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fēng)云人物 > 正文

助隋煬帝登上帝位的權(quán)臣楊素 魔鬼還是天使?

2017-02-27 13:11:34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憑心而論,事情的起因雖與政治斗爭有關(guān),但詔書的內(nèi)容卻基本上代表了唐人對其前朝——短命的隋朝——興亡成敗原因的基本認識:從唐太宗以來

憑心而論,事情的起因雖與政治斗爭有關(guān),但詔書的內(nèi)容卻基本上代表了唐人對其前朝——短命的隋朝——興亡成敗原因的基本認識:從唐太宗以來,大唐的君臣們都一致認為,隋朝之亡與隋煬帝的過份折騰有關(guān),而鼓搗隋朝改易太子,讓好矯飾、愛折騰的楊廣登上皇位的權(quán)臣楊素正是這一切的罪魁禍首。

大唐證圣三年,一代女皇武則天下了一道很嚴厲的詔書,宣布前代的隋朝權(quán)臣楊素包括他兄弟的子孫后代,都不得留在長安擔任京官及充當侍衛(wèi)。

詔書一下,楊素一門后輩侄孫如楊元禧、楊元亨、楊元幃等一股腦被貶出京城,發(fā)配到邊遠荒涼之地擔任地方小官。

事情的緣由是曾擔任武則天御醫(yī)的楊元禧得罪了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懷恨在心的張易之于是便找機會對武則天大吹枕邊風(fēng),說楊素父子在隋朝時并不忠心(“有逆節(jié)”),他的子孫后代肯定也不是什么好東西,不適合留在天朝大唐仕官。

做君主的最擔心的正是臣子不忠,尤其是武則天這種“逆天而行”的女主,武則天一怒之下,也順便為了安撫“男友”,便下了這道詔書。詔書中有兩句評論楊素一生的話最是觸目驚心:生為不忠之人,死為不義之鬼。

憑心而論,事情的起因雖與政治斗爭有關(guān),但詔書的內(nèi)容卻基本上代表了唐人對其前朝——短命的隋朝——興亡成敗原因的基本認識:從唐太宗以來,大唐的君臣們都一致認為,隋朝之亡與隋煬帝的過份折騰有關(guān),而鼓搗隋朝改易太子,讓好矯飾、愛折騰的楊廣登上皇位的權(quán)臣楊素正是這一切的罪魁禍首。

也確實,大隋朝在開國君主隋文帝的治理下,國力強盛、民生富足,對外,沒費什么力氣就讓強盛一時的突厥俯首稱臣,對內(nèi),二十幾年積累起來的糧食、布匹等經(jīng)過隋末反王李密、王世充們源源不斷的掠奪,一直到大唐貞觀年間都還沒有用完。這樣一個強大而富足的國家經(jīng)過敗家子楊廣短短十幾年的折騰生生給折騰到亡國,把楊廣一手推上太子位置進而繼承為帝的隋朝一號權(quán)臣楊素確實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楊素性格復(fù)雜,身份多樣、能文能武,堪稱全才。他既是大隋朝“功臣莫居其右”的一時人杰,亦是朝堂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頭號權(quán)臣,但他最后在史書上留下的評價卻是陷害忠良、打擊異己,“致國于傾?!钡囊淮鷻?quán)奸,在民間各種評書、戲曲傳說中亦是鐵板釘釘?shù)陌啄樇槌肌?/p>

在喜歡給歷史人物臉譜化的中國,楊素的白臉形象似乎已難再改,然而,在撥開歷史的層層迷霧之后,我們又發(fā)現(xiàn),楊素似乎長有另外一幅完全不同的臉譜,他寬容大度、不拘小節(jié),不但是善于挖掘人才的伯樂,更是接連促成幾段愛情佳話的好人,隋唐之際產(chǎn)生的“破鏡重圓”、“風(fēng)塵三俠”、“牛角掛書”等幾段佳話皆與他的名字掛上關(guān)系。

在楊素身上,我們似乎可以看到天使與魔鬼兩幅截然相反的面孔!

冷血名將

楊素躋身歷史舞臺,最初憑的是以武人身份立下軍功。

作為大將,他的統(tǒng)兵作戰(zhàn)方法十分獨特殘忍,每次大戰(zhàn)前都要在軍中借故找一些犯錯的士兵出陣斬首,多者百余人,少者也不下十幾個。還未開打,己方這邊就先人頭齊刷刷落地,流血盈前,楊素卻能做到眉頭都不皺一下,照樣談笑自若,而他這樣做的目的竟然是為了鼓舞士氣。

兩軍對陣,他從不指揮整軍壓上,而是先派個一二百人上去廝殺,務(wù)必要求取勝,不能取勝而敗下陣來者,無論剩下多少人,立刻全部斬首于陣前。繼而再派幾百人上去廝殺,如前而戰(zhàn),不能取勝的再全部斬首,直到取勝為止。

這種極為罕見的戰(zhàn)法,歷代兵法中唯有《尉繚子兵法》曾提過,但將之用于實戰(zhàn)的,僅楊素一人而已。這種戰(zhàn)法歷代以來雖一直為人所抨擊,然而卻令楊素終其一生,歷經(jīng)百戰(zhàn),罕有一敗,因為在死亡的驅(qū)使之下,他的手下戰(zhàn)士只要上陣必抱定必死的決心,反而更能激發(fā)內(nèi)心的戰(zhàn)斗意志,故此所向無前。

楊素的后人繼承這種打仗不要命的家風(fēng),也曾為大唐開疆拓土獻出一份力氣,楊素侄兒楊弘武曾參加了唐太宗征伐高麗的作戰(zhàn)。整體而言,英明神武、打仗能力被視作歷代帝王之中佼佼者的唐太宗對整個征遼作戰(zhàn)亦是辦法不多,但是楊弘武的驍勇卻讓他眼前一亮,以至大唐天可汗都連聲贊嘆:“越公兒郎,故有家風(fēng)矣!”

這種冷酷的戰(zhàn)法也得到大唐名將李靖一定程度的認可,李靖曾得到過楊素的提攜,他在自己的兵法《李衛(wèi)公兵法》中曾如是道:“古之名將,十卒而殺其三者,威振于敵國;殺其一者,令行于三軍?!碑斎焕罹赣袥]將這種戰(zhàn)法引入自己的實戰(zhàn)中就不得而知了,但李靖在大唐一朝往往憑少數(shù)人馬即能取得巨大勝果卻是不爭的事實。

憑著這種殘忍的戰(zhàn)法,楊素統(tǒng)兵戰(zhàn)無不勝,甚至,在跟突厥這種天生的騎兵作戰(zhàn)時,楊素都豪氣沖天,居然放棄常規(guī)的車戰(zhàn)戰(zhàn)法,直接跟突厥比拼騎兵對騎兵的正面交鋒,一仗打得突厥達頭可汗的十萬鐵騎號哭而去。

隋朝素有四大名將之說,分別為韓擒虎、賀若弼、楊素、史萬歲,但是頭兩人只在統(tǒng)一南北的作戰(zhàn)中狠狠閃光了一把,之后就幾無出場機會,史萬歲經(jīng)歷坎坷很少有機會獨當一面,只有楊素一人,終大隋一朝,無論是內(nèi)定叛亂還是外擊強敵,始終行走在戰(zhàn)斗的最前沿,而且從無失手,每戰(zhàn)必勝,令大隋帝國四面平靜,邊塞無煙。

宋朝有一本著名的兵書《何博士備論》在談到楊素時曾曾由衷地贊嘆:“素之兵未嘗小衄,隋功臣無與比肩者,其為烈亦至矣?!?/p>

憑借戰(zhàn)功的不斷累積,楊素很快榮升到尚書右仆射(相當于右丞相)的位置,與隋朝第一名臣高颎共掌朝政,成為朝臣中的二號人物。

然而,楊素盡管打仗厲害,號為名將,但至于治國理民就遠非其長了,尤其是跟高颎相比,在政務(wù)方面他就遠遠不如。從這個時候開始,為了謀求更高、更榮盛的地位,楊素努力鉆營,大耍奸計,由“功臣莫居其右”的一時人杰,來了個華麗的轉(zhuǎn)身,向“致國于傾危”之一代奸雄轉(zhuǎn)變。

一代權(quán)奸

翻開《隋書》,有個現(xiàn)象令人不得不關(guān)注,那就是在列傳中排名靠前的十幾號人(都是主要功臣),幾乎沒有一個落得善終,究其原因,乃是因為隋文帝雖有雄才大略,卻一向刻薄猜忌,加上大隋江山本是從北周的孤兒寡母手上奪來,名不正言不順,故此隋文帝向來對群臣防范很深,晚年猜忌尤重,一干重臣,先后以各種小毛病或斬或黜,最后連被隋文帝視若親子的“真宰相”高颎都無法避免。功臣之中,唯獨楊素沒有遭到厄運,反而一路高升,成為頭號權(quán)臣,其個中原因,不得不察。

從隋朝名將史萬歲之死,可瞧出楊素行事之陰狠毒辣。在隋朝四大名將里數(shù)史萬歲經(jīng)歷最為特別,因為他完全是靠著一刀一槍從底層干起才有此地位,但是這樣一個百戰(zhàn)名將,在楊素陷害之下,竟是以在眾目睽睽的朝堂之上被當場活活打死的方式落幕。

史萬歲曾作為楊素的副手參與平定江南的叛亂,因戰(zhàn)功卓著得到一步步高升,后來突厥犯塞,他被授予跟楊素等同的軍權(quán)統(tǒng)兵出戰(zhàn),立下比楊素高得多的軍功。楊素忌其功勞在己之上,便向隋文帝獻饞說其實突厥人早就投降了,史萬歲完全是為了邀功而向毫無準備的突厥人進攻,結(jié)果史萬歲不僅有功不賞,反而在隋文帝心里留下極惡劣的印象。

隨后,借著隋朝太子楊勇被廢一事,楊素假稱史萬歲沒有在朝堂上候旨,而是跑去拜謁東宮。是時隋文帝正在追查太子余黨,一聽此言,怒火攻心,立即將史萬歲傳來定了一個“懷詐要功”的罪名,命人當堂活活打死。

史萬歲之死,如李廣將軍自殺一樣,消息傳出,天下之人,知與不知,莫不為其鳴冤流涕。從這個事件即可看出,楊素之“奸”已經(jīng)到了怎樣一個地步。

史載,楊素當政后,朝臣中稍有不肯附和者,即便至誠體國如名將賀若弼、史萬歲者,如名臣高熲、李綱、柳彧者,都遭到楊素的暗中陷害排擠。很多同僚之所以下馬,背后總能看到楊素施展黑手在運作,更有一些人,因為十幾年前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得罪過楊素,也被當權(quán)后的楊素找到機會公報私仇、打壓報復(fù)。

然而,楊素一生最大的罪名并非上述這些案例,而是改易隋朝太子一事。

隋文帝與獨孤皇后一共生有五個兒子,長子楊勇在隋朝立國之初即被立為太子,后來的隋煬帝楊廣排行第二,帝位本沒有他的份,但他通過與權(quán)臣楊素勾結(jié),終于將哥哥搞下馬,奪得了這個本不該屬于他的帝位。

楊勇當了二十年太子,其實并無大過錯,除了花錢稍微大手大腳一點之外,如果他能順利繼承皇位,最多生活奢侈一點外,應(yīng)該能將富足而強大的隋朝國祚延續(xù)下去,至少不至于像二弟楊廣那樣落得個二世而亡。

他一生最大的缺憾即是碰到了一個極品的老娘。那老娘獨孤皇后奇妒無比,不但不讓自己的皇帝老公染指其他女人,連做臣子的跟小妾生了兒子都能惹得她醋意大發(fā),因此即便自己兒子的感情問題也要吃醋,因楊勇基本上沒跟正妻有什么感情反而跟小妾們生了一堆兒女,萬惡淫為首,楊勇在她眼里簡直成了荒淫好色的夏桀商紂的代名詞。

隋文帝這個著名的“妻管嚴”患者向來是惟老婆馬首是瞻,加上他本人一貫勤儉節(jié)約(甚至可說小氣吝嗇),對楊勇的很多做法也看不慣,因此對長子楊勇的印象自然越來越差。

作為楊廣一黨的權(quán)臣楊素,便是抓住這難得的一點空隙,不停地詆毀太子楊勇,不停地在隋文帝耳邊鴰噪楊勇這個不是那個不是;另一邊又不停地暗示晉王楊廣如何的賢如何地好(生活作風(fēng)優(yōu)良、不聽歌不泡妞、禮賢下士、孝敬父母等)。久而久之,楊勇便成了比劉阿斗還昏庸、比陳叔寶還敗家,將來早晚會斷送大隋江山的不合格儲君,而晉王楊廣則毫無疑問成了唯一適合接替他的人選。

公元702年,隋朝改易太子一事終于塵埃落定,楊勇被取締太子身份,廢做“庶人”(連普通皇子的身份都沒有了),未來將使勁折騰大隋朝一直折騰到亡國的楊廣,正式做了太子,歷史,在楊素一手操縱下,狠狠地拐了個大灣。

楊素在這個過程中所扮演的不光彩角色,注定了他今后一生都只能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被千秋萬代的人們所唾罵。唐太宗曾在一道《諭侍臣絕讒構(gòu)論》中痛斥楊素:“隋太子勇?lián)彳姳O(jiān)國,凡二十年,早有定分。楊素欺主罔上,賊害良民,使父子道滅,逆亂之源,自此開矣?!?/p>

楊廣做了太子,他的其他兄弟馬上有人表示不服,楊廣立刻又聯(lián)絡(luò)楊素,由楊素出面,羅織罪名,將三弟蜀王楊秀廢做庶人。

滿朝文武,除了駙馬梁毗還敢上書彈劾,已無一人敢出頭,梁毗怒斥:“太子,蜀王兩位皇子被廢罪之日,百僚無不震竦,唯楊素反倒揚眉奮肘,喜見容色,此乃利國家有事以為身幸也?!?/p>

然而,楊素權(quán)勢已極,終無法被撼動半分。

最后,連隋文帝之死,都與楊素掛上關(guān)系。

關(guān)于隋文帝之死,史書雖然閃爍其詞,并沒有明言說是被楊廣所弒。但是綜合來看,楊廣一黨終究難逃嫌疑,而作為楊廣首席幫兇的楊素,一直被視作具體行動者,受到后人萬世之唾罵,武則天詔書里說他“生為不忠之人”指的正是此事。

成人之美

在這些作惡多端的外表之外,楊素似乎長了另一幅面孔,他賞識新人、獎掖后輩,積極挖掘人才,更讓人感動的是他不愛美色識英雄,為了提拔后進,甚至不惜送走自己寵愛的女人接連促成了好幾段愛情佳話。

第一個與楊素有關(guān)的愛情佳話即是著名的“破鏡重圓”故事。

楊素作為統(tǒng)一南北作戰(zhàn)的主要將領(lǐng)之一,立下了重大軍功,事后論功行賞,獎品包括一個絕世美人——陳后主的妹妹樂昌公主。

樂昌公主以其美貌和貴族氣質(zhì)很快贏得楊素的專房寵愛。

然而有天,楊素卻發(fā)現(xiàn)美人失去了往日的神采,眉宇間總透出一股無法掩蓋的憂傷,疑惑之下楊素追問事情原委。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原來,公主的前夫找上門來了。

原來,陳朝亡國之前,樂昌公主的原配丈夫徐德言就早早預(yù)料到國家命途多桀,早做準備,他與妻子做了一個約定:以夫人之才貌,倘若國亡你必然流落到權(quán)豪之家,那時你我恐怕會永遠分離,倘若我們緣分未絕,還有機會相見,應(yīng)該有一個信物。

信物,即是一面打破成兩半的銅鏡,夫婦倆各執(zhí)一半。

事后,果如徐德言所預(yù)言的那般,陳朝亡國,美貌的皇族樂昌公主被作為戰(zhàn)利品送到長安,并被隋文帝賜給功臣楊素,而徐德言則僥幸逃過兵災(zāi),撿了一條命在。

但是,夫妻倆恩情未絕,徐德言流離失所,歷經(jīng)千難萬苦,終于從江南來到隋都長安,并按照事先約定的方式以那半面銅鏡與樂昌公主的家奴對上了號。樂昌公主得知此事,且喜且憂,喜的自然是前言未忘,夫婦仍有團聚的可能,憂的是侯門一入深似海,越公楊素家的高墻大院阻隔了兩顆依然相戀的心,怎么辦?難道跟楊素直言了嗎?以他對自己的寵愛,知道自己心里還記掛著別人,男人身上易見的嫉妒之心會不會讓他一怒之下殺了徐德言?公主輾轉(zhuǎn)反復(fù),不敢如實向楊素說明,只得偷偷哭泣,數(shù)日不食。

就在公主心里忐忑不安之際,性情男子楊素卻做了件她料想不到的事:聽完故事后的楊素不但沒有生氣,反倒是動情地愴然改容,他立刻讓人召來徐德言,令其與公主相見,然后賜宴,在宴會上當堂宣布,將樂昌公主送還徐德言,順道還贈送了大量財物。

故事的最后,她與徐德言偕老于江南老家,“破鏡重圓”遂如最圓滿的童話一般,成為千百年來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故事之一。唯一讓人稍感遺憾的地方是,故事背后那個成人之美的楊素,如大多數(shù)做好事不留名的人一般,往往被人忽略。

順便一提的是,隋文帝寵愛的宣華夫人也是樂昌公主的親姐妹之一,但她顯然沒有樂昌公主的好運氣,碰得到楊素這樣的男人,她在隋文帝還沒死透的時候就遭到楊廣的性騷擾,隋文帝死后的當夜更是立刻被楊廣霸占,不久羞憤而死。

第二個與楊素掛鉤的故事便是大名鼎鼎的“風(fēng)塵三俠”傳說?!皬膩砼畟b出風(fēng)塵,早知李靖是英雄”的紅拂女在故事里原本也是楊素的人,不過她慧眼識英雄,居然主動連夜私奔投靠了白天到越公府上拜見過楊素的李靖。

在故事原始出處《虬髯客傳》里面,紅拂女是背著楊素偷偷投奔李靖的,他們一見面便感到情投意合,因擔心被追捕很快化妝逃出長安。但是紅拂女講的一句話卻很關(guān)鍵:“諸妓知其無成,去者眾矣。彼亦不甚逐也。計之詳矣,幸無疑焉?!睏钏貙μ优艿募ф尤徊辉趺聪胱坊貋?,由此,我們姑且認為楊素半是被動半是自愿想成人之美的吧!

前兩個故事讓明代的馮夢龍對楊素大加贊賞:“不追紅拂妓,放樂昌,俱越公大豪杰事!”

第三個故事相比前面兩個故事,也許沒那么有名,但楊素慷慨豪邁、提攜后輩的豪情卻比上面兩個故事來得更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

與楊素同朝為臣的李德林有個聰明英俊的兒子,叫李百藥,他七歲能文,被喻作神童,前途本是一片光明,可惜在成長道路上卻犯過一件大錯,差點前程盡毀甚至可能丟掉性命,但是幸運的是,他碰上了楊素。

李百藥有天色迷心竅,夜入楊素家后院,跟楊素的小妾通奸,結(jié)果被楊素來了個捉奸捉雙,人贓俱獲。以楊素當朝第一號紅人之權(quán)勢,李百藥本該是死無葬所了,沒想到楊素看到年未二十的李百藥儀神俊秀,風(fēng)度翩翩,好一副玉樹臨風(fēng)的少年郎模樣,心下暗自贊賞,有心要放其一馬,于是跟他提了個條件:“聞汝善為文,可作詩自敘。稱吾意,當免汝死?!碑敿唇o李百藥松綁,并送來紙筆。李百藥也不含糊,當場唰唰唰寫了一首文采飛揚的長詩以獻。

楊素看了一下“答卷”,贊賞不已,立即履行前約,讓他走人,非但如此,楊素還順手將那個與李百藥通奸的小妾送給他,成其好事;更叫人目瞪口呆的是,不問罪、送人,楊素還兼當起了慈善家,送給倆人數(shù)十萬錢財做禮金。

不久之后,李百藥更被授予隋朝禮部員外郎的官職,而這一任命,正是楊素大力向隋文帝推薦的結(jié)果。

被人捉奸在床,非但沒有遭到懲罰,還得到美女和巨額錢財,還當上了高官,估計李百藥做白日夢也夢不到有如此好事了。

古時帝王,后宮佳麗三千以至上萬,甚至數(shù)萬,有時為了表示一下大方,也會將一些人老珠黃、容貌抱歉的宮女送出宮外,獎賞給有功將士。但是如楊素這般,將最寵愛最絕色的女子轉(zhuǎn)手送人,甚至在被戴了綠帽后仍能不計前嫌,不做懲罰慷慨送人,實在是少見中的少見,甚至可稱極品了。

而且作為歷史人物,這種成人之美的事只要有一樁就足以令人敬佩了,但楊素居然一口氣成就了三段錦繡良緣,如果再加上下文嫁侄女予封德彝一事,那楊素一共為后世創(chuàng)造出了四段愛情佳話,這個記錄恐怕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了。

獎掖后進

除了頻送美女,成就幾段愛情佳話外,楊素還以其罕見的識人眼光,接連賞識提拔了很多后輩新人。

由于虬髯客的故事過于詭異離奇,故此跟這個故事相關(guān)的紅拂女是否真實存在一直受到后人的質(zhì)疑,但是不管怎么說,由于有成人之美的先例,即便紅拂女的故事只是人們臆造的一段傳說,楊素不愛美人識英雄的做法確實是深入人心的,所以故事的背景不會發(fā)生在別人身上,只能發(fā)生在楊素身上。

真實歷史中,“風(fēng)塵三俠”主角之一的李靖年少時確確實實曾得到過楊素的格外關(guān)照。李靖乃是與楊素并列隋朝四大名將的韓擒虎之外甥,有這層關(guān)系,李靖從小就有很多機會與包括楊素在內(nèi)的前輩見面。時任左仆射(相當于左丞相)的楊素盡管暗地里一直嫉妒跟自己同列的其他三位名將,但對后輩的李靖卻非常看好,曾手撫自己的座位對李靖道:“你這小子,前途無量,將來早晚是要坐我這個位置的!”

另外一個被楊素提攜過的后生乃是“牛角掛書”這一典故的男主角——李密。李密在隋末唐初這段歷史中絕對是個風(fēng)云人物,最巔峰期手握天下一半以上的精兵強將,“威之所被半天下”,隋唐評書里最著名的幾個主角如秦瓊、單雄信、徐茂公(徐世勣)、程咬金、王伯當?shù)热藷o不作為他的帳下鷹犬為他東征西討。

但是,李密在擁有這份家業(yè)之前,在大隋朝尚未崩潰之前,曾有極端落魄的時候,正是在他前途最黯淡的時候,因堅持不懈地學(xué)習(xí),騎牛在路上的時候也要在牛角上掛著《漢書》捧讀,被楊素撞見。楊素十分驚奇,騎馬在牛后跟了好久,然后才上前詢問,與其交談一番之后,大為驚奇,立刻將他引薦給自己的兒子楊玄感認識,并很實誠地對兒子告誡道:“你的識見水平跟李密比,差得老遠了。”

在楊素的撮合下,落魄青年李密青云直上,跟朝中一號大員的兒子交上了朋友,一身本領(lǐng)也算找到了用武之地,這為日后楊玄感“干大事”(造反)也算提前找了一個好幫手。

在被楊素提攜過的人當中最邪門的當屬封德彝,這人跟李靖一樣,年輕時也曾得到楊素的一再垂青,史載楊素向來自負才勢,對朝中很多同僚正眼瞧都不瞧一眼,但唯獨對愣頭青封德彝十分賞識,不但對其“降禮賞接”,整日與他“論天下事,袞袞不倦”,還將一個侄女嫁給他,最后對他下了一句跟李靖類似的評語:封郎終當會坐上我這個仆射的位子的。

哪知這句話不但成了鼓勵封德彝奮發(fā)向上的動力來源,甚至還救過他一命。封德彝參加了隋煬帝征討遼東的戰(zhàn)役,坐船從海路出擊,半路上他乘坐的那艘船出了意外,全船的人都落水而死,只有他有幸撿了一條命回來。據(jù)說他落水后抱住了一塊木板,隨浪漂浮在茫茫大海上,但不久即力氣用盡,陷入絕境,就在他幾乎就要放棄的時候,突然想起楊素對他說過的那句話,猛然警醒:我將來是要當仆射的人哪,怎能陰溝翻船死在這種地方?

就好比舊時代很多傳奇性人物遇險前不甘心的說法一般:算命的說我將來會大富大貴呢,哪能那么容易死了!處于絕境中的封德彝正是靠著這句話作為信念的支撐,堅持了下來,即使前胸隨著波浪起伏跟木板相互摩擦皮開肉綻,甚至都露出骨頭,依然拼死咬牙死死抱住不放,最終等來救援,撿了一條命回來。

大難不死的封德彝后來果真如楊素所言那樣,作了唐高祖李淵的右仆射。

得到楊素賞識的幾位青年,日后皆是一時才俊,隋末風(fēng)云人物李密就不必多說了,官至宰相的封德彝也勿需再提。其他幾位如李靖,其作為武將的成就還遠在楊素之上,甚至被看作是與白起、韓信這兩位前輩并列前三名的中國史上超級名將。

被楊素捉奸在床卻意外人財兩得的李百藥,在大唐貞觀盛世大規(guī)模修史之時,獨自承擔起《北齊書》的修撰工作,這本著作后來位列二十四史之一,李百藥也算不朽了。

若說世界上伯樂太少,也不盡然,至少隋唐之際的楊素可算一個。

矛盾的集合體

這樣一個賞識新人、獎掖后進、不遺余力提拔人才的楊素,同那個嫉妒同僚、處處防人害人的楊素,似乎很難看作同一個人。

其實細究一下還是可以發(fā)現(xiàn),這個擁有兩幅看似完全不同臉孔的楊素,本質(zhì)上還是一個人、一副面孔,因為,人本來就是個矛盾的集合體。

楊素是個自矜自傲的人,而且他有這個資本。他出身軍事貴族世家,自小懷有少數(shù)偉大人物才擁有的那種抱負,以至于周圍的大人都無法了解他的內(nèi)心世界。所謂英雄的腳步總是孤獨的,在這樣一種“知我者稀”的環(huán)境之下,他從小就處于并享受于一種少數(shù)人物的孤獨感之中,其結(jié)果只能使其往越來越自矜的方向發(fā)展。

而且他也確實有才,論打仗天下無敵,無論水戰(zhàn)、陸戰(zhàn)、騎戰(zhàn),無一不精、無一不勝;論作詩當世無雙,其詩作雖然在盛唐時代也不好意思拿出手,但在詩歌尚未發(fā)達的隋代,即便是被稱作隋朝第一才子的薛道衡都要忍不住擊節(jié)嘆服;他的口才更是一頂一的高手,被隋文帝夸作“才辯無雙”。不說整個大隋朝,即便縱覽整個中國歷史,要找出像他那樣文武雙全的人也真找不出幾個。

據(jù)史書的記載,楊素的長相更是又高又帥,雄偉挺拔之外,還長有一副如關(guān)公一般威風(fēng)凜凜的美須髯,在統(tǒng)一南北的戰(zhàn)爭中他端坐于大船之上指揮作戰(zhàn),沿岸百姓望見甚至都以為是神仙降臨。

高貴的出身、遠大的抱負、出眾的容貌、一流的口才、超人的才干,凡此種種,無不構(gòu)成楊素自矜自傲的資本,前朝周武帝曾勉勵他道:“善自勉之,勿憂不富貴?!彼麆t大聲地回應(yīng):“臣但恐富貴來逼臣,臣無心圖富貴?!甭?lián)系前后,這樣的對答并不能表明他的與世無爭,相反倒是暴露出他的驕傲與自矜,這句話可以理解為:憑我的才干,何愁富貴不找上門來??!

在這樣的自負之下,難免生出“老子天下第一”的念頭。他提拔人才,因為他總想體現(xiàn)自己作為領(lǐng)導(dǎo)者的身份,他排擠同僚,因為他不能做臣子中的NO.2。

對于將小妾慷慨送人之事,我們或許可以這樣理解,對他這樣一個“流血盈前,言笑自若”、視他人性命如草芥的冷血武將來說,幾個女人對他來說又算得了什么?何況他家后院里養(yǎng)的穿錦戴羅的美女,有上千號人,送一兩個給人,對他而言跟送一兩頭牛羊給人一樣不甚可惜。

甚至,旁人眼中的絕色美女如紅拂女等,在見慣花叢的風(fēng)月老手楊素眼中,可能只是姿色平庸之輩罷了,甚至只能算作恐龍,跑了就跑了,與其花大力氣去追回來,倒不如索性做個順水人情給自己增加點好名聲也好。

而且楊素之提拔新人,以完全臣服于他,完全不會對他的地位構(gòu)成威脅為限,超出此限者必然遭到其嚴酷打擊。

這點被楊素陷害而死的名將史萬歲可為例子。同所有得到楊素提攜的后輩一樣,史萬歲能夠成長為隋四大名將之一,同樣跟楊素的賞識分不開。在他地位低下的時候楊素以長官身份對他就非常賞識,大力提拔,有美必書,有功必報,可是一旦史萬歲地位高到與楊素并列,楊素的心態(tài)就開始失衡了。最后史萬歲被授予跟楊素等同的軍權(quán)各自統(tǒng)兵出擊突厥,立下遠在楊素之上的軍功,之前那位一直熱心提拔后進的楊素就完全消失了,代之以一個小心眼、耍奸計、陷害同僚的白臉奸臣了。

萬古罵名

由上文可見,楊素在戲劇舞臺被刻畫成白臉奸臣可謂沒有冤枉。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此話絕對有道理。被楊素所提攜過的后輩之中,李密也好,李靖也好,李百藥也好,多數(shù)人與楊素只有數(shù)面之緣,楊素識別他們憑的是堪稱毒辣的眼力,而非長期的相處觀察,因此這些人的人品與楊素是掛不上鉤的,唯有封德彝一人,曾作為楊素的下級相處了很長一段時間,從這人身上即可多少瞧出一點楊素平日之品行。

楊素對待別的同事向來兩個鼻孔朝天,打眼都不瞧一眼,但與封德彝卻是經(jīng)常大談特談,整日不倦。而封德彝是個什么樣的人?他日后雖做了唐朝的宰相,但其實人品可不怎么樣,常耍兩面派,在李世民與李建成爭奪太子一事中,此人極陰暗地游走兩方,一會跟李世民暗進“忠言”,勸李世民早日動手除掉李建成;一會又密勸李建成要學(xué)學(xué)劉邦跟項羽討杯老父肉羹之做法,當斷則斷,不要拘泥于骨肉之情。無論將來哪一方得勢,封德彝都是穩(wěn)賺不賠的贏家。

平日之時,他背地里常受賄賂,財富廣大,但在人前人后卻常穿著破舊衣服以示儉約。這種本事居然在其生前都沒有被人識破,英明如唐太宗者,照樣被其蒙蔽一生,在他死后甚至還為之廢朝三日。他的種種劣跡,直到死后多年才漸漸被人傳開,由此可見,這人人品之差、心機之重!

楊素對別人都看不順眼,唯獨對封德彝“降禮賞接”,只能說兩人在某些方面是互相欣賞,臭味相投的!

楊素的所作所為,注定了其即便在身前得到善終,但身后萬世之名也得在歷代奸臣榜上恒久地鐫刻下去。

盡管曾經(jīng)為了共同的利益勾搭在了一起,然而,楊廣與楊素這一對暴君奸臣的組合,終究是同床異夢,都是以陰謀害人擅長的人,自然要在心里深深提防對方。

楊廣即位不久,不服其登位的最小弟弟楊諒就在揚州起兵造老哥的反,楊素立刻又被當作急先鋒派去平叛,并很快平定。事后楊廣在寫給楊素的“感謝信”中有“疾風(fēng)知勁草,世亂有誠臣”這樣的名句,諷刺極大的是,不久“誠臣”楊素生病,楊廣假模假樣地又是派御醫(yī)去看病又是派人去慰問,暗地里卻問醫(yī)生:“這老混蛋啥時候會死?”

楊素大概也知道自己作惡多端,早晚不得善終,堅持不肯服藥,對家人道:“我這一生富貴已經(jīng)到極點了,活夠本了,還吃什么藥呢?”

一代權(quán)奸,就是以這樣一種方式死去,死在楊廣登基的第二年。

然而他的好君主楊廣似乎還是對其念念不忘,有天曾對人道:“老混蛋要是還不死,終當要將他誅滅九族!”

他的所作所為,注定其不但要被君王嫉恨,也必將遭受千秋萬代不絕于耳的罵名!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