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矩為何拍隋煬帝馬屁卻在唐太宗面前說真話?
在隋煬帝楊廣眼里,唐太宗李世民心中,裴矩都應(yīng)該是一個難得的忠臣、良臣。
這就有點(diǎn)讓人捉摸不透了。
在歷史的評價中,隋煬帝那可是排得上號的昏君、暴君,而唐太宗卻是少有的明君、仁君。
這一好一壞兩個皇帝,怎么對裴矩的評價如此高度一致?
隋煬帝喜歡裴矩,因?yàn)榕峋睾芏?。一個眼色過去,不用說出來,裴矩就已經(jīng)把事情辦得妥妥帖帖,包他滿意,“大識朕意,凡所陳奏,皆朕之成算,未發(fā)之傾,則矩以聞”。
楊廣喜歡搞大排場,喜歡時不時搞個大新聞,更喜歡萬國來朝、天下歸心的天朝氣象。
裴矩就充分施展縱橫捭闔之術(shù)、遠(yuǎn)交近攻之策、合縱連橫之能,將西域諸國收拾得服服帖帖。
大業(yè)五年,公元609年,隋煬帝要去甘肅一帶視察工作。裴矩組織高昌、伊吾等西域二十七國的首領(lǐng),前去覲見楊廣。二十七國如此俯首帖耳,自然是看在裴矩背后使出的小錢錢面子上。
第二年,即大業(yè)六年,公元610年,隋煬帝決定在東都洛陽召開“大隋西域諸國元首峰會”,總策劃、總導(dǎo)演的擔(dān)子自然落到裴矩身上。
裴矩建議隋煬帝聚齊全國的文藝工作者,在洛陽搭戲臺唱大戲,組織官員百姓都穿上節(jié)日盛裝,隨意觀看,“勒百官及民士女列坐棚閣而縱觀焉,皆被服鮮麗,終月乃罷”。
這還沒完,裴矩又下令洛陽城內(nèi)所有飯館酒店敞開懷抱,迎接各國貴賓,吃飯通通不要錢,放開肚子可勁造。那些整天在大漠草原吃了上頓沒下頓的蠻夷,哪見過如此陣勢,紛紛稱贊中國乃天朝上邦,神仙天堂,“蠻夷嗟嘆,謂中國為神仙”。
看著裴矩辛勤操勞的身影,隋煬帝很是感嘆,“若非奉國用心,孰能如是”,若不是裴愛卿以身許黨許國,夙夜在公,殫精竭慮,鞠躬盡瘁,怎么會對朕和大隋如此上心。天下官員都要以裴矩為榜樣,樹立看齊意識,為我大隋事業(yè)添磚加瓦。
在眾多以裴矩為樣板的官員齊心協(xié)力、前赴后繼下,楊隋的招牌終于被李唐取代。
裴矩經(jīng)過一番周折,完成了從隋臣到唐臣的轉(zhuǎn)型,先后在武德和貞觀年間為臣。
唐太宗經(jīng)玄武門之變登上帝位,意圖刷新吏治,首先舉起的就是反腐敗大旗。為對腐敗官員進(jìn)行精準(zhǔn)打擊,李世民決定釣魚執(zhí)法,“密使左右試賄之”,讓人主動去送錢送物,看哪個官員敢收。
有人真的就敢收,“有司門令史受絹一匹”,李世民大怒,要?dú)㈦u給猴看,將其斬首示眾。
若是在隋煬帝時期,裴矩肯定還沒等楊廣發(fā)話,就一刀將貪贓官員剁掉,那時裴矩的行政作風(fēng)就是“無所諫諍,但悅媚取容而已”。
但天下已經(jīng)是換了人間,裴矩也要與時俱進(jìn)。他勸李世民,這小子是應(yīng)該死,但您釣魚執(zhí)法的路數(shù)也忒不地道,明顯是故意陷害嘛,您這可不是以德治國的典范啊,“恐非所謂‘道之以德,齊之以禮’”。
看著慷慨激昂、振振有詞的裴矩,李世民有些不認(rèn)識他了。
裴矩在隋煬帝時期的那點(diǎn)破事,李世民很清楚。既能改過自新,自然要鼓勵一番。李世民拍拍裴矩的肩膀,兄弟,你果然金盆洗手、洗心革面了,好好干,繼續(xù)努力。
不但如此,李世民還召集朝廷五品以上的官員,開了個生動活潑的民主生活會,大大表揚(yáng)了裴矩敢說真話、直言極諫的高尚行為,“裴矩能當(dāng)官力爭,不為面從”,號召高級干部都要向裴矩看齊,向裴矩學(xué)習(xí),“倘每事皆然,何憂不治”。
在眾多以裴矩為標(biāo)桿的官員齊心協(xié)力、前赴后繼下,大唐終于在李世民的手上迎來了第一個盛世,是為“貞觀之治”。
從楊隋到李唐,從隋煬帝的佞臣到唐太宗的直臣,裴矩還是那個裴矩,其本心并沒有變化,“非其性之有變也”。
變的是皇帝,變的是朝廷的政治生態(tài)。有什么樣的領(lǐng)導(dǎo),就有什么樣的大臣;有什么樣的朝廷,就有什么樣的政治。
上梁不正,如何強(qiáng)求下梁不歪。上梁若正,下梁想歪也歪不到哪去!
敢說真話,敢于抗上,敢于妄議,從來都不是什么難事,只是“遇桀紂則難,遇堯舜則易”。
在決定說真話還是說套話或假話之前,請先瞪大眼睛,看看你面對的是桀紂還是堯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