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傳統(tǒng)文化 > 正文

漢族歷史 西周“禮樂文明”簡介

2016-05-26 14:27:19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西周(前1027年?—前771年)是我國繼夏商之后的第三個王朝,是中國遠古社會的鼎盛時期。 周的先祖起源于黃帝族,在夏朝時,周族首領棄為“后

西周(前1027年?—前771年)是我國繼夏商之后的第三個王朝,是中國遠古社會的鼎盛時期。

周的先祖起源于黃帝族,在夏朝時,周族首領棄為“后稷”,負責管理農事,故而,周族是一個善于農業(yè)耕作的部落,這大大促進了周的經(jīng)濟發(fā)展。至周文王時,周已發(fā)展成為一個可與殷商抗衡的大諸侯國。文王是周朝歷史上卓有政績的統(tǒng)治者之一。他在位期間,在軍師姜尚的輔佐下,開始了“翦商”的準備,先后滅耆、邗、崇等國,又遷都于豐(今西安市西南),于是完成了對商都的鉗形包圍。在遷都后的第二年,文王卒,其子姬發(fā)繼承王位,即赫赫有名的周武王,繼續(xù)周朝的滅商行動。武王九年,周于孟津大會諸侯,并與諸侯結下同盟,共同討伐商紂。此后,武王又打敗商軍于牧野,攻占商都朝歌,結束了商朝的統(tǒng)治。

武王死后,其子誦即位,是為成王;因成王年幼,由武王之弟周公旦攝權。在他的統(tǒng)治下,周消滅了各個叛亂勢力,東遷國都于“雒邑”,加強了對東方諸部的統(tǒng)治。分封周室親戚及有功大臣為諸侯。建立“周刑”穩(wěn)定了社會秩序。通過一系列的政治治理,西周王朝的統(tǒng)治得到了鞏固,開始走向繁榮。西周自成王,經(jīng)康王、昭王、至穆王,是向外擴張的時期。成王時代周公旦平定了東方的小諸侯國,而康王、昭王、穆王等人也都使周王朝的疆域和人口有所擴大,政治經(jīng)濟文化空前繁榮,達到了周朝的鼎盛時期。昭王后期,周王朝又開始了南征。十九年,昭王親率大軍伐楚,但卻因不得民心而失敗了,昭王也死于南方。

厲王是周朝的第十代統(tǒng)治者,也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在位期間,對人民大肆壓迫,卻又禁止人們議論國事,致使人民怨聲載道。最后,憤怒的人民沖入王宮,趕走了厲王,結束了厲王的殘暴統(tǒng)治。至此,周王朝開始走向衰落。

厲王逃走后,諸侯推舉共伯和攝理王事,這一年被稱為共和元年(司馬遷著《十二諸侯年表》就從這一年開始,自此中國才有了準確的紀年)。共伯和好行仁義,在諸侯中有很高的威信,他代國王行使權力長達十四年。逃亡的周厲王薨后,共伯和立太子靜繼位,是為周宣王。

宣王是位開明的君主,以昭公、周公二相為輔,又任用尹吉甫、仲山甫等賢臣,使得國家逐步恢復了往日的統(tǒng)治,各國諸侯紛紛來朝見周天子,這一時期被后人稱為“宣王中興”。然而,中興的局面并沒有長久保持下去,宣王薨,子宮涅繼位,是為幽王。幽王是西周的最后一個皇帝,與厲王一樣,他也是昏庸之君。他為博得愛妃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戲諸侯”,結果,當犬戎舉兵大舉進攻的時候,幽王再次點燃烽火,竟沒有一個諸侯發(fā)兵相救。幽王兵敗,死于驪山腳下。他死后,申侯、魯侯和許文公擁立宜臼為平王。平王東遷,史稱“東周”。自此,西周王朝宣告滅亡。

周朝禮儀制度比較健全,有自己的官制、兵制、刑法、地制以及禮制。直至春秋時期,孔子還在崇尚周禮,這說明周禮對后代的影響很大。

周的先祖是夏時的農官,所以它的農業(yè)生產技術比較先進,這為社會的進步提供了最初的物質基礎。隨著物資的豐富,手工業(yè)、商業(yè)以及自然科學的發(fā)展也得到了促進。在當時, 已有專門的人員負責觀測天象,記錄歷法,而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五行、八卦之說也極有可能起源于周朝。這些都無疑證明了當時社會在科學上的進步和發(fā)展。

西周王朝共歷約二百五十七年,傳十一世、十二王。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