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君王秦獻公——具有深遠謀略的君王
秦獻公,嬴姓趙氏,名師隰,又被稱為秦元獻王或者公子連。他是秦國歷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君王。正是在他的雄才大略和勵精圖治下,秦國才能從秦厲共公開始的朝堂動蕩中恢復(fù)過來,這為之后繼位的秦孝公也就是他的兒子實行商鞅變法奠定基礎(chǔ),好不夸張地說他是秦國從弱小走向強大的過程中一個十分關(guān)鍵的人物。
但是我們在這里先不講他的政治功績,我們來看一下有關(guān)于他的姓氏的問題。也許有人認為這根本不應(yīng)該成為一個問題,秦國的君主姓嬴這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實嘛?顯然事情并沒有那么簡單,準確地說秦獻公是嬴姓趙氏。按照現(xiàn)在的看法,他應(yīng)該姓趙而不是姓嬴。關(guān)于這個就要引出“姓”和“氏”的關(guān)系了。那個時候的“姓”和“氏”是完全不對等的,“姓”是來源于上古時候的母系族社會,比如姬、嬴、媯等,這些姓都有一個“女”字在其中就表明了這一點。
而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原始部落的擴大,母系氏族慢慢解體了,這時候男人們開始獨當(dāng)一面,這時就出現(xiàn)了新的社會名稱“氏”,換句話說,“氏”是“姓”的分支。這種情況到了周代特別是周公制禮之后,大大強化了“氏”的發(fā)展。根據(jù)《史記》的記載,秦國的先祖是嬴姓,這個部落存在了很多年,但是在周代受到周王室的打壓之后逐漸沒落了。直到一個叫造父的人的出現(xiàn),他在周朝平定徐偃王的戰(zhàn)亂中立下了大功,被當(dāng)時的周穆王分封于趙城,于是造父的子孫便建立了趙氏家族。之后造父的侄孫非子被分封于秦,建立了秦國,這就是秦國的祖先,而且造父的嫡系子孫叔帶在周王室為卿,之后離開了周王來到晉國,這就是后來的趙國的先祖。
所以說秦獻公真正的名字應(yīng)該是趙師隰。
秦獻公的父親
秦獻公在秦國歷史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皇帝,正是因為他在位期間采取的多種舉措比如廢黜殘酷的活人陪葬制度、遷都、擴大商業(yè)活動和推行縣制等措施制止了秦國從秦厲共公以來因為君位的動蕩而導(dǎo)致秦國大幅衰落的局面,為之后他的繼位秦孝公實行商鞅變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chǔ),堪稱是秦國能夠由弱變強的關(guān)鍵人物。
雖然秦獻公做出了這么大的功績,但是他繼位并不是因為他是長子就能夠輕而易舉地繼位的,而是他從別人那里搶過來的。這其中很大的原因要歸罪于他的父親秦靈公。秦靈公生年不詳,后世又稱他為秦肅靈公,嬴姓,趙氏,而他的名字史書上也沒有確切記載,有一個說法是他的名字是肅。他于公元前424至前415年在位。秦靈公并沒有像他的兒子秦獻公那樣建立一番功績,他的主要成就應(yīng)該是他是第一個把軒轅黃帝作為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進行供奉祭奠的君王,在他之后,幾乎歷朝歷代對軒轅黃帝的祭奠活動,規(guī)格都保持了較高的水平。
秦靈公于公元前415年去世,他被安葬在丘里悼公西。他死的時候雖然立了自己的長子秦獻公繼位,當(dāng)時朝中的大臣們并不滿意他,他們經(jīng)過商議之后決定廢黜他的君位,另立當(dāng)時正在晉國的秦懷王的兒子,秦昭子的弟弟即秦靈公的叔叔就是后來的秦簡公為新的國君。在這種情況下,秦孝公再待在秦國只會兇多吉少,他于是被迫遠走魏國。后來在魏武侯的幫助下才重新奪回君位。
秦靈公死后的君位動蕩不能把所有責(zé)任推到他身上,但是如果秦靈公能夠在生前確立君位非秦獻公不能繼位的強有力姿態(tài)的話,或許秦獻公就不用在外流亡這么多年了。
秦獻公怎么死的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秦始皇嬴政的事跡,他雄才大略,在他的領(lǐng)導(dǎo)下,秦國消滅了戰(zhàn)國時期剩余的六國,一統(tǒng)天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quán)國家——秦朝。但是秦國最后能夠一統(tǒng)天下靠的并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而是在秦始皇之前的多位君王的勵精圖治才有最后消滅六國統(tǒng)一中原的壯舉。在這些君王中,秦獻公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秦獻公,生于公元前424年,卒于前362年。在先秦史籍《世本》中稱作秦元獻公,而在東漢地方志《越絕書》稱為秦元王。嬴姓,《史記索隱》中記載他的名是師隰。在《呂氏春秋》中記載他的名字叫公子連,他是秦靈公的兒子。秦獻公早年的時候曾經(jīng)流亡秦國的周邊國家魏國,后來回到了秦國繼位之后,大力在秦國施行改革,主要措施有:廢黜慘無人道的活人殉葬制度;把秦國的都城從秦國西部的雍城遷移到秦國東部靠近河西地區(qū)的櫟陽;擴大商業(yè)活動,促進秦國經(jīng)濟發(fā)展和推廣縣制等舉措,很快使秦國的國力強大起來,可以說他是秦國由弱變強的標(biāo)志性人物。
關(guān)于秦獻公的去世時間和原因,史書上有多種記載,在《史記·秦本紀》中秦獻公死于少梁之戰(zhàn)后的第二年,就是公元前361年。但是在《史記·六國年表》中,又說他是死于少梁之戰(zhàn)那年,死因并沒有記載,據(jù)后人推測應(yīng)該是病逝。秦獻公一共活了六十二歲,他死后由他的長子嬴渠梁繼位,就是后來的秦孝公。
秦獻公不愧是具有深遠謀略的君王,他為秦國的強大做出的努力是不容忽視和抹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