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是從何時開始變成一個“光頭”的?
說到蔣介石的形象,人們會想到筆直的腰桿、嚴密的風際扣、黑披風,還有那個“光頭”。這些特色標志,都是在黃埔軍校形成的。
蔣介石很早就對英國督察的呢質(zhì)黑披風很喜歡,陳潔如暗中為蔣介石做了一件。蔣介石看到后,高興得說了許多令陳感動的話。這件黑呢披風伴隨著蔣介石完成了訪蘇之旅。當了黃埔軍校校長之后,黑呢風衣漸漸地真正成為蔣介石的“標志”。
在黃埔軍校,蔣介石重拾在日本軍校學習期間的良好軍事作風,注重“以身作則”,樹立良好形象。蔣介石一方面與教員學生同吃同住,打成一片。另一方面還注意樹立帶有封建色彩的個人威信。蔣介石喜歡個別見面談話,認識了不少學生,拉攏了不少人。
蔣介石的“光頭”形象深入人心。其實蔣介石既不是天生禿頭,也不是因為性病才禿頂。蔣介石年輕時頭發(fā)多而密,還梳過帥氣的分頭。后來,蔣介石頭發(fā)變得又稀又細,漸漸地喜歡上了剃光頭。光頭在南方不如在北方部隊中盛行,因此而醒目。同時期的譚延闿、馮玉祥、閻錫山、張治中、李服膺、傅作義、繆斌、楊杰等人都剃過光頭,但名氣最大的的光頭當屬老蔣。
后來蔣介石提倡“新生活運動”,覺得“光頭”形象與此運動宗旨相吻合,就堅定地長期保持了“光頭”,并落下了“蔣光頭”的綽號。蔣介石的頭發(fā)較細,只要頭發(fā)長得稍微長一點,他就會讓自己的理發(fā)師予以修剪。年老時,蔣介石的頭上才開始留了些頭發(fā),還為自己的“光頭”辯解:“好長時間以來,有很多人誤會我是一個禿頭或是剃的光頭,其實我是有頭發(fā)的,只是你們沒有注意到罷了。”
因為歷史原因,蔣介石被丑化。現(xiàn)在,應該還老蔣一個真實“形象”。筆者認為,綜合各種指標,蔣介石年輕時應該算是個“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