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史上的第一剩女呂碧城:我到人間只此回
她是被時光之河湮沒的一朵奇葩,亦是一個不老的傳奇。她是袁世凱的秘書,是社交場上的明星,是富甲一方的商人,還是“近三百年來最后一位女詞人”。她是呂碧城,與張愛玲、蕭紅、石評梅并稱為“民國四大才女”。曾有過“絳帷獨擁人爭羨,到處咸推呂碧城”一大景觀的她美艷如仙。然而,這位集才情與美貌于一身的女子,卻終身未嫁。“生平可稱心的男人不多,梁啟超早有家室,汪精衛(wèi)太年輕,汪榮寶人不錯,也已結婚……”這是風華絕代的民國才女呂碧城的無奈感慨。
“天然眉目含英氣”
呂碧城,安徽旌德縣人,生于1883年。父親呂鳳岐乃光緒三年進士。書香之家的熏陶,使呂碧城聰穎而早慧:“自幼即有才藻名,工詩文,善丹青,能治印,并嫻音律,詞尤著稱于世,每有詞作問世,遠近爭相傳誦?!辈粌H才華出眾,呂碧城還是遠近聞名的美人。從時人贈她的“天然眉目含英氣,到處湖山養(yǎng)性靈”以及“冰雪聰明芙蓉色”等詩句里,足見其美貌。然12歲那年,父親去世,族人以其無后繼承財產(chǎn)為名霸占呂家財產(chǎn),與呂碧城9歲時便議定婚約的汪氏也連忙退婚。家中遭此變故,呂碧城不得不隨母遠走娘家。
1904年,呂碧城想去天津城內探訪女子學校,被舅父苛責,年輕氣盛的她,竟只身奔赴天津。在友人的介紹下,年僅二十歲的呂碧城結識了天津《大公報》總經(jīng)理英斂之,并以絕妙文采,得到英的賞識,成為該報第一位女編輯?!暗教幭掏茀伪坛恰薄墩撎岢畬W之宗旨》、《敬告中國女同胞》、《興女權貴有堅忍之志》……呂碧城到《大公報》僅數(shù)月,就連續(xù)撰寫了一系列鼓吹女子解放與宣傳女子教育的文章。她格律謹嚴,文采斐然,頗受詩詞界前輩的贊許,震動了京津。她宣揚女子解放的觀點在社會上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起強烈反響,成為人們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呂碧城由此在文壇嶄露頭角,聲名鵲起。
而其在詩詞中所表現(xiàn)出的開闊視野和非凡氣概,更是受到時人的廣泛推崇。袁世凱之子袁克文、李鴻章之子李經(jīng)義等人紛紛投詩迎合。一時間,京津文壇,形成了眾星捧月的局面。呂碧城也因此在文壇嶄露頭角,聲譽鵲起。她以女兒之身,大方地與男人們交游,唱和詩詞,賞玩琴棋,自由出入男性的社交場所,談笑風生,成為清末社會的一道奇景。
揚中國女子威風
除了在《大公報》積極宣揚女權,做婦女解放思想的先行者,呂碧城更積極籌辦北洋女子公學。“欲使平等自由,得與男子同趨于文明教化之途,同習有用之學,同具強毅之氣。”但呂碧城的志向不僅在教育,她還有振興國家的宏愿。在呂碧城的許多文章中,都談到怎樣建立一個強國。在她看來,解放婦女,男女平權是強盛的唯一辦法。呂碧城認為,辦女學、開女智、興女權才是國家自強之道的根本。她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影響世人,濟世救民。作為中國近代最早的女教育家,被后人熟知的鄧穎超、許廣平等多名女界精英,都是經(jīng)她之手培育出來的。
看透黑暗棄政從商
1912年3月,袁世凱當選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他雖然抵制呂碧城的革命思想,卻十分賞識她的才學,于是聘用她為總統(tǒng)府機要秘書。就這樣,呂碧城成為當時中國女子任此高職的第一人。雄心勃勃的呂碧城欲一展抱負,但其真實率性的個性,卻與當時官場的黑暗和權謀爭斗格格不入。1915年,袁世凱謀求稱帝,呂碧城見狀徹底心灰意冷,毅然辭官,離開北京,定居上海。
在上海,呂碧城投身商界,從事外貿生意。憑借自身獨特的女性魅力、過人的才干膽識,加之在政壇和上流社會累積的豐富人脈,呂碧城迅速在號稱“冒險家樂園”的十里洋場嶄露頭角。僅兩三年間,就積聚起可觀的財富。其住宅之豪華,生活之奢侈,為滬上人士所艷羨生妒。馳騁于商場、旋轉于舞場的同時,呂碧城也繼續(xù)著自己詩詞唱和的生涯。她在上海加入由柳亞子等人創(chuàng)辦的著名詩歌社團——南社辛亥革命時期的重要文學社團。這一時期,呂碧城還自學了英、法、德等語言。
個性獨立終成“剩女”
如同現(xiàn)代都市中的女金領,呂碧城事業(yè)、才情、樣貌、金錢四者一樣不缺。在婚姻問題上,她對物質和權力似乎都沒有太多苛求,她所看重的,是精神上的琴瑟合鳴,心靈上的息息相通。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能讓她看上的人屈指可數(shù),被看上的人,往往又“使君有婦”。當友人問及于此,她自稱“生平可稱心的男人不多,梁啟超早有家室,汪精衛(wèi)太年輕,汪榮寶人不錯,也已結婚,張謇曾給我介紹過諸宗元,詩寫得不錯,但年屆不惑,須眉皆白,也太不般配?!庇谑?,情事擱淺,她繼續(xù)看她的世界。
1918年起,呂碧城先后兩次前往歐美游學,將見聞寫成《歐美漫游錄》。經(jīng)歷風風雨雨,此時她已心靜如水,致力于“戒殺護生運動”,心中充滿禪意。她筆下的故事,訴說著別人的喜怒哀樂,卻掩藏了內心里的絲縷情緒;她心中的期愿,都化為字里行間的力量,綻放出璀璨燦爛的文學花朵。也許,最美的愛情只有在這些白紙黑字里,才能找到人間最想要的答案。1943年呂碧城辭世,年61歲,一生未曾婚配。遺命不留尸骨,骨灰和面為丸,投于南中國海。情雖淺,不枉此生。愛她的人,懂她沁人的冷、隱忍的痛、深埋的愛。呂碧城用一生傷懷國是,關懷民瘼,痛恨黑暗,同情弱小,雖身為紅粉,卻有巾幗女豪之譽。她言:我到人間只此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