很多好處,接下來我們就帶大

現(xiàn)在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人們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也更重視養(yǎng)生。很多人都知道補中益氣湯可以治療很多疾病,對人體有很多好處,接下來我們就帶大家了解一下補中益氣湯。

【處方】黃耆 甘草(炙)各1.5克 人參(去蘆)0.9克 當(dāng)歸身0.6克(酒焙干或曬干)橘皮(不去白)0.6~0.9克 升麻0.6~0.9克 柴胡0.6~0.9克 白術(shù)0.9克

【藥理作用】(1)對子宮、心肌、小腸等不同器官的藥理作用 《天津醫(yī)藥雜志》1960(1):4~12,本方對在體或離體子宮及其周圍組織有選擇性興奮作用,尤其是加入益母草、枳殼等藥物時,其作用更為突出。小量補中益氣湯可以興奮心肌,過量則呈抑制作用。對小腸的作用較復(fù)雜,當(dāng)蠕動亢進時呈現(xiàn)抑制作用,使之蠕動減慢,張力降低;腸管處于抑制狀態(tài)時,則使之蠕動增強。從而證實了本方具有雙向調(diào)節(jié)作用。從實驗中還可看出,在有升麻、柴胡的制劑中,對動物的作用明顯。而去掉升、柴時,其作用減弱,說明此二藥能增強其它藥物之作用強度,尤以對腸蠕動作用更為明顯。(2)抗基因突變及抗腫瘤作用 《中成藥研究》1985(12):27,本方的抗基因突變和抗腫瘤作用,強于四君子湯。同時,本方還能調(diào)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延長動物存活時間。提示在臨床上使用抗腫瘤化療藥物時,配合應(yīng)用本方,可提高療效,降低化療藥物毒副反應(yīng)。

【功能主治】補中益氣,升陽舉陷,主脾胃氣虛,少氣懶言,四肢無力,困倦少食,飲食乏味,不耐勞累,動則氣短;或氣虛發(fā)熱,氣高而喘,身熱而煩,渴喜熱飲,其脈洪大,按之無力,皮膚不任風(fēng)寒,而生寒熱頭痛;或氣虛下陷,久瀉脫肛?,F(xiàn)用于子宮下垂;胃下垂或其它內(nèi)臟下垂者。

【用法用量】上藥哎咀,都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時稍熱服。

【注意】陰虛內(nèi)熱者忌服。

【備注】方中黃耆補中益氣、升陽固表為君;人參、白術(shù)、甘草甘溫益氣,補益脾胃為臣;陳皮調(diào)理氣機,當(dāng)歸補血和營為佐;升麻、柴胡協(xié)同參、耆升舉清陽為使。綜合全方,一則補氣健脾,使后天生化有源,脾胃氣虛諸證自可痊愈;一則升提中氣,恢復(fù)中焦升降之功能,使下脫、下垂之證自復(fù)其位。

【摘錄】《脾胃論》卷中

【處方】黃耆2兩,人參1錢,炙草8分,半夏1兩,炒白芍5錢,獨活5錢,防風(fēng)5錢,炒白術(shù)3錢,茯苓3錢,澤瀉3錢,柴胡3錢,連翹2錢,羌活1錢半。

【功能主治】損傷后氣虛感邪,膿出不止,瘡口白肉突出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棗2枚,水煎服。

【摘錄】《梅氏驗方新編》卷六

【處方】人參、黃耆、甘草(炙)、柴胡(炙)、白術(shù)、升麻、陳皮、桂枝、當(dāng)歸、木香。

【功能主治】痘收之后,脾胃虛弱,寒熱往來似瘧,不分早晚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片玉痘疹》卷十二

【處方】黃耆1錢5分,甘草(炙)1錢,人參1錢,當(dāng)歸1錢,白術(shù)1錢,升麻3分,柴胡3分,陳皮3分,麥門冬6分,五味子(炒)5分。

【功能主治】瘡瘍元氣不足,四肢倦怠,口干發(fā)熱,飲食無味,或飲食失節(jié),或勞倦身熱,脈洪大而無力,或頭痛而惡寒,或聲高而喘,身熱而煩。

【用法用量】水2鐘,加生姜3片,大棗2枚,煎1鐘,空心熱服。

【摘錄】《外科正宗》卷一

【處方】當(dāng)歸1錢,黃耆1錢,人參5分,白術(shù)8分,柴胡1錢,升麻1錢,干葛1錢,甘草5分。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痘瘡結(jié)癡而誤犯風(fēng)寒,惡寒發(fā)熱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水煎服。

【摘錄】《回春》卷七

【處方】人參、白術(shù)、黃耆、陳皮、甘草、青皮、枳實、木香、神曲(炒)、黃連、麥芽。

【功能主治】痘靨之后,因內(nèi)傷飲食,腹飽悶不喜食,脈弦滑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痘疹全書》卷下

【處方】人參、黃耆、白術(shù)、茯苓、升麻、柴胡、炙草。

【功能主治】痘后感冒風(fēng)寒,發(fā)熱,聲重鼻塞,惡寒惡風(fēng)。

【用法用量】

【摘錄】《種痘新書》卷九

【處方】黃耆4錢,甘草(炙)5分,白術(shù)1錢,人參3錢,升麻2分,柴胡5分,陳皮8分,黃柏6分,當(dāng)歸1錢,生姜3片。

【功能主治】傷寒、時疫愈后,勞役復(fù)熱,自汗倦怠。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用水煎熟,食前溫服。

【摘錄】《杏苑》卷三

【處方】牛蒡子1錢半,元參3錢,蜜耆3錢,白術(shù)1錢半(蜜炒),廣陳皮1錢半,當(dāng)歸1錢半,甘草1錢,麥冬3錢半,苦桔梗1錢,紅棗1枚,生姜3片,柴胡2錢(酒炒),升麻8分(酒炒)。

【功能主治】慢喉風(fēng),平素體虛,更兼暴怒,或過食五辛而生,或憂思太過而成。其發(fā)緩,其色淡,其腫微,咽干,舌滑而白,大便自利,脈細而微,唇如礬色,午前痛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喉科種?!肪硭?/p>

【處方】人參1錢,白術(shù)1錢,當(dāng)歸1錢,陳皮1錢,甘草5分,黃耆1錢5分,升麻5分,柴胡5分。

【功能主治】大人腸風(fēng),及痔瘡出血不止者。

【用法用量】加地榆1錢同煎,用芝麻油蘸紙點火燒荊芥穗灰,研末,調(diào)和前藥溫服。

【摘錄】《幼科金針》卷下

【處方】人參、炙甘草、漂白術(shù)、廣陳皮、小枳實、杭青皮、南木香、六神曲、老麥芽、炙黃耆。

【功能主治】小兒痘后久已無熱,因傷食發(fā)熱。

【用法用量】生姜、大棗為引,水煎服。

【摘錄】《幼幼集成》卷六

【處方】人參5分,當(dāng)歸5分,白術(shù)5分,白茯苓1錢,川芎4分,白芍4分,蘿卜子4分,木香3分。

【功能主治】產(chǎn)后中風(fēng),氣不足,微滿,誤服耗氣藥而脹者。

【摘錄】《傅青主女科·產(chǎn)后編》卷下

【別名】補中利水湯

【處方】人參2錢,白術(shù)2錢,茯苓1錢,白芍1錢,陳皮2分,木瓜8分,木通4分,紫蘇4分,蒼術(shù)4分,厚樸4分,大腹皮4分。

【功能主治】健脾利水。主產(chǎn)后水腫。

【用法用量】補中利水湯(《胎產(chǎn)心法》卷下)。

【摘錄】《胎產(chǎn)指南》卷七

【處方】黃耆3錢,當(dāng)歸3錢,白術(shù)3錢,廣陳皮3錢,川升麻8分,人參6分,柴胡6分,甘草6分,桂枝、防風(fēng)、木通、木瓜。

【功能主治】升清降濁。主體虛冒風(fēng)發(fā)腫。

【用法用量】方中桂枝、防風(fēng)、木通、木瓜用量原缺。

【摘錄】《一盤珠》卷三

【處方】黃耆1錢,人參1錢,白術(shù)1錢,當(dāng)歸1錢,炙草5分,陳皮5分,升麻3分,柴胡3分,麻黃根1錢,浮麥1錢。

【功能主治】內(nèi)傷氣虛自汗。

【用法用量】

【摘錄】《嵩屋尊生》卷八

【處方】人參8分,蜜炙黃耆1錢,白術(shù)8分,當(dāng)歸身8分,柴胡4分,升麻4分,川芎4分,炙甘草5分,陳皮4分,生姜1片。

【功能主治】痘疹漿足回水,至結(jié)癡還元數(shù)日,發(fā)熱稍緩,頭熱面不甚熱,手心腳心熱,手背腳背不熱,精神困倦,大小便利者,為虛熱。

【用法用量】水煎,溫服。

【摘錄】《活幼心法》卷四

【別名】醫(yī)王湯

【處方】黃耆1錢,甘草(炙)5分,人參(去蘆)3分,升麻3分,柴胡3分,橘皮3分,當(dāng)歸身(酒洗)3分,白術(shù)3分。

【藥理作用】①治療子宮脫垂的藥理學(xué)研究《天津醫(yī)藥雜志》(1960;1:4):本方對在體或離體子宮及其周圍組織有選擇性興奮作用。小量補中益氣湯可以興奮心肌,使其收縮加強,過量則呈抑制作用。對小腸的作用較復(fù)雜,當(dāng)蠕動亢進時呈抑制作用,當(dāng)腸管處于抑制狀態(tài)時,則使之蠕動增強。實驗中還可以看出,在有升麻、柴胡的制劑中,對動物的作用明顯,去掉升麻、柴胡,其作用減小,且不持久。②對實驗?zāi)[瘤發(fā)生發(fā)展的影響《中醫(yī)藥研究參考》(1977;3:20):本方對荷瘤小鼠的作用,提示能改善瘤機體的蛋白質(zhì)代謝,防止貧血發(fā)展,增強體力。

【功能主治】補中益氣,升陽舉陷。主脾胃氣虛,發(fā)熱,自汗出,渴喜溫飲,少氣懶言,體倦肢軟,面色(白光)白,大便稀溏,脈洪而虛,舌質(zhì)淡,苔薄白。或氣虛下陷,脫肛,子宮下垂,久瀉,久痢,久瘧等,以及清陽下陷諸證。

【用法用量】醫(yī)王湯(《傷寒論今釋》卷七引《方函口訣》)。①《小兒痘疹》有生姜、大棗。②本方改為丸劑,名“補中益氣丸”(見《中藥成方配本》蘇州方);本方改為片劑,名“補中益氣片”(見《天津市中成藥規(guī)范》)。

【注意】下元虛者禁用。

【各家論述】1.《內(nèi)外傷辨》:夫脾胃虛者,因飲食勞倦,心火亢甚,而乘其土位,其次肺氣受邪,須用黃耆最多,人參、甘草次之。脾胃一虛,肺氣先絕,故用黃耆以益皮毛而閉腠理,不令自汗,損傷元氣;上喘氣短,人參以補之;心火乘脾,須炙甘草之甘以瀉火熱,而補脾胃中元氣;白術(shù)若甘溫,除胃中熱,利腰臍間血;胃中清氣在下,必加升麻、柴胡以引之,引黃耆、人參、甘草甘溫之氣味上升,能補衛(wèi)氣之散解,而實其表也,又緩帶脈之縮急,二味苦平,味之薄者,陰中之陽,引清氣上升;氣亂于胸中,為清濁相干,用去白陳皮以理之,又能助陽氣上升,以散滯氣,助諸辛甘為用。

【臨床應(yīng)用】1.風(fēng)癥:一儒者,素勤苦,惡風(fēng)寒,鼻流清涕,寒噤,噴嚏,屬脾肺氣虛,反服祛風(fēng)之藥,肢體麻倦,痰涎自出,殊類風(fēng)癥。余以為風(fēng)劑耗散元氣,陰火乘其土位。以補中益氣湯加麥冬、五味子治之而愈。

【摘錄】《內(nèi)外傷辨》卷中

【處方】黃耆半錢,人參(去蘆)3錢,甘草半錢,紅花1分,白芍藥3分(秋冬之月未有,只用白術(shù)3分,代之),葛根半錢,當(dāng)歸身2分(酒洗,焙干),橘皮(不去白)2-3分,升麻2-3分,柴胡6分或3分,黃柏(酒洗,去皮)1-2分,黃芩2-3分,生甘草梢3分。

【功能主治】補元氣,瀉心火。主飲食勞倦所傷,氣高身熱,煩喘短氣,鼻息不調(diào),嗜臥困倦少言,皆為熱傷元氣耗神。其初肌膚間必大熱燥悶,心煩而渴,久后則不渴,頭痛大作,四肢疼痛,表虛不任風(fēng)寒,目不欲開。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作1服。水2盞,量氣弱氣盛加減水盞大小,去滓,食遠稍熱服,傷重者不2服。

【各家論述】黃耆、人參、甘草,除燥熱、解肌熱之圣藥,當(dāng)歸身以和血脈,橘皮導(dǎo)滯氣,得甘藥能益元氣,若獨用瀉脾,升麻引胃氣上升而復(fù)其位,柴胡引清氣,行少陽之氣上升。

【摘錄】《普濟方》卷二十四引《內(nèi)外傷辨》

【處方】人參、黃耆、白術(shù)、炙草、官桂、歸身、陳皮。

【功能主治】脾胃虛弱,痘瘡發(fā)熱,手足反冷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片玉痘疹》卷六

【處方】人參、漂白術(shù)、北柴胡、綠升麻、廣陳皮、上薄桂、當(dāng)歸身、南木香、炙甘草。

【功能主治】痘后脾虛,寒熱似瘧,非真瘧。

【用法用量】生姜、大棗為引,水煎服。

【摘錄】《幼幼集成》卷六

【處方】黃耆1錢半,人參1錢,甘草(炙)1錢,當(dāng)歸身(酒洗,焙干)半錢,柴胡半錢,陳皮半錢,白術(shù)半錢,升麻3分,葛根半錢。

【功能主治】補元氣,瀉火邪。主內(nèi)傷,喜怒過度,飲食失節(jié),寒溫不適,勞役所傷,以致中氣不足,陰火獨旺,上乘陽分,榮衛(wèi)失守,氣高而喘,身熱而煩,短氣上逆,鼻息不調(diào),怠情嗜臥,四肢困倦不收,無氣以動,亦無氣以言。

【用法用量】上作1服。水煎,午前稍熱服。

【各家論述】黃耆、人參、甘草,除燥熱、肌熱之圣藥,當(dāng)歸身以和血脈,柴胡引清氣行少陽之氣上升,陳皮導(dǎo)滯氣,又能同諸甘藥益元氣,獨用瀉脾,升麻引胃氣上騰,而復(fù)其本位。

【摘錄】《丹溪心法》卷三

使用補中益氣湯來恢復(fù)注定不會是個太快的治療過程,但是只要積極接受并樂觀應(yīng)對,肯定會有所改善的。對于一些疾病我們應(yīng)該及早預(yù)防。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