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毒死的皇帝 中國歷史上二十位皇帝是被毒死的
自從秦贏政稱帝后,中國便進入了封建帝制的歷史時期,直到清末帝溥儀退位為止,在這段長達2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共誕生了300多位皇帝,其間被毒死的皇帝共有二十位,大家一起來見識下吧:
一、漢平帝劉衎
漢平帝劉衎(公元前9年—公元6年),原名劉箕子,漢元帝劉奭(shì)的孫子,中山孝王劉興的兒子,西漢第十四位皇帝,公元前1年—公元6年在位。
劉衎繼位時,年僅九歲,太皇太后王政君垂簾聽政,大司馬王莽操持國政,而劉衎也只好成了了他們手中任意擺布的一顆棋子,形同傀儡。
元始五年(公元6年)12月,王莽向漢平帝劉衎進獻椒酒時,在椒酒中下毒,致使?jié)h平帝中毒害病而死。(據(jù)《資治通鑒》記載:“冬,十二月,莽因臘日上椒酒,置毒酒中;帝有疾,不時崩于未央宮。”)
漢平帝劉衎死時年僅14歲,葬于康陵(今陜西咸陽西25里處),廟號元宗,謚號孝平皇帝。
二、漢質(zhì)帝劉纘
漢質(zhì)帝劉纘(公元138年—公元146年),也稱劉續(xù),漢章帝劉炟的玄孫,渤海孝王劉鴻的兒子,東漢第十位皇帝。
永嘉元年(公元145年)正月,年僅3歲的漢沖帝因病去世。梁太后與其弟梁冀立劉纘為帝,是為漢質(zhì)帝。
劉纘即皇帝位之后,梁太后依然以皇太后的身份臨朝稱制,而朝政基本上控制在其兄梁冀手中??磥?,小皇帝劉纘名副其實地成了一位有名無實的傀儡皇帝。
本初元年(146年)閏六月,梁冀讓安插在質(zhì)帝身邊的親信暗中把毒藥攙在質(zhì)帝食用的煮餅之中。質(zhì)帝吃過毒餅,頓覺氣悶肚痛,無幾中毒身亡,死于洛陽宮中,年僅9歲。據(jù)(《后漢書》記載:“閏月甲申,大將軍梁冀潛行鴆弒,帝崩于玉堂前殿,年九歲?!?
漢質(zhì)帝劉纘死后謚號孝質(zhì)皇帝,葬于靜陵(今河南洛陽紅山鄉(xiāng)上寨村南)。
三、漢少帝劉辯
劉辯(公元176年-公元190年),熹平五年(公元176年)生于河南洛陽,是漢靈帝劉宏與何皇后的嫡長子,東漢第十三位皇帝,公元189年—公元190年在位,史稱少帝。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四月,漢靈帝因病駕崩,13歲的劉辯在舅舅何進強勢的擁立下得以順利繼承帝位,由于劉辯年幼,故此何太后臨朝稱制,并宣布大赦天下,改元光熹。此時的東漢王朝已經(jīng)開始搖搖欲墜了,政權(quán)也名存實亡。
光熹元年(公元189年)八月,爆發(fā)了以何進為首的外戚集團和以十常侍張讓等為首的內(nèi)廷宦官集團這兩大敵對政治集團的火并,劉辯被迫出宮,后來回宮后又受制于以“勤王”為名進京的涼州軍閥董卓,被其廢為弘農(nóng)王。
劉辯被廢黜一年之后(即公元190年),山東各地的刺史、州牧、太守等起兵討伐董卓。董卓怕他們以迎廢帝弘農(nóng)王復位為名討伐自己,干脆將弘農(nóng)王毒死,時年僅十四歲,其弟獻帝劉協(xié)追謚他為懷王。據(jù)《資治通鑒》記載:“孝靈皇帝下初平元年(庚午,190年),董卓使郎中令李儒鴆殺弘農(nóng)王辯?!?/p>
四、晉惠帝司馬衷
晉惠帝司馬衷(公元259年—公元307年),字正度,晉武帝司馬炎次子,母為武元皇后楊艷,西晉第二位皇帝,公元290年—公元307年在位,共統(tǒng)治西晉17年。
太熙元年(公元290年),晉武帝司馬炎駕崩,太子司馬衷即帝位,大赦天下,改元永熙,是為晉惠帝。
史書記載晉惠帝智商近似白癡,無能治理朝政,以至后來引起皇親國戚爭權(quán)奪利。造成了“八王之亂”,他本人也成為他人的傀儡,受盡凌辱,于光熙元年(公元306年)11月被東海王司馬越毒死。死后被安葬于太陽陵(今河南洛陽),謚號孝惠皇帝。據(jù)《資治通鑒》記載:“十一月己巳夜,帝食餅中毒,庚午崩于顯陽殿?!?據(jù)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讀通鑒論》卷一二評說:“惡有天子中毒以死,而不能推其行弒之人者哉?惠帝之為司馬越鴆也,無疑?!薄稌x書·惠帝紀》稱:“帝崩,或云司馬越之鴆。”
五、晉懷帝司馬熾
晉懷帝司馬熾(公元284年—公元313年),字豐度,晉武帝司馬炎的第二十五子,西晉第三位皇帝。公元307年—公元311年在位。
司馬熾即位次年,改元永嘉,司馬越為太傅輔政,政局為司馬越把持。在此期間,匈奴等少數(shù)民族也開始建立獨立的政權(quán),其中劉淵已經(jīng)自稱漢帝,但是晉朝內(nèi)部的權(quán)力斗爭也日漸嚴重。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六月,北漢皇帝劉淵之子劉聰率軍隊攻入洛陽,晉懷帝司馬熾在逃往長安途中被俘,太子司馬詮被殺,史稱“永嘉之禍”。
晉懷帝司馬熾被俘后,劉聰封其為會稽郡公,并被囚禁。永嘉七年(公元313年)二月初一,晉懷帝司馬熾在正月的朝會上被命令為斟酒的仆人,有晉朝舊臣號哭,令劉聰反感,不久劉聰用毒酒毒殺了晉懷帝,享年三十歲,葬處不明。據(jù)《晉書》記載:“七年春正月,劉聰大會,使帝著青衣行酒。侍中庾珉號哭,聰惡之。丁未,帝遇弒,崩于平陽,時年三十?!?/p>
六、禿發(fā)傉檀
禿發(fā)傉檀(公元365年—公元415年),鮮卑禿發(fā)部首領(lǐng)禿發(fā)思復鞬之子,南涼武王禿發(fā)烏孤、南涼康王禿發(fā)利鹿孤的弟弟,十六國時期南涼國君主,公元402年—公元414年在位。
元興元年(公元402年),禿發(fā)利鹿孤去世,禿發(fā)傉檀繼位,遷都樂都,改元弘昌。
禿發(fā)傉檀在位期間,面臨強大的團敵,有北涼沮渠蒙遜、后秦姚興、胡夏赫連勃勃、西秦乞伏熾磐等等。其間,禿發(fā)傉檀為爭正統(tǒng),與他們連年征戰(zhàn),可惜的是最終還是徹底地失敗了,敗給了西秦乞伏熾磐。
義熙十年(公元414年),西秦乞伏熾磐乘禿發(fā)傉檀西征乙弗之時襲擊南涼都城樂都,此時固守樂都的是太子禿發(fā)虎臺,由于他傲慢輕敵,結(jié)果兵敗身亡,南涼都城樂都被攻陷。最終,迫于無奈的禿發(fā)傉檀只好投降了乞伏熾磐,南涼滅亡。
南涼滅亡后,乞伏熾磐任命禿發(fā)傉檀為驃騎大將軍,封為左南公。一年后,被乞伏熾磐毒死。時年五十一歲,在位十三年,謚號景王。(據(jù)《晉書》記載:“熾磐以傉檀為驃騎大將軍,封左南公。歲余,為熾磐所鴆。時年五十一,在位十三年,偽謚景王?!?
七、北魏獻文帝拓跋弘
北魏獻文帝拓跋弘(公元454年—公元476年),文成帝拓跋濬的長子,南北朝時期北魏第六位皇帝。公元465年—公元471年在位。
和平六年(公元465年),文成帝拓跋濬病逝,太子拓跋弘即位,大赦天下,改元天安,是為獻文帝。
皇興五年(公元471年),獻文帝拓跋弘傳位于太子拓跋宏,自為太上皇,專心信佛。承明元年六月辛未日(公元476年7月20日),被馮太后毒殺,駕崩于永安殿,時年23歲。據(jù)《魏書》記載:“四月,月食尾……皆后妃之謫也。天若言曰:母后之釁,幾貫盈矣。人君忘祖考之業(yè),慕匹夫之孝,如宗祀何!是時獻文不悟,至六月暴崩,實有鴆毒之禍焉。由是言之,皇天有以睹履霜之萌而為之成象久矣。”
獻文帝拓跋弘死后,謚曰獻文皇帝,廟號顯祖,葬于云中金陵。
八、北魏節(jié)閔帝元恭
北魏節(jié)閔帝元恭(公元498年—公元532年),鮮卑人,字修業(yè),北魏獻文帝拓跋弘的孫子,廣陵惠王元羽的兒子,是南北朝時期的北魏皇帝,公元531年—公元532年在位。
永安三年(公元530年),孝莊帝元子攸去世,元曄繼位,爾朱世隆等人因元曄在宗室中族屬疏遠,又不是人們愿望所推舉,故此將其廢殺,立元恭為帝。
太昌元年(公元532年)4月,高歡帶著他再次擁立的安定王元朗起兵攻入洛陽,殺爾朱世隆,將元恭關(guān)押在崇訓寺中,5月甲申日,高歡命人將元恭毒殺于洛陽門下外省,時年三十五歲。謚號節(jié)閔帝,又稱廣陵王或前廢帝。據(jù)《魏書》記載:“太昌初,帝殂于門下外省,時年三十五?!?/p>
九、北魏孝明帝元詡
北魏孝明帝元詡(公元510年—公元528年),鮮卑人,宣武帝元恪第二子,母宣武靈皇后胡氏,北魏第十位皇帝,公元515年—公元528年在位。
延昌四年(公元515年),宣武帝元恪病逝,太子元詡即位。元詡即位后,生母胡充華開始擅權(quán)亂政,由于胡充華和太傅、侍中元懌相愛,故此命他輔政,加之胡充華又寵幸鄭儼、徐紇等情人,使得鄭儼和徐紇張揚跋扈,把持內(nèi)外,時稱“徐鄭”,弄得朝廷烏煙瘴氣。
元詡對母親胡氏專權(quán)和所作所為越來越不滿,于武泰元年(公元528年)發(fā)密詔命大將軍爾朱榮率兵前來幫忙擒住胡太后。不料密詔被查出,胡氏看后大怒,于是毒殺元詡,時年十九歲。“據(jù)《資治通鑒》記載:儼、紇恐禍及己,陰與太后謀鴆帝。癸丑,帝暴殂。”
元詡死后,謚號孝明皇帝,廟號肅宗,葬于定陵。
十、北魏孝武帝元修
北魏孝武帝元修(公元510年-公元535年),也稱元脩,鮮卑人,字孝則,廣平武穆王元懷第三子,北魏最后一位皇帝。公元532年—公元535年在位。
公元532年,高歡立元修為帝,公元534年,元修與高歡決裂,高歡帶兵從晉陽南下,元修率眾入關(guān)中投奔宇文泰,公元535年初被宇文泰以毒酒殺害。據(jù)《北史》記載:“須臾,帝飲酒,遇鴆而崩,時年二十五。謚曰孝武。”
元修死后被宇文泰下令埋進草堂佛寺,十余年后才得正式落葬。西魏上謚號為孝武皇帝,東魏則稱他為出帝。
十一、東魏孝靜帝元善見
東魏孝靜帝元善見(公元524年—公元552年),鮮卑人,北魏孝文帝元宏之曾孫,清河文獻王元懌之孫,清河文宣王元亶之世子,南北朝時期東魏皇帝。公元534年—公元552年在位。
北魏永熙三年(公元534年),高歡等立元善見為皇帝,即位于洛陽鄴城東北,改元天平,東魏正式建立,時年僅11歲。由于年幼,由權(quán)臣高歡輔政,而高歡權(quán)傾朝野,令元善見如坐針氈。高歡死后,其子高澄承繼父職,權(quán)勢更大。
北齊天寶元年,高歡次子高洋見篡魏之時機已到,于次年逼迫元善見禪位于己,改國號為齊,東魏滅亡。禪位后次年被高洋以毒酒毒死,年僅28歲,謚號孝靜皇帝。據(jù)《北史》記載:“帝竟遇鴆而崩?!?/p>
十二、西魏廢帝元欽
西魏廢帝元欽(公元525年―公元554年),鮮卑人,西魏文帝元寶炬的長子,母為皇后乙弗氏(乙弗皇后),南北朝時期西魏第二位皇帝。
大統(tǒng)十七年(公元551年),西魏文帝元寶炬駕崩,太子元欽即帝位,繼續(xù)沿用文帝年號,史稱西魏廢帝。
元欽在位時期,大權(quán)皆掌于宇文泰之手,元氏皇權(quán)名存實亡,不少元氏宗親對此憂憤不已。西魏廢帝二年(公元553年)10月,尚書元烈密謀殺宇文泰,事情泄露,反被宇文泰所殺。
次年四月,宇文泰又將元欽廢黜并毒殺。據(jù)《北史》記載:“西魏廢帝三年(公元554年),宇文泰將元欽廢黜,幽禁在雍州,改立元欽四弟齊王元廓為帝,是為西魏恭帝。同年四月,宇文泰鴆殺元欽,皇后宇文氏亦以忠于魏室罹禍?!?/p>
十三、西魏恭帝拓跋廓
西魏恭帝拓跋廓(公元537年―公元557年),鮮卑代北(今山西代縣)人,漢名元廓,西魏文帝元寶炬的第四子,北朝時期西魏政權(quán)末代皇帝,公元554年―公元557年在位。
西魏恭帝三年(公元557年)掌握軍事大權(quán)的宇文護廢掉西魏恭帝拓跋廓,立宇文覺為帝,建立北周政權(quán),西魏滅亡。
據(jù)《北史》記載:“西魏滅亡后,宇文覺降封拓跋廓為宋公,寄居在長安大司馬宇文護府中。不久,宇文覺授意其叔宇文護用毒酒將拓跋廓毒死?!?/p>
十四、北周明帝宇文毓
北周明帝宇文毓(公元534年—公元560年),鮮卑代郡武川(今屬內(nèi)蒙古)人,宇文泰庶長子,是南北朝時期北周皇帝。公元559年―公元560年在位。
宇文毓在位期間,勵精圖治,政績顯著,深受百姓愛戴。他為人寬容,君臣關(guān)系相對融洽,因而威望與日俱增。宇文毓有能力、有主見,雖是由宇文護扶持上臺的,卻并不愿意當傀儡,急于親自理政。宇文護見宇文毓不好控制便設(shè)法暗害宇文毓。
當時,有一個叫李安的人,以廚藝得寵于宇文護,被提升為膳部下大夫。武成二年(公元560年)四月,宇文護悄悄命令李安,乘宇文毓進食之機在食物中下毒。(據(jù)《周書》記載:有李安者,本以鼎俎得寵于護,稍被升擢,位至膳部下大夫。至是,護乃密令安因進食于帝,加以毒藥。)
武成二年(公元560年)四月二十日(5月30日),宇文毓在延壽殿去世,時年二十七歲。宇文邕登基后,謚宇文毓為明皇帝,廟號世宗。五月二十一日(6月30日)入葬昭陵。據(jù)《周書》記載:“辛丑,崩于延壽殿,時年二十七,謚曰明皇帝,廟稱世宗。五月辛未,葬于昭陵?!?/p>
十五、隋文帝楊堅
隋文帝楊堅(公元541年—公元604年),漢族,弘農(nóng)郡華陰(今陜西省華陰市)人,隋朝開國皇帝,公元581年—公元604年在位。
楊堅是北周的皇親國戚。他的妻子是鮮卑大家族柱國大將軍孤獨信的女兒。楊堅祖父為漢族人楊元壽,是北魏武川鎮(zhèn)的司馬,楊堅的父親楊忠是鮮卑大貴族孤獨信的得力部下,后從宇文泰起兵,以戰(zhàn)功封隋國公,任宰相,掌握軍政大權(quán),聲名顯赫。另外,楊堅的女兒嫁給了周宣帝為妻,成了皇后,所生之子成為后來的周靜帝,所以,楊堅既是周宣帝的岳父,又是周靜帝的外公,在北周的身份很不一般,權(quán)傾北周朝野。
楊堅總攬國家大權(quán)后,在眾多漢族官僚們的支持下,積極布置奪取帝位,周靜帝形同傀儡。公元580年,楊堅自稱隋王。次年2月,周靜帝被迫讓位,楊堅稱帝,即隋文帝,改國號為隋,年號開皇,宣布大赦天下。
隋文帝楊堅一生在位23年,經(jīng)過他的勵精圖治,隋朝社會穩(wěn)定,人民安居樂業(yè),全國人口呈持續(xù)增長的趨勢,國庫充盈,中外經(jīng)濟文化交流頻繁。由此可見,隋文帝楊堅在歷史上是一位功不可沒的圣君。
如此圣君結(jié)局卻凄慘無比,被兒子楊廣毒殺。據(jù)隋末唐初趙毅所著的《大業(yè)略記》記載:“高祖在仁壽宮,病甚,追帝侍疾,而高祖美人尤簍幸者唯陳、蔡二人而已。帝乃召蔡于別室,既還,面?zhèn)l(fā)亂,高祖問之,蔡曰:‘皇太子為非禮?!咦娲笈瑖е赋鲅?,名兵部尚書柳述、黃門侍郎元嚴等令詔廢追庶人楊勇,即令廢立。帝事迫,召左仆射楊素、左庶子張衡進毒藥。帝簡驍健宮奴三十人皆服婦人之服,衣下置杖,立于門巷之間,以為之衛(wèi)。素等既入,而高祖暴崩。”由此段史料可知,隋文帝楊堅是被兒子楊廣進食毒藥殺害的。
十六、唐中宗李顯
唐中宗李顯(公元656年-公元710年),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的第七個兒子,其老婆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淫亂后宮的韋后。唐中宗李顯一生前后兩次稱帝(公元683年—公元684年在位,公元705年—公元710年在位)。是唐朝的第四和第七位皇帝,共在位不到6年。他是唐朝歷史中最庸弱無能的皇帝之一,最終被老婆韋氏和女兒安樂公主密謀毒殺。
據(jù)《資治通鑒》記載:“散騎常侍馬秦客以醫(yī)術(shù),光祿少卿楊均以善烹調(diào),皆出入宮掖,得幸于韋后,恐事泄被誅;安樂公主欲韋后臨朝,自為皇太女;乃相與合謀,于餅餤中進毒。六月,壬午,中宗崩于神龍殿?!卑凑者@個說法,韋皇后的兩個情人楊均和馬秦客害怕和皇后私通的事情敗露,韋皇后想當皇帝,而安樂公主想當皇太女,幾方勢力都覺得中宗礙手礙腳。于是,韋皇后和安樂公主母女倆便決意密謀害死唐中宗。
韋皇后知道唐中宗喜歡吃餅,于是命令情夫馬秦客配置了毒藥,韋皇后和安樂公主母女倆親自將毒藥拌入餅中,蒸熟,命令宮女送入神龍殿。唐中宗正在翻閱奏章,見餅送來,隨手取來就吃。不一會兒,唐中宗腹中絞痛,口吐鮮血,沒多久便一命嗚呼了,終年55歲,葬于定陵(今陜西省富平縣西北15里的龍泉山)。
十七、唐哀帝李柷
唐哀帝李柷(公元892年10月—公元908年3月),原名李祚,唐昭宗李曄第九子,唐朝末代皇帝。公元904年—公元907年在位,在位3年,后被朱溫廢殺。
天祐元年(公元904年),梁王朱溫殺害了唐昭宗李曄,以昭宗名義下詔立李祚為皇太子,改名李柷,奉其即帝位。
李柷即位后,不過是朱溫手中的一個傀儡皇帝。天祐二年(公元905年),朱溫在親信李振的鼓動下將唐朝朝臣三十余人全部殺死,殺死后并投尸于河,史稱“白馬驛之禍”或“白馬之禍”。
事后兩年的天祐四年(公元907年),朱溫逼唐哀帝李柷禪位,降為濟陰王,自己做起了皇帝,改國號為梁,是為梁太祖,改元開平,定都于開封。
李柷禪位后,被迫遷到曹州(在今山東省內(nèi)),次年(公元908年)3月被朱溫毒死,時年17歲,葬于溫陵(今山東省菏澤市定陶縣)。朱溫為其上謚號哀皇帝。后來后唐明宗李嗣源改哀帝的謚號為昭宣光烈孝皇帝,后世稱李柷為唐哀帝或唐昭宣帝。
十八、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公元937年―公元978年),漢族,原名李從嘉,字重光,號鐘隱、蓮峰居士,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唐最后一位皇帝。
李煜在位期間詔令減免稅收、免除徭役,為政重仁慈、寬刑罰,每有死刑論決,莫不垂淚??上麉s信奉佛法,癡迷其中,不遺余力地建造佛寺,而且還縱情聲色,以至頗廢政事。加之他又癡迷于文學和藝術(shù)創(chuàng)作:工書善畫,能詩擅詞,通音曉律,可謂是一位多才多藝的皇帝,但是由于他不抓政治,最終亡國。
李煜亡國降宋后,宋太宗將其軟禁。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七夕節(jié),是李后主42歲生日,他便在住所聚會后妃,作詞《虞美人》追思往事、懷念故國,并命南唐故妓詠唱,宋太宗聽到后非常憤怒,諸罪并罰,遂賜牽機藥鴆殺李煜。據(jù)宋人王铚《默記》記載:后主七夕在賜第命故妓作樂,聲聞于外。太宗聞之,大怒。又傳小樓昨夜又東風、及一江春水向東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禍云。
十九、元明宗和世瓎
元明宗和世瓎(公元1300年12月22日—公元1329年8月30日),元武宗海山的長子,元朝第九位皇帝,公元1329年2月27日—公元1329年8月30日在位,在位半年有余,便被其兄弟元文宗圖帖睦爾毒死,時年30歲。根據(jù)《元史》記載,天歷二年(公元1329年)農(nóng)歷正月二十八日,和世琜在和林北部即位,年號“天歷”,是為元明宗,元文宗圖帖睦爾遜位。農(nóng)歷八月六日,明宗南行至上都附近,文宗與燕帖木兒前去迎接,途中把明宗毒死,文宗復即帝位。
明宗死后謚號翼獻景孝皇帝,廟號明宗。他的兒子元順帝即位后,至元六年(公元1340年),上其尊號為順天立道睿文智武大圣孝皇帝。
二十、清德宗光緒帝
清德宗光緒帝(公元1871年8月14日—公元1908年11月14日),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公元1875年1月—公元1898年9月在位,共在位24年。
清德宗光緒帝在位初期,勤于國事,頗有所作為。公元1898年,光緒帝任用康有為等變法維新,試圖改革,開拓創(chuàng)新,史稱戊戌政變,但卻受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派的反對。光緒帝打算依靠袁世凱牽制住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這一股勢力,但反被袁世凱出賣,從此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臺涵元殿,變法失敗,此后大權(quán)落入慈禧手中。光緒帝整整過了10年的幽禁生活,長期憂悶,無處發(fā)泄。于公元1908年11月14日暴崩,享年38歲,廟號德宗,謚號景皇帝。葬于清西陵之崇陵。
進入21世紀,光緒之死的謎案被提上日程,由中央電視臺清史紀錄片攝制組、清西陵文物管理處、中國原子能科學院反應堆工程研究設(shè)計所和北京市公安局法醫(yī)檢驗鑒定中心四個單位共同合作,組成“清光緒帝死因”專題研究課題組,運用最先進的技術(shù),采用最精密的儀器,對光緒的頭發(fā)、遺骨、衣服以及墓內(nèi)外環(huán)境進行反復的檢驗和縝密的分析研究。該研究工作極為復雜艱難,研究時間長達五年之久。經(jīng)科學測算,光緒的頭發(fā)截段和衣物上含有劇毒的三氧化二砷(即砒霜),而其腐敗尸體僅沾染在部分衣物和頭發(fā)上的砒霜總量就已高達約201毫克。
2008年11月14日是光緒帝去世一百周年,“光緒死因”(砒霜毒死)在此時得以確證,別具歷史意義。但關(guān)于毒死光緒的兇手,還尚待進一步研究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