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西王吳三桂生平簡介 平西王吳三桂是怎么死的
吳三桂是明清兩朝重臣,手握重兵,在明清兩朝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軍事人物。明崇禎時為遼東總兵,封平西伯,鎮(zhèn)守山海關(guān)。清朝時,開山海關(guān),引清軍入關(guān),因功封為平西王,坐鎮(zhèn)云南。
吳三桂生于公元1612年,去世于公元1678年,字長伯,明末清初遼東人,祖籍江蘇高郵,其父為錦州總兵吳襄。因為政治需要,吳祖兩家聯(lián)姻,吳襄后來娶了祖大壽的妹妹,祖大壽又成了吳三桂的舅舅。吳三桂從受父親吳襄以及舅舅祖大壽的影響,不僅僅專研武功,同時也注重學識的進修,后來科舉考試,考取武舉,因為戰(zhàn)功及父蔭授都指揮。
明天啟末年曾帶二十余名家丁救其父于四萬滿洲人之中,孝勇之舉遍聞天下,有“勇冠三軍、孝聞九邊”的美譽。崇禎四年,皇太極發(fā)動大凌河之役,祖大壽被圍,明朝廷下旨讓吳襄領命前往救援。吳襄率馬步四萬余前往支援,但是在半路上,吳襄卻逃亡了,全軍覆滅,祖大壽降清,因此事吳襄被免職。后來孔有德等人投降后金,吳襄才恢復了總兵職務。
吳襄官復原職,吳三桂也在當年任游擊,時年20歲。薊遼總督洪承疇年初調(diào)到遼東,發(fā)現(xiàn)遼軍缺乏訓練,影響戰(zhàn)斗力,用吳三桂為署練兵總兵官,負責練兵,吳三桂至此受到洪承疇重用。
吳三桂后來為遼東總兵官,鎮(zhèn)守山海關(guān)。史載吳三桂部“膽勇倍奮,士氣益鼓”,是明末最后一支有戰(zhàn)力的鐵騎部隊。雖然吳三桂作戰(zhàn)勇猛,但是也不可忽視他身上的兩面性,以及靈魂深處的投機因素,這也就是后來他會選擇叛明降清的根源。
崇禎十七年,李自成一路勢如破竹,破大同、真定,京都告急。崇禎下令讓吳三桂帶兵進京援君,吳三桂雖然領命,但是路上行軍緩慢,打的就是觀望的主意。因此在他抵達河北豐潤時,李自成領導的農(nóng)民起義軍已進入北京,崇禎帝自縊景山,由此吳三桂退居山海關(guān)。
北京失陷,到了吳三桂選擇新主的時候了。李自成破北京后,多次招降吳三桂,多次在清軍和大順方面猶豫的吳三桂,最開始選擇的是李自成??墒呛髞懋斔弥约旱膼坻透赣H都被俘,父親被拘押“拷掠甚酷”,因此大怒,這才轉(zhuǎn)而偏向清軍。
李自成得知吳三桂向睿親王多爾袞寫過信之后,知道事情基本有了結(jié)果,因而率兵二十萬,前往山海關(guān)征討。李自成和吳三桂的第一次交鋒,是以吳三桂的失敗而告終。在力不能敵之下,吳桑貴開啟山海關(guān),放清軍入關(guān),隨后與清軍一起,合力大敗李自成。
吳三桂與清軍在一片石戰(zhàn)役中聯(lián)合大敗李自成,受清封平西王。此后吳三桂向是一條臭名昭著的獵狗,向曾經(jīng)守護的河山張開了獠牙,不僅幫助清軍進攻各地,甚至親自殺死了自己的舊主,南明皇帝。吳三桂在清朝所得榮華,全是用同族鮮血和舊主項首所換。
成為清朝的臣子后,吳三桂仍然沒有改變自己的兩面性,一旦涉及到他自己的利益,立馬倒轉(zhuǎn)獠牙。因此在康熙頒布削藩令之后,吳三桂立馬聯(lián)合其他幾位異姓王爺,公開反叛清朝。
這場叛亂蓄謀已久,反叛之初,吳軍乘銳連下貴州、湖南,福建靖南、廣東平南二藩和吳三桂在各地的黨羽如四川之鄭蛟麟、譚弘、吳之茂,廣西之羅森、孫延齡,陜西之王輔臣,河北之蔡祿等也先后揭起叛旗,紛紛響應。吳三桂兵強,清初八旗更不弱,因此兩者以長河為界,形成對峙之勢。
康熙十五年,已經(jīng)興兵三年的吳三桂部,內(nèi)里疲軟,財政兵力皆出現(xiàn)問題,各部又離心離得,因此被清朝抓住機會。清朝有整個國庫作為后援,各部齊心協(xié)力,成圍攻之勢,最終殺的吳軍一退再退。盡管吳三桂中期稱帝,但是仍然沒有阻擋住頹勢。
在一再的失敗面前,吳三桂大為焦急,肝火過盛,便突然得了“中風噎嗝”的病癥,隨后又添了“下痢”病癥,太醫(yī)百般調(diào)治,終不見效??滴跏吣暝诙汲呛庵莼蕦m駕崩,時年六十七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