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為何對漢章帝劉炟死因諱莫如深?
漢明帝劉莊一生中有九個兒子,漢明帝劉莊覺得眾兒子中只有第五子劉炟最像自己的性格,于是乎,便將太子之位傳給他,在漢明帝薨逝后,年僅18歲的太子劉炟繼承大統(tǒng),成為漢代的第三任皇帝,后稱肅宗,也稱漢章帝。
漢章帝劉炟的一生是極為短暫的,他并沒有其父、其祖父的好運,享年31周歲,繼位時長僅14年。劉炟的個性雖然在眾兒子中是比較像漢明帝的,但實際上卻也是有所不同的,漢明帝是苛刻的,對己對人,都是一律要求嚴格,行事作風(fēng)都是比較強硬的,適合君主集權(quán)的。但漢章帝的個性較漢明帝卻是柔弱一些,所以在他一生的皇帝生涯中,他仍然延續(xù)著祖輩、父輩的治理朝政的祖訓(xùn),但是卻因為個性弱勢而沒有能夠完全貫徹執(zhí)行整個政治布局,使得西域不能收回,而整個漢室卻將前期所埋下的勢力盡數(shù)撤回,可謂也是漢朝的一大遺憾了。
但我們不能僅僅因為漢章帝劉炟個性的缺失而對他的整體功績予以否認,這樣對他是極為不公平,我們也應(yīng)該承認至少在他的治理下,國家并沒有發(fā)生嚴重的內(nèi)亂,還在井然有序的運作著,這也是劉炟的一大功績了。
漢章帝劉炟是得什么病死的
漢章帝的死因,在史書上記錄的只有兩個字:病死。但卻沒有記錄究竟因何病而死,也沒有任何記錄關(guān)于他的病情起始、病情起伏以及最后的病入膏肓。
為何史書對于漢章帝劉炟的死因諱莫如深,有人推斷有兩個原因:一則漢朝時期比較早,史書的記錄比較潦草簡潔,并未將每一位皇帝的生老病死詳盡記錄,或者說是當時的御醫(yī)技術(shù)并不到位,導(dǎo)致病因無法說明。二則,因漢代皇帝均是縱情聲色之徒,而漢章帝短短的一生中便有八個兒子便可以看出,漢章帝還是較為好色之君,如果每夜笙歌,精力便消耗過多,精氣神不濟,久之人肯定受不了,于是乎就有可能一命嗚呼,然史官卻是不敢將此等病因歸于記錄的,如同清朝同治一般,只能用病死草草掩蓋其真實死因的。
但縱觀歷史,個人推測漢章帝早亡,并不是完全由于縱情聲色所致,在歷史上,漢章帝還是較為清明的一個皇帝,對政業(yè)也算是極為上心的,這樣的皇帝雖然肩負著開支散葉的重任,但應(yīng)該還不至于因為這個原因而沉迷聲色場,進而導(dǎo)致早亡。
漢章帝性格軟弱,一生沒有找到良配,沒有聽從其母的勸告,選擇了不恰當?shù)娜顺蔀榱嘶屎?,從此后宮在竇氏的掌握下,可謂步步驚心,處處陰謀。漢章帝的四個寵妃均死于皇后竇氏的陰謀之中,后宮不平靜,前朝也是紛擾不斷,漢章帝內(nèi)外憂患,終致力竭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