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一生嫁了幾個男人?王昭君生平事跡簡介
王昭君,出生于約公元前52年,名嬙,字昭君,漢族,南郡秭歸人,西漢元帝時和親宮女,與貂蟬、西施、楊玉環(huán)并稱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王昭君是個普通人家的女子,漢元帝時,她以民間子女的身份進入掖庭,成為了一名宮女。后來漢元帝召幸宮女全看畫像,昭君來宮內(nèi)時不愿意賄賂為自己作畫的畫師,所以畫師就把昭君畫的不怎么漂亮,自然不得見漢元帝。后來匈奴來求親,漢元帝就按圖像選王昭君去,在臨走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昭君貌美、大方,把當時作畫的畫師都殺了,皇帝自己也后悔不已。
竟寧元年,匈奴單于呼韓邪來朝,想娶一位漢族的女子為妻,漢元帝在眾多的宮女中,就挑選出昭君擔此重任。昭君其實也不想去,但是她是大漢的臣民,她必須為國家犧牲自己,她不是公主沒有權(quán)利讓別人代替自己去和親,沒有選擇她只有默默接受。在臨行的時候,她把自己打扮得十分明艷,在光鮮的面孔下是一張略帶哀愁的臉,凄美得讓眾人窒息。單于很高興,自己能娶到這么漂亮的女子,上書表示愿意永保塞上邊境。
車馬一路顛簸,浩浩蕩蕩的人馬穿過繁華熱鬧的街市,穿過清澗和一片片樹林,身后的城市離昭君越來越遠,她撩開簾子,看著故鄉(xiāng)漸漸消失在自己的眼里,不禁淚水打濕了眼眶。她在心里哀嘆自己命運的同時,又堅忍地選擇了和親。待來到了匈奴和大漢王朝的交界之處,帶著滿腹的憂愁和思鄉(xiāng)之情,她下車抱著琵琶請求再為大漢彈一曲。于是,在黃沙彌漫的朔漠,一曲離殤回蕩在無邊無際的風(fēng)沙中,馬鳴風(fēng)蕭蕭,飛沙吞噬她的嬌軀,她的裙裾在風(fēng)沙中翻飛,一曲終畢,余音裊裊,許是風(fēng)沙瞇了她的眼,淚水在她的臉頰滑落。
此去朔漠,與國與家一別,不知何日能重歸,惆悵片刻毅然轉(zhuǎn)身扎入漫天的黃沙中。隨后的她扎根在茫茫的高原草地上,像一棵耐旱而茁壯的野草,頑強地活了下來。她一嫁再嫁,生兒育女。12年說短不短,遠比人們的想像更悲慘、更凄涼。
王昭君在民間,是位身披紅袍懷抱琵琶的哀怨女子,留給人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朔漠中那一抹紅色的背影,在宮內(nèi),她是位巾幗英雄,為了國家大義不惜犧牲自己。這些都是王昭君,又都不是,她在身后的美名都是別人給她扣上的帽子,沒有人問過她愿不愿意到邊遠的地方,嫁給一個素不相識的男人。文人騷客也七嘴八舌地抒情,恨不得與昭君同在一個朝代,做他的藍顏知己。以致于,昭君的形象也爛俗起來,其實她不過就是一個弱女子,一個沒有權(quán)利選擇自己幸福的女子。看似風(fēng)光的背后,是不為人知的心酸。
大約走了一年,才到了了匈奴。初夏時節(jié),處處水草豐美,馬躍羊奔。沸騰的匈奴人,熱烈歡迎這位新“閼氏”。20歲的王昭君與40歲的呼韓邪并轡而行,笑容可掬地望著自己的臣民。放佛這里就是她最后的歸宿,然而等待她的是十二年冗長的痛苦。
據(jù)說,昭君的兄弟沾了姐姐的光,做了“侯爵”,有好幾次都來看望了昭君,昭君本來就極其思念自己的國家,這遠方來的客人還三番兩次來探望,更加勾起了王昭君對家鄉(xiāng)的思念,她每日每夜地盼著有朝一日能重回家鄉(xiāng),日升月落春去冬來,家鄉(xiāng)緲緲關(guān)山遠,盼來盼去反而覺得家鄉(xiāng)離自己越來越遠了,幾千個日夜是對家撕心裂肺的思念。
她的丈夫比自己年長,老夫少妻,百般恩愛,好不容易體會到一點溫暖,丈夫呼韓邪就去世了,只剩昭君和身邊剛剛降生的小男孩兒伊圖智伢師。孤兒寡母,無依無靠,這時的昭君想這下該放我回去了吧。誰知,游牧民族的風(fēng)俗: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盡妻其妻。
這無疑給昭君當頭一棒,先是驚愕,繼而羞憤,無奈王昭君失魂落魄地走進了復(fù)株累精心布置的新房,但讓昭君更傷心的是,和昭君成親后為杜絕昭君的兒子篡奪單于大位,復(fù)株累把她兒子殺死了。一邊是自己的兒子,一邊是自己的丈夫,這樣的抉擇讓昭君生不如死。
復(fù)株累就是王昭君的“第二任丈夫”。此后的11年,是王昭君人生最穩(wěn)定的時期,她又生下了兩個女兒。當時,漢王朝和匈奴彼此相安無事很多年了,大家都稱贊昭君和親是何等的壯舉,卻不知她過得日子是有多凄慘,公元前20年,復(fù)株累單于又死了。昭君這次沒再嫁,寡居了一年后,也撒手西去,而她死時才3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