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性情淡然喜素食 體弱多病卻長壽至85歲
陸游是個典型的素食主義者,并伴隨著濃郁的佛教情結。他一生飲食多以素為主,少有葷腥。用今天時髦話來講,就是喜歡食用綠色食品。在他留下的眾多詩歌作品中,有許多是用來歌頌和贊美庸常生活中的樸素菜蔬。他一生活到85歲,老死歸土,這在古代文人當中,也比較少見。
陸游為什么食素?素食是不是他長壽的根本原因?有些問題,是很難找到單一的肯定答案。至于陸游食素,我想除了因為其家庭不夠富裕,無肉可食等客觀因素以外,還有可能與他的佛教情結有關,起始,并非他有超前意識,懂得什么綠色養(yǎng)生之道。陸游在詩歌中對鄉(xiāng)間菜蔬的極盡贊美,既是他的精神需求,也是他的身體需求。年輕時也許只是一種嘗試,到了后來極有可能是超然享受了。那些種植在房前屋后的五彩斑斕的菜蔬,看著就令人賞心悅目了,更何況一邊觀賞一邊品嘗了。天光云影,萬物菁華盡在其中,豈不是人生的大享受?
素食是講究色、香、味、器等諸多要素的,只有真正愛上素食、懂得素食的人,才能真正品嘗出其中的美妙,并且頤年養(yǎng)壽。
“放翁年來不肉食,盤箸未免猶豪奢。松桂軟炊玉粒飯,醯醬自調銀色茄。時招林下二三子,氣壓城中千百家。緩步橫摩五經(jīng)笥,風爐更試茶山茶?!弊x了這首詩,我想任何讀者所有的感覺器官都會被調動起來。詩歌的調教,讓味蕾更加敏感,觸覺更加豐富,感受更加美好。
再來讀讀陸游的《菜羹》:“青菘綠韭古嘉蔬,蓴絲菰白名三吳。臺心短黃奉天廚,熊蹯駝峰美不如。老農手自辟幽圃,土如膏肪水如乳。供家賴此不外取,襏襫寧辭走煙雨。雞豚下箸不可常,況復妄想太官羊。地爐篝火煮菜香,舌端未享鼻先嘗?!?/p>
顯然,陸游已經(jīng)不滿足于對綠色食品的享用,他還要親自開辟菜園,廣種菜蔬。在他看來,種菜是一種樸素的生活,更是高雅的體驗,它既能自求自給,又能怡情娛人。據(jù)陸游的詩可知,他身體并不好,時常生病,如“家貧闕粱肉,身病忌鼀魚”,“山澤有臞儒,殘年病滿軀”。俗話說得好,彎彎扁擔不得斷。只要心情舒暢,合理飲食,便可延年益壽。對于身體虛弱者,大魚大肉,反而消受不了,引起疾病纏身。
在宋代,人們普遍認為,食魚吃肉是生活富裕的象征,有好日子不過,卻喜歡吃素,應該是很另類的。既然是另類,當然少不了遭人譏諷或疏遠,如他在《巢菜并序》中說:“冷落無人佐客庖,庾郎三九困譏嘲。此行忽似蟆津路,自候風燭煮小巢?!?注:小巢是一種豆科植物。一作飼料,二作蔬菜。人畜兼食。)
陸游晚年性情淡然,篤信佛教。他在《白發(fā)》詩中說:“清坐了無書可讀,殘年賴有佛堪依。君看世事皆虛幻,屏酒長齋豈必非!”他對佛教的理解可能更多地源自于對日常生活中菜蔬的體悟。可以這么說,佛教的悟化更加堅定了陸游的素食主義;更可以說,陸游是素食主義的最大受益者——一個體弱多病的人,在菜蔬的調理下,竟然活到許多文人無法企及的高壽。
陸游堅定的素食主義,充分體現(xiàn)了他淡化超然的人生觀,使其抵達物義交融的人生境界,更是對生命回歸自然的禮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