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傳統(tǒng)文化 > 正文

中國夢:古代最早將“中國夢”入詩的愛國詩人

2016-06-17 10:25:53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力不勝于膽,逢人空淚垂。一心中國夢,萬古下泉詩。日近望猶見,天高問豈知。朝朝向南拜,愿睹漢旌旗。”這是南宋愛國詩人鄭思肖筆下《德

“力不勝于膽,逢人空淚垂。一心中國夢,萬古下泉詩。日近望猶見,天高問豈知。朝朝向南拜,愿睹漢旌旗?!边@是南宋愛國詩人鄭思肖筆下《德佑二年歲旦二首》中的第一首詩。鄭思肖在國家存亡之際寫下的這首流傳千古的愛國詩篇,讓后人無不為之動容。而其中“一心中國夢,萬古下泉詩”的詩句,最為后人吟詠。

“萬古下泉詩”的下泉,典出《詩經(jīng)·曹風(fēng)》“下泉”篇:“冽彼下泉,浸彼苞稂”,原系曹國人怨恨國政腐敗、盼望賢明治事而作。用“下泉”對偶“中國”,結(jié)構(gòu)與詞性上十分對稱匹配,意義上更是遞進一層,非常巧妙。詩句表現(xiàn)了詩人忠于國家、忠于民族的堅貞氣節(jié)。讀來朗朗上口,不僅讓人頓感意氣高揚,正氣凜然,而且其愛國憂民之情更是溢于言表。

鄭思肖,南宋愛國詩人、著名畫家,福建連江人。南宋滅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國姓趙的組成部分。字憶翁,表示不忘故國;號所南,日常坐臥,要向南背北。也自稱菊山后人、景定詩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曾以太學(xué)上舍生應(yīng)博學(xué)鴻詞試。鄭思肖擅長作墨蘭,花葉蕭疏而不畫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奪。一生著有《心史》、《鄭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圖詩集》等詩集。

當(dāng)元軍大舉南下時,鄭思肖到京都臨安上書朝廷,怒斥尸位素餐者之恃權(quán)誤國,要求革除弊政,重振國威,抵抗元軍。因言辭激烈,上書被扣壓,未予上報到皇帝手中。后客居吳下蘇州,寄食于報國寺。

南宋滅亡后,鄭思肖學(xué)習(xí)伯夷、叔齊不食周粟的精神,不臣服蒙元的統(tǒng)治,自稱“孤臣”。不僅將名字改為思肖,而且把居室題額為“本穴世家”。如將“本”下的“十”字移入“穴”字中間,便成“大宋世家”,以示對宋朝的忠誠。

咸淳十年,也是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一年,即公元1274年七月,宋度宗趙禥駕崩,其子趙顕繼位,是為恭帝。太皇太后謝氏垂簾聽政。是年,元兵大舉入侵,漢奸呂文煥同伯顏率兵攻打鄂州,漢奸劉整同博羅歡率兵攻打淮西,直逼江南。此時,鄭思肖從蘇州雙板橋遷往望信橋居住,這是鄭思肖的第六次遷徙。是歲十二月,蘇州淪陷,鄭思肖作《陷虜歌》,又名《斷頭歌》既鞭撻了元統(tǒng)治者的野蠻殘暴,更罵盡了古今天下許多無恥變節(jié)之人。在望信橋寓所,鄭思肖開始了《心史·大義集》的詩文創(chuàng)作。

景炎二年,也是至元十四年,即公元1277年,鄭思肖誓不降元,不承認元朝統(tǒng)治。因此,他的《心史》完成,但仍冠以“德祐”年號。他在自己的畫像上題贊曰:“不忠可誅,不孝可斬,可懸此頭于洪洪荒荒之表,以為不忠不孝之榜樣?!?/p>

宋端宗景炎三年,也是宋帝昺祥興元年,元至元十五年,即公元1278年十一月,漢奸張弘范率兵在五坡嶺,即今日廣東海豐北襲擊文天祥率領(lǐng)的抗元宋軍,文天祥兵敗被捕。南宋一時處于岌岌可危的風(fēng)雨飄搖之中。是歲,鄭思肖自望信橋遷居皋橋,繼而又復(fù)遷望信橋。這一年,鄭思肖38歲,完成了《心史·大義集》的編纂。鄭思肖14歲移居蘇州,78歲終老,在鄭思肖64年的寓居生涯中,前24年間共有七次遷居,先是居于苑橋,后遷往條坊巷、黃牛坊橋、采蓮巷、仁王寺、雙板橋、望信橋、皋橋,旋即又復(fù)遷望信橋。

“飄零書劍十年吳,又見西風(fēng)脫盡梧。萬頃秋生杯后興,數(shù)莖雪上鏡中須。晴天空闊浮云盡,破屋荒涼俗夢無。唯有固窮心不改,左清右史足清娛?!编嵥夹さ倪@首《飄零》詩,正是鄭思肖在蘇州數(shù)十年動蕩生活的真實寫照。鄭思肖一生悲苦凄涼。他22歲失父,36歲喪母,有一個妹妹,出家為尼,下落不明。鄭思肖把僅有的一點家產(chǎn)捐給寺院,并接濟窮困的四鄰鄉(xiāng)親。78歲時“疾亟”,囑其友唐東嶼為畫一牌位,曰:“大宋不忠不孝鄭思肖”,語訖而卒。

早在700多年前,鄭思肖就將“中國夢”寫入詩中,讓人們看到了一代愛國詩人難能可貴的氣節(jié)情操!如今,人們每當(dāng)提起《中國夢》的時候,敬佩之情更是油然而生。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