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昭君與高歡的后代是誰?婁昭君最后怎么死的
婁昭君(501年—562年),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人,鮮卑族,北魏真定侯婁提的孫女,贈司徒婁內干之女。婁昭君的身份地位并不低下,在鮮卑族中算是貴族了,加上婁昭君本就冰雪聰明,大方得體,很多鮮卑的公子哥都想娶她為妻。按理說,這樣的大戶小姐是怎么也不可能看上名不見經傳的窮小子高歡的。城樓上的匆匆一瞥,卻注定了二人此生解不開的緣。
北齊神武帝高歡(496——547),祖籍渤海蓨(今河北景縣南),名賀六渾。高歡所建立的政權是鮮卑族的,而他本身卻是一個漢人,一個漢人建立了鮮卑族的政權,在外人看來都是不可思議的,出身六鎮(zhèn)之中的懷朔鎮(zhèn),其實高歡還是渤海高氏的苗裔。他的先祖在北魏為官,父輩犯事,舉家遷往邊疆。邊疆一代胡漢雜居,于是高歡鮮卑化的程度很深。高歡出身貧寒,曾經是中原貴族,現(xiàn)在家道中落到了鮮卑這個地方,本來是難以立足的,誰能料到這位不被人正眼瞧上的窮小子,最后居然建立了北齊政權,成為了亂世中的一個梟雄。
高歡的成功離不開婁昭君,如果沒有婁昭君,高歡的政權根本就無從說起,二人的邂逅也是極具戲劇性。當時還是貴族小姐的婁昭君,偶然一次城樓巡視,竟然對服役的高歡過目不忘。這么多人中,婁昭君偏偏選擇了高歡,讓人感嘆命運的同時,又驚訝婁昭君竟然極其迅速地決定要嫁給高歡,做事果然的婁昭君,芳心暗許。她知道高歡家境貧寒,便在暗地里把私房錢給自己的侍女,讓高歡拿著這筆錢財作為聘禮來迎娶她。高歡受寵若驚,自己何德何能竟能讓豪門小姐如此垂青。
不管婁昭君家里同不同意,婁昭君一點也不嫌棄高歡,把自己連同一百匹馬一塊當做禮物送給了高歡,高歡得到的不僅是婁昭君這個人,是婁昭君這三個字帶來的財富和權力,正是靠著婁昭君的百匹馬,才使得高歡真正走上了仕途。高歡能夠娶到富家女真是他的運氣,而婁昭君并不是只擁有顯赫的身世,她嫁給高歡,看中的是高歡的能力,以她的直覺來說,高歡是個靠譜的人。高歡喜好結交豪杰,有澄清天下之志。婁昭君恰好欣賞的就是他吐納的氣概和他身上所隱藏的潛能。不管怎么說,婁昭君的直覺是對的。她身邊的男人擁有無限的潛能,并且很快就在亂世中崛起。
高歡在走上仕途后,逐漸從政治邊緣努力進入了北魏的決策圈,并且終于能顧成為北魏的丞相,獨攬大權。作為人妻,內室之事全由婁昭君決斷處理。婁昭君精明能干,她處事果斷,從她決定嫁給高歡就能看出,性情寬厚,不嫉妒,對待高歡姬妾,均加禮遇。
相當識大體,自己能夠解決的問題,絕不會去為難高歡,而她的性格寬宏,對高歡納妾一事,并不多言,一切都聽高歡的安排,她在主掌內室之事的同時,盡量為丈夫出謀劃策。
有次,婁昭君在深夜產子,正好這一兒一女難產,情況緊急身邊的人都打算即刻將情況告訴高歡,請求快馬追回高歡。在劇痛中,婁昭君掙扎著起身駁回了身邊人的建議,她說:”生死有命,順其自然就好,丈夫率軍出門做大事,何必因為我的一點小事而耽誤了他的大事呢?“高歡隨后知道 了此事,感慨良久。
讓婁昭君差點喪命的一兒一女,歷史上沒有明確記載,不過有人推測是高洋及孝靜帝后,如何判定? 孝昌元年,即公元525年,此時高歡方才開始追隨起義,”西出討師“必定無從說起。而長子高澄誕于公元521年,此時已4歲,所以高澄不可能是孿生?!蔽河牢鹾蟆凹葱⑽浠屎?,可見此時高歡有高澄及孝武皇后兩個子女,皆為婁昭君所生,而此二人必不可能為孿生。除去孝武皇后,婁昭君只有孝靜皇后一女。
再來看婁昭君諸子的年紀,高澄已排除,高洋生于529年,而之后的高演生于535年,兩人相差了六歲。而537年時,高洋8歲,高演僅僅兩歲,若孝靜帝皇后與其是孿生,孝靜帝又怎會求娶一個兩歲的女孩,于情于理皆不合。所以孝靜帝皇后最有可能與高洋是孿生,彼時年方八歲。由此推測,婁后所生孿生一男一女,實應為高洋及孝靜帝后。
婁昭君節(jié)儉,衣著樸素,為人做事比較低調,性情寬厚,不嫉妒,對待高歡姬妾,均加禮遇。就算是高歡因為種種原因不得不娶別的女子,婁昭君從無半句怨言,還給丈夫在政治、軍事行動上有所指點。賢惠精明是每個人對婁昭君的印象,而她的好脾氣,也使得她寵愛每個孩子,高歡的每個子嗣,視如己出,還親自給每個孩子縫制衣服,可見婁昭君作為人妻的確內外兼修持家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