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文化簡介 白族洱海文化有什么獨特之處
早在三千五百多年前,白族先民就開“洱海文化”,它是中華民族璀燦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洱海文化”有兩個顯著的特征:
一是有濃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和一脈相承的歷史傳統(tǒng)。民間口頭文學(xué)有廣泛而豐富的題材,神話傳說潔如煙海,僅《龍神話傳說》一書所輯的龍神話就有50個;古人留下的詩文,都有民族風(fēng)格,如漢字白讀的詩,七、七、 七、五(前三句每句七字,后一句五字)的詩文排列格調(diào);音樂,舞蹈,曲 藝,繪畫,雕刻,石窟石刻,建筑物彩畫,民居建筑,民族服飾,信仰,節(jié)日等等都有鮮明的民族特征,并相傳至今。
二是在中原和印度文化影響下形成了新的民族文化。在南詔(唐)、大理宋時期,佛教的傳入和興盛是印度和中原文化傳入的重要橋梁之一,進入大理的師僧、釋儒和到中原求學(xué)、出使的地方名流,都對印度和中原文化的傳播起了重要的作用。在這一時期,除文化教育的興起之外,史學(xué)也開始發(fā)展起來。
元征服了大理,即開始建孔廟,興儒學(xué),開科取土,教育得到發(fā)展。明、清之際,普遍推行科舉制,大興書院,大理成為文人集薈之地,滇西文化中心。
晚清一大批有志之士留學(xué)國外,追求新學(xué),回國后倡導(dǎo)新學(xué),使大理成為培養(yǎng)人材之地。
大理又是云南各少數(shù)民族文化藝術(shù)的匯集點,歷史上就是東南亞各國文化的交織區(qū),從各國的優(yōu)秀文化中也吸收了不少的精華。
因此,“洱海文化”不僅有地方的民族特征,而且是 與中原文化交融并含有東南亞各國優(yōu)秀文化的新的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