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義薄云天的圣人關羽憑什么會那么驕傲
關羽,作為一個被捧為“圣人”的人物,歷來為人供奉。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尊其為蜀國“五虎上將”之首,義薄云天、忠貞不移,豪氣沖天、一身正氣。
而除了忠義,關羽還有一個顯著的性格特征:驕傲。
好大喜功,自負。鎮(zhèn)守荊州之后的關羽,功高至偉,漸漸變得狂傲起來。在對待同僚的態(tài)度上,他自視高大,眼高過頂。正是由于關羽的這些缺點,最終敗走麥城。
眾所周知,關羽曾不屌馬超,要和馬超比較一番,是諸葛亮寫信親自勸說才作罷;他又不服黃忠與自己同等軍銜;他還不尿盟友孫權,罵人家兒子是“狗崽子?!?/p>
在真實的歷史上,這些事情都是存在的,史書《三國志》稱關羽“護前”,所謂“護前”說好聽點是驕傲,說難聽點就是剛愎自用。
歷史上的關羽的驕傲程度一點不遜于小說的描寫,相反,真實的關羽遠比小說中更加“護前?!?/p>
怕很多人想不到,關羽生氣連“大哥”劉備都要挨訓,而且劉備還不敢反駁,只能順著關羽的意思。
這是怎么回事呢?根據(jù)《蜀記》記載:初,劉備在許,與曹公共獵。獵中,眾散,羽勸備殺公,備不從。及在夏口,飄飖江渚,羽怒曰:“往日獵中,若從羽言,可無今日之困?!眰湓唬骸笆菚r亦為國家惜之耳;若天道輔正,安知此不為福邪!”
這段話翻譯過來的大致意思是:當初劉備在許昌的時候,與曹操一同打獵,待眾人稍稍散去,關羽曾勸劉備殺掉曹操,劉備沒有同意。后來劉備兵敗當陽長坂,與關羽一起坐船狼狽逃亡夏口,這時,關羽怒了,他開始噴劉備:“那一年打獵,你要是聽我的,咱們也不會落得今天這步田地?!眲錄]敢反駁,只是委婉的說:“當時我也是為了國家大局,不忍殺曹操,如果老天爺開眼,這或許是件好事?!?/p>
從關羽和劉備的對話可以清晰的看到,關羽一點沒給劉備留面子,一個“怒”字說明,他幾乎等于呵斥劉備。(假如是惋惜的語氣應用“嘆”字。)
而身為君主和“大哥”的劉備,卻只能打哈哈,繞開這個原本不怪自己的“錯誤”,來安撫關羽。
眾位試想,當年在許昌是曹操巢穴,假如關羽殺曹操,劉關張三人勢必死的極慘,劉備不同意關羽殺曹操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這不能怪劉備。
但就是這種不怪自己的事情,劉備也不敢反駁關羽,面對關羽無厘頭的發(fā)牢騷,對自己開噴,劉備“唾面自干”,沒有任何威嚴。
劉備面對關羽的呵斥不敢反駁,是不是劉備宅心仁厚,心胸開闊呢?不是。
蜀漢有個叫彭羕的人因不滿劉備讓自己坐“冷板凳”,而口出怨言,結果被劉備整死。還有一個叫張裕的蜀漢官員,因為拿劉備沒有胡子開玩笑,也被劉備弄死,并且暴尸街頭。
可見,亂世梟雄劉備絕非善男信女,他或許是個明主,但絕對不是那種你可以隨意開玩笑的人,更不是你能當面調戲乃至于呵斥的角色,普通人敢這么做,只有死路一條!
那么關羽呵斥劉備,劉備不敢反駁就更顯得關羽的傲慢了。
其實,從后來諸葛亮對關羽的態(tài)度上看,就能看出來蜀漢高層對關羽的忌憚。
漢中戰(zhàn)役,黃忠臨陣格殺曹軍軍團主將夏侯淵,徹底扭轉漢中戰(zhàn)局,為劉備立下蓋世奇功。
劉備論功行賞,封黃忠為后將軍,與前將軍關羽、左將軍馬超、右將軍張飛并列。
作為劉備首席軍師的諸葛亮竟然擔心關羽不服這個安排,他對劉備說:“黃忠爵位遠不及眾人,現(xiàn)在馬超、張飛離得近,親眼看到黃忠功勞,還好安撫,可是關羽恐怕不服,怎么辦?”
最后是劉備親自想辦法,才勉強將關羽說服。
關羽聽說馬超武藝過人,便故意問劉備諸葛亮,要和馬超比較,是諸葛亮親自寫信,拍關羽馬屁說:“馬超只能和張飛相提并論,怎么能比得上您美髯公超凡脫俗呢?”
可以說,從劉備到諸葛亮,整個蜀漢沒人能真正的壓服關羽。
關羽雖然忠義,但因為自己“護前”的性格,得罪了所有人,自己的同僚、自己的盟友以及自己曾經(jīng)的朋友,最后都與自己為敵。最終,武藝絕倫的關云長丟荊州,敗走麥城,蜀漢痛失好局。
世人總是埋怨孫權背盟,其實毛主席一句話道出了關羽失敗的根本原因:關羽丟荊州,劉備和諸葛亮應負主要責任,假如他們能嚴厲約束關羽,給關羽當頭棒喝,使關羽驕傲自滿的性格有所收斂,就不會有這樣的慘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