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諸葛亮如何施計清除了另一位托孤大臣李嚴?

2017-02-25 00:30:58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本文摘自《破譯皇權的更替密碼:帝王遺囑》 作者:何木風 出版社:廣西人民出版社 劉禪雖然沒有受過正規(guī)的太子教育,但跟隨劉備多年,總

本文摘自《破譯皇權的更替密碼:帝王遺囑》 作者:何木風 出版社:廣西人民出版社

劉禪雖然沒有受過正規(guī)的太子教育,但跟隨劉備多年,總有些耳濡目染,絕不至于如諸葛亮所言的那樣,在朝政上一無是處。任何一個帝王的治國經(jīng)驗都是在實踐中得到的,諸葛亮不會笨到不知道這一點。他越是這樣就越會讓后人覺得他有私心,可諸葛亮的確沒有私心,在劉備那樣的人手下,如果有半點私心,早就被清除出去了。

那么,諸葛亮為什么直到死才把政權還給劉禪呢?

大概有如下原因。第一,諸葛亮的確是任重而道遠,劉備戰(zhàn)敗而死,不僅僅是丟了一個荊州那么點代價。蜀國自劉備死后,人心不安,士兵數(shù)量急劇下降。這都是一個國家潛在的不安定因素。諸葛亮的《出師表》里談到:“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這段話很有深意,諸葛亮自我解釋了劉備為什么要托孤給他,因為他謹慎小心。此時的蜀國必須要由這樣一位謹慎小心的人來主持,才能轉危為安。所以,諸葛亮不敢放手。

第二,此時的蜀國內外交困,危機四伏?!冻鰩煴怼芬舱劦剑骸敖裉煜氯郑嬷萜1?,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敝T葛亮可不是小題大做之人,他能這樣說,就說明現(xiàn)實的確如此。當時,諸葛亮不但面臨著“北邊有曹魏,虎視眈眈;東邊有孫吳,不懷好意”的外部壓力,還有很讓人擔心的內部壓力。

此時的蜀國,隨著一批優(yōu)秀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先后去世而變得人才匱缺。三國時期,誰用人才,誰就能占據(jù)優(yōu)勢,諸葛亮當然深知這一點。而蜀漢政權的最主要問題就在于它內部的矛盾一直得不到解決,也正是這個內部矛盾最終導致了蜀國的滅亡。

所以諸葛亮成為輔臣后,一方面要處理好和劉禪的君臣關系,另一方面更要處理好自己與蜀漢政權當中他的同僚們——那些來自不同陣營、代表不同政治派別和集團利益的人之間的關系。也正是由于這個原因,導致了諸葛亮和另一位托孤大臣李嚴之間的嚴重分歧,最后導致李嚴被廢。所以,諸葛亮無論如何是不能把政權交給劉禪的。

而李嚴的被廢則成為劉備遺囑破產的最主要原因,也就是說,劉備的政治遺囑并沒有達到他預想的目的。

終結:李嚴被廢

也許,劉備讓李嚴輔助諸葛亮共同輔佐劉禪本身就是一個錯。李嚴是南陽人,曾經(jīng)在荊州牧劉表、益州牧劉璋下面做官,干練精明,很得劉表和劉璋的信任,是一個老于世故、才能出眾的官僚。

212年,劉備準備進攻成都,但軍事實力不夠。213年,劉璋派李嚴指揮駐扎在綿竹的各路軍隊,抵御劉備的進攻。誰想,這位一向以“忠心”著稱的前線指揮官卻率領軍隊和一些官員投降了劉備。劉備經(jīng)過幾次大戰(zhàn),最終攻占了成都。

李嚴的投降對劉備集團取得最后勝利起了重大作用,因此,李嚴得到劉備的信任是理所應當?shù)摹5@的確不是他成為劉備托孤大臣的主要原因。而真正讓他成為輔臣的原因是他作為劉璋根據(jù)地的舊人這一身份,劉備為了籠絡劉璋集團,擴大新建立的蜀漢政權的基礎,只能對李嚴另眼相看。就在他死的前一年,他任命李嚴為尚書令,死時,又讓李嚴受遺詔,輔佐少主劉禪??墒?,他同時又讓李嚴擔任中都護,駐守永安。

也就是說,李嚴名義上是托孤大臣,但他最主要的職責是鎮(zhèn)守邊疆。從古到今,沒有一個輔臣是在中央之外的。僅從這一點上來看,他對于后主劉禪的影響似乎都是間接的,從難以接近皇帝而言,李嚴確實是空有托孤虛名,并無照顧劉禪之實。

那么,是他不想照顧嗎?是他真的不想有托孤實名嗎?

當然不是。因為劉備根本就沒有給他這個機會。

我們看李嚴的官職,分別為光祿勛、中都護、尚書令。而諸葛亮的官職為丞相、司隸校尉、錄尚書事,并在地方上還兼益州牧。

蜀國的政治制度是兩漢的延續(xù),中樞機要為三公九卿,其中丞相本為三公之一,而光祿勛卻為九卿之一,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謂的皇宮衛(wèi)隊長,那么,作為丞相的諸葛亮與作為衛(wèi)隊長的李嚴,誰高誰低,一目了然。

按漢制,李嚴的中都護是沒有軍事大權的,反而是司隸校尉有監(jiān)察之權。另外,李嚴的尚書令本為九卿之一的屬官,掌管皇帝收發(fā)公文書函,而諸葛亮的錄尚書事則為加銜,也就是超越尚書臺,總領臺閣諸事。最后,漢末三國地方權重,州牧刺史更具影響力,就地方職稱而言,孔明以領益州牧,已為地方大員。

事實就是,李嚴遠在永安,距離成都甚遠,僅這一點就對李嚴堅守崗位的職責造成非常大的打擊。首先,光祿勛是衛(wèi)隊長,他應該時刻在皇帝身邊,可李嚴卻無緣兵巡皇宮,只能駐留邊境,實質上不可能盡職護衛(wèi)皇帝。其次,尚書臺為處理皇帝奏章等文書的官職,若是尚書令人不在皇宮附近,所有文獻、函令及奏章更不可能由遠在天邊的李嚴經(jīng)手,因此李嚴的尚書令更無法實地掌握尚書臺各項事務。

最后,中都護本來就是邊將,擔任這個職位的人根本就無法影響到中央。因此李嚴的光祿勛、尚書令及中都護都無法發(fā)揮應有的作用,全拜留守永安之賜,李嚴身兼此三官職,卻為名存實亡。更何況李嚴位處邊陲,即使皇帝有事發(fā)生,他也不可能在有效時間內趕到。確切地說,他完全被趕出了中央。我們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確定的一點就是:劉備根本就沒打算承認李嚴輔臣之實,他讓李嚴空頂著輔臣的帽子,不過是為了穩(wěn)定當時的局勢。

可李嚴并非是逆來順受之輩,如果說,他不明白這是劉備奸詐的話,那么,在劉備死后,諸葛亮獨攬朝中大權就讓他極為不舒服了。

事情該從他駐守永安時說起,在這期間,發(fā)生了幾件很不尋常的事。第一件事是,益州從事常房去南中巡視,但他在巡視途中卻不宣傳他上司諸葛亮的教令,卻以都護李嚴的書信去曉諭益州郡各大姓家族。第二件事是,李嚴的好朋友孟達投降魏國以后,很為魏文帝曹丕所倚重,兩人互有書信往來。李嚴這個人在三國時的名聲并不好,他歷事三劉(劉表、劉璋、劉備),朝秦暮楚,當時,他率軍鎮(zhèn)守蜀國的東大門,如果他像當初投降劉備一樣投降曹魏,蜀國的前途不堪設想。這些征兆首先就引起了諸葛亮的重視。

第一件事可看做是李嚴在與諸葛亮爭奪權力;而第二件事則完全可以看做是李嚴又犯了三心二意的毛病。

但是,諸葛亮畢竟顧忌李嚴。首先,李嚴并非好惹之輩;其次,諸葛亮自己正在為蜀漢王朝開疆拓土,無暇顧及。226年,李嚴被調往江州,到了這個戰(zhàn)略要地后,他多年來對中央政權和諸葛亮的不滿開始發(fā)泄出來。

首先,他在江州修筑大城,周圍十六里,修建蒼龍門和白虎門,還計劃在城西十里處鑿通后山,匯通兩江,建設一個新城市,作為他的勢力控制的據(jù)點。同時,他要求諸葛亮把五郡劃給他建立巴州,由他擔任巴州刺史。緊接著,他又希望中央政府允許他開府治事。要知道,當時在蜀國,只有丞相諸葛亮一人才有這個資格開府治事。

無數(shù)事情都讓諸葛亮感覺到,如果不把李嚴除掉,遲早有一天,他不但會飛走,并且還會掉過頭來咬蜀漢政權一口。諸葛亮猜得沒有錯,當李嚴手握蜀國四分之一的重兵后,他就開始違抗中央的命令,并且對諸葛亮派來的人故意冷落,進行排斥。

這個時候的江州儼然已成了一個獨立的政治軍事中心,要同蜀國的中心成都分庭抗禮,平分秋色。李嚴能發(fā)展得這么快,完全是靠著劉璋舊部的身份。諸葛亮與李嚴的關系也成了當初西周周公主陜東、召公主陜西,二公分陜而治的勢態(tài)。

諸葛亮當然不同意,他做了周密部署,開始向李嚴進攻。首先,在230年,他上表晉升江州都督李嚴為驃騎將軍,并命令他帶領軍隊兩萬人前往漢中。同時,又任命李嚴的兒子李豐繼任江州都督,辦理善后事宜。李嚴找不到任何借口來推辭,并且也沒有必要推辭,在他看來,江州還在他姓李的手里。他只好按照皇帝的命令到達漢中,諸葛亮就命令他留駐漢中,署漢中留府事。

第二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讓李嚴負責供應軍需物資。但事情就出來了,有人告李嚴施展欺上瞞下、弄虛作假的手段,企圖誣陷諸葛亮。李嚴的“罪行”被揭露后,諸葛亮“當機立斷”,聯(lián)合高級官員二十二人上表給劉禪,將李嚴削職為民,流放外地。老于世故、才能出眾的李嚴會犯這樣愚蠢的錯誤,簡直是扯淡。

接著,諸葛亮奪去了江州都督李豐的兵權,重新任命了江州最高指揮官,從此后,江州這個戰(zhàn)略要地才真正回到了蜀國政府的掌握之中。

而隨著江州的歸來,劉備的政治遺囑也宣告了破產。這個中國歷史上表面看上去最溫和實質卻最狡詐的皇帝的政治遺囑從開始就注定要破產,他讓李嚴作為輔臣之一,不過是想安撫劉璋的舊部,但諸葛亮徹底打破了這種安排。后來,蜀漢政權的滅亡仍舊是由新人(劉備這一面的人)和舊人(劉璋那一面的人)的矛盾激化所導致的。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