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宋理宗趙忠誠頭顱為何被制成酒器?
2016-11-19 16:43:22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
導語:宋理宗是南宋的第五位皇帝,是趙匡胤之子趙德昭的九世孫。宋理宗趙忠誠原名趙與莒,曾被立為宋寧宗弟沂王嗣子,賜名貴誠,后又被立為宋寧宗
宋理宗是南宋的第五位皇帝,是趙匡胤之子趙德昭的九世孫。宋理宗趙忠誠原名趙與莒,曾被立為宋寧宗弟沂王嗣子,賜名貴誠,后又被立為宋寧宗養(yǎng)子,賜名昀。在位六十三年,是宋朝皇帝中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1264年理宗病逝,死后葬于會稽附近的永穆陵。然而,在他死后不過十五年,其陵墓以及南宋其他幾位帝王和后妃的陵墓,被一個名叫楊璉真珈的元朝僧人盜掘。理宗尸體因被水銀浸泡,還未腐爛,楊璉真珈便將其尸體從陵墓中脫出,倒懸于陵前樹林中以瀝取水銀。隨后將宋理宗頭顱割下,送交元大都朝廷,其軀干則被焚毀。
記載,楊璉真珈在發(fā)掘出宋理宗的頭骨后,將它做成了“飲器”,有記載說是將頭骨當做了一種施咒控制、毒害他人或是攫取錢財?shù)膮拕僦铮簿褪撬^的法器。宋理宗的頭顱直到朱元璋滅元后,才在元大都的皇宮中被找到,朱元璋隨即命人將宋理宗顱骨重新安葬于宋陵遺址,并對被毀壞的陵墓進行了修復。
大宋九五至尊的皇帝的頭顱作了“溺器”,其子民聽了當然無不發(fā)指,引起人神共憤,泣血悲天。清代文人王居瓊曾作一首《穆陵行》,描繪了當時的悲情慘狀。其詩曰:
六陵草沒迷東北,冬青花落陵上泥。
黑龍斷首作飲器,風雨空山魂夜啼。
當時直恐金棺離,鑿石通泉下深錮。
一聲白雁渡江來,寶氣競遂奴僧去。
金屋猶思宮女侍,玉衣無復祠官護。
可憐持比月氏王,寧飼鳥鳶及狐兔。
百年枯骨卻南返,雨花臺下開幽宮。
流螢夜飛石虎殿,江頭白塔今不見。
人間萬事安可知,杜宇聲中淚如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