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fēng)云人物 > 正文

蘇軾寫《范增論》 分析如何在項羽手下安全辭職?

2016-12-02 07:48:58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蘇東坡是個咸吃蘿卜淡操心的人,自己大半生混得鼻青臉腫,卻惦記著比他大一千多歲的范大爺范增該怎樣安全辭職,因此寫下一篇《范增論》,替

蘇東坡是個咸吃蘿卜淡操心的人,自己大半生混得鼻青臉腫,卻惦記著比他大一千多歲的范大爺范增該怎樣安全辭職,因此寫下一篇《范增論》,替古人拿主意。

這些主意參考價值有多大,值不值得借鑒,不好定論,但歷史的價值有時候不在于結(jié)論,而在于過程,畢竟,職場也是一個過程。就讓我們來看看范增的職場過程吧。

辭職原因:

范增走人未必因為陳平的離間計

蘇軾老師的這篇《范增論》,姑且演繹成現(xiàn)代文《范增辭職可行性分析報告》,在分析范老(范增)辭職的動機(jī)時,有一句話很有內(nèi)涵:“豈必待陳平哉?”

我們要為蘇老師的這個分析鼓掌,他的分析很到位:楚公司的首席智囊范增和老板項大哥早就有點(diǎn)互看不爽,公司管理層到這個局面了,就如陳奕迅所唱——“總有一個人先走”,范老走人是遲早的事,沒有必要等到陳平這小子設(shè)計來離間他們。

所謂的陳平使離間計,是不是文藝加工出來給漢公司智囊貼金的?我們來看看《史記》記載的這起辭職風(fēng)波的起因:漢王三年,即公元前204年,楚公司的使者去漢公司搞交流。在漢公司餐廳里,服務(wù)生端上來一盤豪華套餐,但一看到楚公司使者,馬上變了嘴臉:“我以為是范老的使者,原來是項老板的使者,搞錯了。”馬上撤掉豪華套餐和精美餐具,隨便塞上一套廉價便當(dāng)。

楚公司使者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去向老板項羽打小報告,項羽開始懷疑他的亞父,于是慢慢奪范增的權(quán)。范老一怒,辭職了,這似乎是一頓工作餐引發(fā)的辭職風(fēng)波。

不過,司馬遷還是有點(diǎn)心虛,他沒敢斷論用餐風(fēng)波與辭職事件有直接的因果關(guān)系,而只是小心地說:“項王乃疑?!崩习逡灰?,范老待不住,走人,然后漢公司的人就說是自己的反間計使然。

辭職事件的背后,有很多豐富的細(xì)節(jié),這些多元因素卻被屏蔽了,只剩下一出“反間計”。

蘇老師覺得陳平所謂的反間計,最多也是范增辭職的臨門一腳而已,陳平這小子就算再聰明,也不能離間沒有疑心的老板,“陳平雖智,安能間無疑之主哉”?想一想吧,當(dāng)時劉邦困在滎陽城,形同甕中鱉,誠如范增所言:“天下事大定矣?!狈独蠀s要去和快完蛋的人私交,這符合他老人家的智商嗎?

因此,蘇老師認(rèn)為,在這頓工作餐風(fēng)波之前,項老板對范老的疑心,范老對項老板的不信任,就已經(jīng)開始了。既然楚公司管理層的互信,不是被一頓工作餐擊垮的,那么,更深層次的原因在哪里,范老什么時候辭職比較好?

啟發(fā)

一頓帶歧視的工作餐,一個讓人不太爽的眼神,讓人待不下去了,然而,人真的這么簡單嗎?本來混得不爽,別怪反間計。

辭職時機(jī):

在互信度出現(xiàn)輕微裂縫時走人

蘇老師的報告細(xì)膩地描述了范增職場生涯中幾個可能辭職的時間點(diǎn):

第一個時間點(diǎn):鴻門宴

辭職可行性:否

管理層互信度:沒有受損

范增建議除掉劉邦,在咸陽城外就地兼并劉邦集團(tuán),但這個一勞永逸的策劃沒有被項老板采納,盡管范老氣得將張良送來的玉璧打得粉碎,但項范之間的互信沒有破裂。蘇老師的報告分析認(rèn)為,范老建議項老板干掉劉邦,那是一個智囊分內(nèi)的事,老板不采用那是老板的風(fēng)度,“猶有君人之度也”。因為自己的策劃沒有通過就賭氣辭職,咱們范老怎么會是那樣沒風(fēng)度的人呢?

第二個時間點(diǎn):楚義帝事件

辭職可行性:有點(diǎn)遲

管理層互信度:極度受損

范增一生最了不起的策劃就是,給全天下林立的公司樹立一個大老板——楚義帝。楚義帝是范老的一張品牌。陳勝吳廣失敗后,天下諸侯就如一群無頭蒼蠅,不知道該往哪里去。范增卻一下找到市場的制高點(diǎn)在哪兒:找一個大家都認(rèn)同的老板。這個老板是誰?是楚懷王的后代,在民間放羊,趕緊把他弄出來樹立為楚王,乃至樹立為天下老大:義帝。

老板樹立起來,市場主體區(qū)分成楚公司和秦公司,于是方向明確了,天下亂七八糟的各種公司馬上歸入楚公司的陣營。有了東家,都知道為誰打工了,這一招高啊。這是范老的品牌,也是項家軍的王牌。

項羽這壞小子,卻把手里的王牌給沉水里去了,過早毀了可利用資源。這等于是給范老扇耳刮子,這個時候該辭職了。然而,項家集團(tuán)崛起已成為事實,真正的老板是項羽,你范老這個時候辭職,到哪里領(lǐng)養(yǎng)老金去?遲了!

第三個時間點(diǎn):巨鹿之戰(zhàn)前夕

辭職可行性:最佳辭職時機(jī)

管理層互信度:輕微受損

公元前208年,一場連綿的陰雨,一場迫在眉睫的危機(jī),一支徘徊不前的軍隊,天下群雄正在糾結(jié)和彷徨中,而一個叫項羽的小伙子闖進(jìn)前線總指揮辦公室,一劍誅殺那個面對秦兵猶豫不定的上司宋義,成為楚公司業(yè)務(wù)骨干。

蘇老師認(rèn)為,這就是范老辭職的最佳時機(jī)。正是楚公司走長陽線的時候辭職?不好理解啊。蘇老師這么分析:楚義帝是范老樹立的王牌,也是范老職場生涯的品牌,宋義是楚義帝任命的業(yè)務(wù)帶頭人,你項羽卻無視之,鏟除之,分明是不給楚義帝面子,也就是不給范增面子,當(dāng)時的范增還和小項是平起平坐的同事呢,“(范)增與(項)羽并肩而事義帝”。

小項不給同事面子,你范增這個時候應(yīng)該做的是,要么把這壞小子也干掉,實在不行,就自己跑人,以后事態(tài)發(fā)展到彼此成了上下級,要說走人就不那么方便了。

啟發(fā)

如果覺得和某個人混下去會很不爽,就走吧。不然一路走下去,對方一不小心成了你的老板,那時候互看不爽就遲了。但是,這個關(guān)系不適合項羽和范增。

辭職質(zhì)疑:

范增任何時候都不應(yīng)該走人

蘇老師的報告也不盡合理,他對項羽范增的關(guān)系界定是不準(zhǔn)確的。蘇老師認(rèn)為楚義帝才是范增真正的老板。非也,在范增心目中,項羽才是他真正的老板,但他同時主張保留楚義帝這個寶貴的戰(zhàn)略資源,二人在這里有分歧。

公元前208年的那個雨夜,項羽誅宋義奪指揮權(quán),說不定是范增所支持的,至少是不反對的,而且范增通過此事和巨鹿之戰(zhàn)覺得項羽是個有魄力的大英雄,是他真正的boss,怎么可能讓他在這個確定了人生歸宿的時候辭職呢?區(qū)區(qū)一個宋義,根本成不了項與范之間的障礙。

范增與boss之間的矛盾,除了對楚義帝的態(tài)度,主要還是因為范智囊的策劃長期不被采納,范老覺得沒必要待下去了,項boss也覺得老人家挺煩的,于是好聚好散。然而,范老不應(yīng)在這個時候辭職,因為正是楚公司吞并漢公司的關(guān)鍵時刻,劉邦被困在滎陽已成甕中鱉,范老忍一忍,和公司共榮辱,哪怕不能決策,繼續(xù)待在項羽身邊等著也好,說不定憑他老狐貍的眼光,還可以識破劉邦讓紀(jì)信當(dāng)替身的計謀,將楚漢兩家公司相爭的歷史在那里畫一個句號??上v史沒有如果,只有結(jié)果和后果。

蘇軾對范增的辭職是持惋惜態(tài)度的,他說范增是劉邦最畏懼的對手,“(范)增,高帝之所畏也”,如果范增不走,那么“項羽不亡”,項羽不亡的話,那么亡的是誰?用腳趾頭都想得到。

啟發(fā)

生氣歸生氣,誤解歸誤解,大局還是最重要的,如果有大局觀,管理層就有穩(wěn)定的互信,項老板就不用在烏江自刎了。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