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魏延能力不俗為什么諸葛亮還是不喜歡他

2017-02-24 23:22:22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魏延一開始雖然是跟隨這劉表,但是他后來是自愿追隨劉備的,并不是像有的將領一樣投降而來,他靠著軍功的積累一步步走到劉備的身邊成為他的

魏延一開始雖然是跟隨這劉表,但是他后來是自愿追隨劉備的,并不是像有的將領一樣投降而來,他靠著軍功的積累一步步走到劉備的身邊成為他的得力干將,在魏延鎮(zhèn)守漢中之前他在劉備身邊的地位就已經(jīng)很高了。他在鎮(zhèn)守漢中的過程中,表現(xiàn)的幾乎完美,守備的才能實在是難能可貴,而幾次獨立出征也都是大獲全勝,這些方面都能看出,魏延其實是個很有實力并且非常厲害的人物。

《新三國》魏延劇照(網(wǎng)絡圖)

魏延字文長是河南義陽人。在《三國演義》中魏延是個天生具有反骨、英勇善戰(zhàn)但是卻不太安分的人,他的結局給人們的最后的印象就是因為反叛而被斬首的負面形象。歷史上所記載的魏延確實是被馬岱所斬殺,但是他到底有沒有反叛的心思,其實歷史上并沒有準確而肯定的記載。而和他有關的最著名的時間一個則是魏延斬了門吏想要把襄陽給劉備,但是最后因為文聘的阻攔沒有成功,第二件事則是斬了韓玄又救了黃忠,將長沙的大門給劉備打開,雖然他讓劉備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進了長沙,并且成功的掩護住了關羽運送水兵的行為,理論上他應該是立了大功的,可是到底是抵不過那時候已經(jīng)在蜀漢將領中建立好群眾基礎的諸葛亮,諸葛亮的一句“天生具有反骨”,為他以后的結局埋下了隱患。

魏延一路上追隨劉備南征北戰(zhàn),并且想出了奇險之計“子午谷奇謀”,可惜因為諸葛亮太過謹慎小心而棄之不用,實在是可悲可嘆。

魏延為什么不是五虎將

五虎將,是三國中讓人贊嘆的五位大將,其智勇雙全被世人感嘆。而魏延精通兵法,其勇武超過常人。那么,魏延為什么不是五虎將,反而是一個普通的大將軍呢?

魏延劇照(網(wǎng)絡圖)

首先,我們要明確五虎將其實只是個封號,其贊頌名譽方面的傾向更加多一點,當然也代表著蜀漢最高首領劉備更加重視也會重用五虎將軍。不過根據(jù)三國相關典籍我們可以看出劉備冊封五虎將有著很多政治方面的考慮。五虎將的冊封標準并不僅僅只是關系到行軍打仗方面的才華。更重要的是冊封誰為五虎將才能夠使劉備手中的權利更加的穩(wěn)固甚至更加的大。細究五虎將的人物,關羽張飛便不用說,劉備最堅實的后盾,是他最放心也是最大的依仗,且關羽張飛的才華眾人有目共睹,可謂是實至名歸。再看馬超,他原是涼州馬騰之子,擁有一半羌人的血統(tǒng),在涼州歸為劉備之后,馬超便成為新一任安撫羌族,鎮(zhèn)守邊關的最佳人選。

如此,馬超的家世、才能以及手中的兵權都是他贏得五虎將名號的資本,也是劉備安撫馬超這樣降軍的手段之一。而五虎將的第四位黃忠更不用說,他是代表貴族勢力的老將,劉備將其奉為五虎將,也是想要拉攏他身后的貴族勢力,其最終目的也是為了壯大劉備手中的權利。

至于五虎將中的趙云,其實一開始并沒有被算在五虎將的范疇中,但因為百姓對趙云的喜愛崇拜,趙云也就被算為五虎將中的一員。由此可見,五虎將的政治意義更加濃厚一些,魏延的出身并不是很高,不能夠為劉備增加更多的資本,同時他的勇武蜀漢名將也有。所以魏延的競爭優(yōu)勢并不明顯,最后遺憾的沒有被列為五虎將之一。大家是不是已經(jīng)了解了魏延為什么不是五虎將呢?

諸葛亮為什么不喜歡魏延

東漢末年,三國鼎立,作為三大勢力之一的蜀國,有數(shù)不盡的忠臣良將,奇人異士。蜀國除了有五虎上將這一強大戰(zhàn)力之外,還有一名軍事才能十分卓越的將軍,那就是魏延。但是諸葛亮卻一直都不喜歡魏延,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諸葛亮劇照(網(wǎng)絡圖)

在我國的四大名著當中,《三國演義》講述的就是東漢末年的事情,而在《三國演義》當中,諸葛亮不喜歡魏延的原因被作者寫了出來。

魏延是在劉備征討張魯?shù)臅r候,率領部隊向劉備投誠。但是,諸葛亮在看魏延之后,便當場否決了魏延想要加入劉備軍隊的請求,并且還叫軍士將魏延拖出去斬了。劉備快速的阻止了諸葛亮的這一決策,而諸葛亮也向劉備說明了直接這么做的原因。

諸葛亮發(fā)現(xiàn)魏延的腦后有反骨,認為魏延在日后必定會起兵造反。而且,魏延一直都是張魯?shù)氖窒拢緫尘?,擔君之憂。但是魏延卻拿著張魯?shù)馁旱摚撑蚜藦堲?,這是魏延不忠的表現(xiàn),而這也正是諸葛亮為什么不喜歡魏延的原因。但是劉備出于仁慈之心,還是魏延給留了下來,只是警告魏延將來不許造反。

諸葛亮為了蜀國一統(tǒng)天下的大計,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在數(shù)次征討魏國之后,在五丈原病逝。在病逝之前,諸葛亮對自己的屬下說道,魏延一定會在自己死后起兵謀反。并且還留下了計策,幫助了蜀國軍隊在最后時刻將魏延斬殺,結束了魏延造反所帶來的叛亂。

魏延為什么造反

魏延在軍事方面擁有讓人驚嘆的才華,在其跟隨劉備行軍打仗的過程中,被劉備重視,從部曲一路升為鎮(zhèn)遠將軍,這樣可謂官運恒通的人物,他的死亡給后人留下了很多的遺憾與疑惑。

魏延劇照(網(wǎng)絡圖)

魏延的身死,其死因是他背叛蜀漢,欲率領軍隊投降敵軍。說魏延造反的主要人物是楊儀,也是魏延的仇敵,在諸葛亮還活著的時候魏延與楊儀便多次產(chǎn)生沖突,魏延甚至經(jīng)常一怒之下舉刀想要殺死楊儀。劉備與諸葛亮非常重視這兩個才智過人的人,所以經(jīng)常調解這兩個人的恩怨。

但諸葛亮身死后,魏延因為不滿諸葛亮的遺命,即讓魏延斷后方便蜀軍退兵。但魏延認為諸葛亮的死亡對戰(zhàn)爭的勝敗并沒有太大的關系,畢竟有他這樣的大將在軍中,蜀漢有什么好怕的。

但楊儀率領蜀漢軍隊開始撤退,魏延沖動之下不顧諸葛亮的命令,搶先楊儀的軍隊回到漢中,并且一路給楊儀使絆。楊儀與魏延的仇怨失去了諸葛亮的壓制,終于爆發(fā)。兩人都向劉禪上書說對方是背叛蜀漢的人,但一來魏延的人緣一直不好,二他撤兵的方式以及給楊儀大軍使絆的行為惹了眾怒,所以眾將領一直認為魏延才是造反的人。

所以魏延率領兵將跑出了漢中,但楊儀的大軍也隨之而來。魏延其實并不是真的造反了,而是他的壞脾氣以及壞人緣導致了他最后兵敗身死的后果。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