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簡介及死因 揭秘劉邦成功項羽失敗的原因
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下相(今江蘇宿遷西南)人,他是中國軍事思想“勇戰(zhàn)派”代表人物,與“謀戰(zhàn)派”孫武、韓信等人齊名。項羽是楚國名將項燕之孫。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從叔父項梁在吳中(今江蘇蘇州)起義,項梁陣亡后他率軍渡河救趙王歇,巨鹿之戰(zhàn)摧毀章邯的秦軍主力。秦亡后稱西楚霸王,實行分封制,封滅秦功臣及六國貴族為王。后與劉邦爭奪天下,進行了四年的楚漢戰(zhàn)爭,公元前202年兵敗,在垓下(今安徽靈壁南)烏江邊自刎。古人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霸王”一詞源自項羽。
項羽簡介
爵位:魯公、西楚霸王
身份:將門之后、義軍首領(lǐng)(23歲,公元前209─公元前207)、諸侯上將軍(25歲,公元前207─公元前206)、西楚霸王(26歲,公元前206─公元前202)
生平:項羽是楚國名將項燕的孫子、項超的兒子,自小由叔叔項梁養(yǎng)大,楚國的貴族,因被封于項地,所以以地為氏。大澤鄉(xiāng)起義不久,項羽同叔父項梁在會稽郡斬殺郡守之后迅速崛起,舉兵反秦。巨鹿之戰(zhàn)后,率軍入關(guān)中以五諸侯滅暴秦,威震海內(nèi)。秦亡,仗勢分天下,冊封十八路諸侯。項羽不僅武勇出眾、氣魄蓋世,還留下了千古名作《垓下歌》。公元前203年12月項羽在垓下被韓信、彭越和英布合力打敗,圍困于垓下(今安徽靈璧南),他突圍至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自刎而亡,死時年三十一。(《史記》項羽本紀(jì)第七:項王已死,【集解】徐廣曰:漢五年之十二月也。項王以始皇十五年己巳歲生,死時年三十一。)死后,其遺體被王翳、呂馬童等五人所得,劉邦以魯公禮將項羽葬在谷城。
身高:據(jù)《史記》記載,身高八尺有余,漢書記載為八尺二寸,合今1.89米。
出生地:下相(今江蘇宿遷市南郊1公里徐淮公路廢黃河堤下)
故都:徐州(古代稱為“彭城”)
年少生長以及起兵地:會稽郡吳中(秦會稽郡治所在今蘇州)
祖父:項燕
父名:項超
母親:龍氏
愛姬:虞姬
兒子:項?。ā俄検献谧V》記載:項隆,籍子,漢興避居禹穴之山陰)
孫子:項還、項迪
叔父:項梁、項伯(后被賜姓劉氏,封侯)
堂弟:項莊
兵器:楚戟(演義為虎頭盤龍戟,一或天龍破城戟)
公元前224年,秦將王翦大破楚軍。次年,秦軍攻到蘄南(今安徽宿州市區(qū)南22公里蘄縣鎮(zhèn)澮河北岸),項羽的祖父項燕兵敗被殺(一說自殺)。
楚國滅亡之后,項羽與弟弟(一說堂弟)項莊隨叔父項梁流亡到吳縣(今江蘇蘇州)。羽年少時,項梁曾教他讀書,項羽學(xué)了沒多久便厭倦了;后梁又教他武藝,沒多久又不學(xué)了;梁大怒!籍曰:“讀書能夠用來記姓名就行了,學(xué)武不過能敵得過一人,籍要學(xué)便學(xué)萬人敵!”于是項梁便教授他兵法。但其學(xué)了一段時間后又不愿意學(xué)了,梁只好順著他不再管他。項羽力能扛鼎,氣壓萬夫,年青時志向便極為遠(yuǎn)大。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今錢塘江)時,項羽見其車馬儀仗威風(fēng)凜凜,便對項梁說:“彼可取而代也(我可以取代他)?!鼻囟涝辏ü?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xiāng)振臂一呼,揭竿而起(即大澤鄉(xiāng)起義),項羽隨叔父項梁在吳中刺殺太守殷通舉兵響應(yīng),此役項羽獨自斬殺殷通的衛(wèi)兵近百人,第一次展現(xiàn)了他無雙的武藝!二十四歲的項羽,就這樣帶領(lǐng)八千吳中(指春秋吳國舊境,即今上海市、江蘇南部及浙江北部等地)男兒反秦起義軍,登上了歷史舞臺。
劉邦成功項羽失敗的原因
項羽性格中存在著極為嚴(yán)重的缺陷:他空有高志卻目光短淺;他愛慕虛榮,不乏自滿自得的小農(nóng)意識;凡事勇在先,智在后,殘忍有余,仁善不足;缺乏從諫如流、寬宏大量的領(lǐng)袖氣質(zhì)。這就決定了他的一生,只宜做一名叱咤風(fēng)云的將軍,卻不具備一種帝王的氣度。
他真正的失誤不在于殺沒殺劉邦,而是誤在自身不能克服的性格弱點上,項羽的性格弱點貫穿了一生的始終,他似乎并無意加以改變,這對一個有著遠(yuǎn)大抱負(fù)和理想的英雄來說,是不可思議的。他的成長過程,只是一部勇猛成長史,卻忽略了對更高層次人格的追求和塑造,他的失敗是必然的失敗。盡管司馬遷憐惜地將之列入本紀(jì)記載,他也終不過是一名威猛的勇士而已。
劉邦天生的性格是狡黠、油滑,愛吹牛皮,頗象個混混兒,好酒及色。他的出身極其普通,其父母的名字不為世人所確知,當(dāng)然不及項羽的名將后裔身份,在一貫重視光環(huán)和背景的人們心目中,劉邦顯得黯淡,這使得二人在剛起兵的時候,劉邦只能落個從屬的地位。劉邦狡黠和油滑自然不是領(lǐng)導(dǎo)者的氣質(zhì),但善于不斷拔高自己,他自比“信陵君”,從而給自己定出了人生的高度。
他常不自覺地模仿信陵君的處世、行為方式,為自己的性格添加了理性和工于心計的優(yōu)秀的一面,這使得他的人生成為不斷提高和完善自己的一生,他也因此受到鄉(xiāng)里人士的敬重。劉邦到底從信陵君那里學(xué)到了哪些優(yōu)良品質(zhì)呢?不外乎以下幾點:
1、籠絡(luò)手段極為高明。用現(xiàn)在的說法,就是善于根據(jù)情勢揣摸人的心理,潤滑人際關(guān)系,有較強的凝聚力,能夠吸引他人為己所用;
2、寬容、仁慈、有大量。與項羽“諸所過無不殘滅”之舉相反,劉邦做事較有分寸;
3、遇事冷靜,喜用智不斗力。楚漢久相持未決,項羽曾對劉邦說:“天下匈匈數(shù)歲者,徒以吾兩耳,愿與漢王挑戰(zhàn)決雌雄?!睗h王笑謝曰:“吾寧斗智不斗力?!币约褐虜潮酥L,這樣的傻事,劉邦自然不會做。
總結(jié)起來,爭霸中的項羽與劉邦俱懷統(tǒng)一江山的大志,項羽稟賦優(yōu)于劉邦,可惜的是他不注重自我管理,動輒怒、大怒,遇事率性而為,毫無克制,這是成功的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