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襄公姓什么 詳細介紹宋襄公的人生經(jīng)歷
宋襄公姓什么,在春秋時期,宋襄公其實也是五個霸主里面其中的一個,在春秋時期已是宋國的其中一位國君,那么宋襄公到底姓什么?他一生到底有著什么樣的經(jīng)歷?這一方面的內(nèi)容都成為大家想要知道的答案,一起來看一下下面內(nèi)容為大家簡單介紹的知識。
宋襄公姓名
宋襄公,宋桓公次子,子姓,宋氏,名茲甫(?-前637年),《史記》中說宋襄公是春秋五霸之一。[1]春秋時宋國第二十任國君,在位于前650年至前637年。宋襄公是宋桓公的兒子,宋成公的父親。
齊桓公死后,齊國發(fā)生內(nèi)亂,宋襄公率領(lǐng)衛(wèi)國、曹國和邾國等四國人馬打到齊國,齊人里應(yīng)外合,擁立齊孝公,宋襄公因此聲名鵲起。
宋襄公雄心勃勃,想繼承齊桓公的霸業(yè),與楚國爭霸,一度為楚國所拘。公元前638年,宋襄公討伐鄭國,與救鄭的楚兵展開泓水之戰(zhàn)。楚兵強大,宋襄公講究“仁義”,要待楚兵渡河列陣后再戰(zhàn),結(jié)果大敗受傷,次年傷重而死。
宋襄公, 子姓,宋氏, 名茲甫,是春秋時期宋國國君宋桓公的次子,為宋桓公的正室宋桓夫人(衛(wèi)昭伯和宣姜之女)所出,因此,茲甫是嫡子。
茲甫還有個庶兄目夷,而目夷的母親只是地位一般的妾侍,因此,目夷是庶子,茲甫以嫡子的身份被立為太子。
周襄王二年,宋襄公即位,以其庶兄公子目夷為相,行“東宮圖治”。
周襄王九年(前643年),齊桓公重病,齊國五公子(公子無虧、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率黨羽爭位。冬十月七日,齊桓公餓死。五公子互相攻打,齊國一片混亂?;腹w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尸蟲都從尸體上爬了出來,“身死不葬,蟲流出戶”。翌年初,新立的齊君無虧才把桓公收殮。
前642年,宋襄公率領(lǐng)衛(wèi)國、曹國和邾國等四國人馬打到齊國,齊人里應(yīng)外合,把逃到宋國求援的公子昭擁立為齊孝公,襄公因此小有名氣。
讓國之美
周襄王元年(公元前652年),茲甫的父親宋桓公病重。按照當(dāng)時的嫡長子繼承制,茲甫本應(yīng)是繼位之人,可是茲甫在父親面前懇求,要把太子之位讓賢于庶兄目夷,還說:“目夷年齡比我大,而且忠義仁義,請立目夷為國君吧?!?/p>
于是,宋桓公把茲甫的想法講給目夷聽,目夷聽后不肯接受太子之位,說:"能夠把國家讓給我,這不是最大的仁嗎?我再仁,也趕不上弟弟??!況且廢嫡立庶,也不合制度啊"。
為了躲避弟弟的讓賢,目夷逃到了衛(wèi)國,茲甫的太子之位沒有讓出去。
即位圖治
周襄王二年(公元前651年)春,宋桓公去世,太子茲甫即位,是為宋襄公。宋襄公封庶兄目夷為相,主管軍政大權(quán),輔佐自己處理朝政。
還沒等宋桓公下葬,齊桓公就約各路諸侯王在葵丘相會結(jié)盟,于是宋襄公前去相會。在葵丘之會上,宋襄公接受了盟約。其主要內(nèi)容是:不準把水禍引向別國;不準因別國災(zāi)荒而不賣給糧食;不準更換太子;不準以妾代妻;不準讓婦女參與國家大事。
葵丘之會上,宋襄公接受了齊桓公委托他照顧齊國太子昭(后來的齊孝公)的囑托,答應(yīng)將來對太子昭予以照應(yīng)。
平定齊亂
周襄王九年(公元前643年),諸侯霸主齊桓公病死,齊國內(nèi)亂,齊國太子昭逃到宋國,向宋襄公求救。盡管當(dāng)時宋國十分弱小,但因齊桓公死前曾委托他照顧太子,宋襄公全力幫助太子昭回齊國即位。
周襄王十年(公元前642年),各國諸侯接到宋襄公通知,請他們共同護送公子昭到齊國去接替君位。但是宋襄公的號召力不大,多數(shù)諸侯把宋國的通知擱在一邊,只有衛(wèi)國、曹國、邾國三個小國派了一些人馬來。宋襄公率領(lǐng)四國軍隊向齊國進發(fā),齊國的貴族對公子昭懷有同情之心,再加上不清楚宋軍實力,就把無虧與豎刁殺了,趕走了易牙,在國都臨淄迎接公子昭回國。公子昭回國后當(dāng)上了國君,是為齊孝公
圖謀稱霸
齊桓公死后,諸侯霸主之位空缺,宋襄公想效仿齊桓公,會合諸侯,確立霸主地位。目夷勸諫他說:“以小國之力會合諸侯是禍患?!毕骞宦?/p>
討論擔(dān)任盟主
周襄王十一年(公元前641年),宋襄公扣押了滕宣公,又邀曹、邾兩國在曹南會盟,而后,又命邾文公把鄫國國君當(dāng)作祭品押到睢水郊外去祭祀,想借此來威脅東夷臣服。同年秋天,宋襄公又因為曹國不服,發(fā)兵包圍了曹國。同年冬天,陳穆公邀諸侯重修齊桓公之好,于是陳、蔡、楚、鄭等國在齊國結(jié)盟。這樣,在諸侯中變形成了兩大集團,楚、齊、鄭、陳、蔡等國為一大集團,而圖謀稱霸的宋襄公一黨只有衛(wèi)、邾、曹、滑等幾個小國。
圖霸失敗
周襄王十三年(公元前639年)春,宋襄公在鹿地首次會合諸侯,齊國,楚國國君相聚在一起,襄公以盟主之位自居,引起齊君和楚王的不滿,宋襄公又自做主張,沒有經(jīng)過齊國,楚國的同意就約定當(dāng)年的秋天再次在盂地會合諸侯。
《東周列國春秋篇》中的宋襄公
宋襄公的哥哥公子目夷勸他說,宋是小國,小國要爭當(dāng)霸主會招來災(zāi)禍的,但襄公不聽。在到盂地前,公子目夷又勸他要帶上軍隊,以防有變,楚國人是不講信用的。
宋襄公說:"是我自己提出來不帶軍隊的,與楚人已約好,怎能不守信用呢?"于是,宋襄公不帶軍隊赴會。
到了約定之日,楚、陳、蔡、許、曹、鄭等六國之君都來了,楚國早埋伏好了軍隊。宋襄公和楚成王因為爭當(dāng)諸侯霸主而發(fā)生爭議,楚成王突然命人抓住了宋襄公,把他帶回楚國囚禁起來,想借以攻取宋國,直到同年冬季,諸侯在薄地會見時,在魯僖公的調(diào)停下,襄公才被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