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傳統(tǒng)文化 > 正文

哈薩克族是怎樣由歷史分裂到統(tǒng)一發(fā)展的

2016-06-07 23:05:01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15世紀初,古代哈薩克人主要分布在四個汗國之內(nèi),即阿布爾海爾汗國、諾尕汗國、西伯利亞汗國以及從察哈爾汗國分離出來的蒙兀斯坦汗國。當時

15世紀初,古代哈薩克人主要分布在四個汗國之內(nèi),即阿布爾海爾汗國、諾尕汗國、西伯利亞汗國以及從察哈爾汗國分離出來的蒙兀斯坦汗國。當時,哈薩克各部落分布范圍很廣,而且每一個部落都很分散,并不都聚居在一個地方。明景泰七年(1456年),已經(jīng)滅亡的白帳汗國最后一個可汗巴拉克之子克烈汗和賈尼別克汗率領哈薩克各部遷至楚河、塔拉斯河流域,建立哈薩克汗國。

哈薩克汗國建立不久,汗國即將所屬各部按部落劃分為大、中、小三個玉茲,也就是清代文獻中記載的右、左、西三部。三個玉茲下又各分若干部落,其中大玉茲以烏孫部落為基礎,包括阿勒班在內(nèi)的13個部落,領地在巴爾喀什湖南部以及伊犁河到錫爾河之間的廣大地區(qū)。中玉茲的領地在錫爾河北部,小玉茲的領地在現(xiàn)在的哈薩克斯坦西部。

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當時在西域占統(tǒng)治地位的準噶爾蒙古在向南疆、青海擴展的同時,向西發(fā)動對哈薩克人的進攻,征服阿拉套山和托克馬克地區(qū)的兩個哈薩克部落。

18世紀20年代,準嘎爾統(tǒng)治者率軍進入錫爾河流域,攻占哈薩克汗國首府及其所屬城市,燒殺擄掠,使哈薩克人民遭受深重的災難,迫使他們離開原牧地,四處逃散。

18世紀50年代,清朝統(tǒng)一準嘎爾部,解除哈薩克人來自準噶爾的威脅。哈薩克大、中玉茲先后歸順清延,并獻馬進表,表示“永為中國臣仆”。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小玉茲也派了一個代表團前往北京表示歸順。部分哈薩克牧民在平定準嘎爾后,陸續(xù)遷到伊犁、塔城、阿勒泰、博爾塔拉等地放牧。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