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傳統(tǒng)文化 > 正文

蘭陵王入陣曲起源 蘭陵王入陣曲為何失傳日本

2016-11-13 16:36:11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蘭陵王入陣曲也叫大面、代面,為中國古代著名的歌舞戲。起源于北齊,盛于唐代,是為歌頌蘭陵王的戰(zhàn)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獨舞。 蘭陵王入陣曲

蘭陵王入陣曲也叫大面、代面,為中國古代著名的歌舞戲。起源于北齊,盛于唐代,是為歌頌蘭陵王的戰(zhàn)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獨舞。

蘭陵王入陣曲是歌頌高肅英勇善戰(zhàn)的一支舞曲,它產生于公元564年(河清三年)。北齊重鎮(zhèn)洛陽被北周十萬大軍圍困,齊武成帝急詔各路大軍去解洛陽之圍,在三軍突破周軍圍城打援的第一道防線后,高肅親率五百名精騎, 乘勝沖入周軍重圍,直抵金墉城下。守城齊兵,軍心大振,內外夾攻,潰重圍、敗周軍,解了洛陽之圍。為歌頌蘭陵王,將士們集體創(chuàng)作了《蘭陵王入陣曲》。 此曲悲壯渾厚,古樸悠揚,舞者表現蘭陵王“指麾擊刺”的英姿,在民間流傳很快,隋朝時期,被正式列入宮廷舞曲。

在中唐時期唐玄宗李隆基定其“非正聲”,下詔禁演,以后漸漸國內失傳。后漸漸褪去武曲本色,演變?yōu)椤败浳琛?。南宋時期又演變?yōu)闃犯泼?,稱之《蘭陵王慢》,有越調和大石調之分。用越調演唱時,分三段,二十四拍,毛開在《樵隱筆錄》里說“至末段,聲猶激越”,還有“遺聲”可尋。而大石調演唱的《蘭陵王慢》,則分前后段,十六拍。按王灼《碧雞漫志》說法,已經“殊非舊曲”了。以后,該曲在我國漸漸失傳。

唐朝時,隨著中日文化交流和佛教東傳,此曲傳入日本。公元749年,奈良王朝女皇高野姬天皇詔令舞蹈名家尾張濱主在宮中表演后,此舞在日本民間流傳更廣了。日本古代五月五日賽馬節(jié)會、七月七日的相撲節(jié)會、射箭大賽等慶祝勝利時,都要反復演奏此曲。就連宮中的重大活動和宴會,甚至天皇即位,也要演奏這個曲子。直到現在日本奈良元月十五日“春日大社”舉行一年一度的日本古典樂舞表演時,《蘭陵王入陣曲》仍作為第一個節(jié)目表演獨舞。日本古典《舞樂》一書, 封面和第一章都是《蘭陵王入陣曲》。傳入日本的《蘭陵王入陣曲》保留了幾份真實面貌。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