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為什么要殺和珅?為什么沒有株和珅九族?
嘉慶帝為什么要殺和珅呢?一個皇帝要處置一個重臣的時候,往往就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大臣之權威脅到了皇權。和珅在乾隆朝時,深得乾隆信任,權力滔天。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若是和珅能就此止步,老老實實當一個聽話的臣子,嘉慶有可能還會放他一命。可偏偏和珅,不止想當乾隆朝的權臣,還想要在嘉慶帝時繼續(xù)維持自己手中的權利。所以在嘉慶登基后,和珅可謂是一個兩面派。既討好乾隆,也想要討好嘉慶。所以在得知嘉慶帝被秘密封為皇儲后,和珅給嘉慶帝送去一柄“如意”,提醒嘉慶帝自己對他的功勞。這種討好,并不能討嘉慶帝喜歡就算了。和珅一方面想要嘉慶帝的支持,另一方面還防備嘉慶帝對他清算,因此壓制嘉慶帝的權利。利益上的沖突,是嘉慶帝清算和珅最根本的原因。
嘉慶即位時,他的老師朱珪當時任廣東巡撫,向朝廷上了封表示慶賀的奏章。嘉慶帝想要提拔朱珪,培養(yǎng)自己的勢力。結果和珅得知了此事之后,就到乾隆面前告朱珪的狀,此次乾隆并未做處置。嘉慶元年,乾隆準備召朱珪回京,升任大學士,嘉慶寫詩向老師表示祝賀。和珅又跑去告狀,說到嘉慶籠絡人心,把乾隆的恩典,算到自己身上。這讓乾隆帝很生氣,不久乾隆就默許了和珅找借口,將朱珪從兩廣總督降為安徽巡撫。只這一件事,就已經(jīng)徹底得罪嘉慶帝了。和珅還將自己的心腹吳省蘭派到嘉慶身邊,名義上是幫助整理詩稿,實際上是監(jiān)視嘉慶的言行。和珅在大清的地位,連外國人都知道。馬戛爾尼就曾說:“許多中國人私下稱和珅為二皇帝”。
這種感覺,嘉慶皇帝如何受得,于是他開始韜光養(yǎng)晦,甚至免了和珅私下的三拜九叩之禮。做到這種地步,嘉慶帝清算和珅已經(jīng)成了定局。
另一方面,朱珪與和珅在政治立場上有沖突,一直以來都是不對付的。嘉慶帝受朱珪教導,怎么也不可能對和珅有什么好印象。如今和珅又威脅到了自己的皇權,妥妥的要把他拖出去斬了呀!
嘉慶帝清算和珅,不僅僅是穩(wěn)固了自己的權利,增加了自己在朝中的威勢。另一方面清算了在百姓心目中的大貪官,嘉慶帝在民間的聲名一定很好,民心民意迅速匯聚。最重要的是,清算了和珅,那一大波白花花的銀子,都能入了自己的口袋,以后國庫充盈,辦什么都不愁了!
有人很疑問,嘉慶帝給和珅立了二十條大罪,按理來說都可以株連九族了。但他卻只處置了和珅一人,而放過了其他人,這是為什么呢?最明顯的原因,便是嘉慶帝的妹妹,是和珅的兒媳。若真要下詔株連九族,嘉慶帝自己都在其內(nèi)。所以嘉慶帝便知下詔,處置和珅一人。
事實上和珅一直以來都是乾隆帝的棋子,一直以來乾隆對其的寵愛,都是為了能更好的利用他。而和珅自己也知道自己的定位,所以才讓自己的兒子,求取了乾隆的女兒。而乾隆為了安撫住和珅,自然是答應了。事實證明,和珅極有遠見,最終憑此留住了自己的血脈。
嘉慶帝與雍正帝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那就是盛世末年的政局頹勢??滴跬砟?,國家吏治腐敗,國庫空虛,雍正40多歲登基,開始了刷新吏治之路,且還開了很多新政策,如火耗歸公等,進而使盛世得以延續(xù)。乾隆晚年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雖然比之更為嚴重,嘉慶30多歲登基,3年后掌權,卻沒有成功的刷新吏治,解決盛世遇到的腐敗問題,盛世就此結束。兩人同樣都采取了措施,而且還差不多,但為什么結局如此不同呢?這就要從兩位施政者來看了!雍正帝是一個不肯墨守成規(guī)的皇帝,面對朝臣擬定的遵循前例的處理方法,世宗經(jīng)??梢圆扇×硪环N原創(chuàng)的方式來處理。而嘉慶帝很難超越慣例處理問題。所以雍正帝在面臨弊端的時候,甚至能夠打破慣例,徹底清除弊端,而嘉慶帝卻不能。他的處理方式,往往是不動搖根本。這種處理方式,當然不能從根本上扭轉朝政局勢。
嘉慶帝是乾隆帝之后的一位皇帝,在登基之初,并沒有掌握朝政大權,而只是空擔著皇帝的名聲。在他登基之后,做的最廣為人知的事情,大概就是把乾隆朝的權臣和珅,送入牢籠,查抄家產(chǎn)。
第一步,在和珅權利還大的時候,打消其顧慮。嘉慶帝登基之后,國家大權仍然掌握在乾隆手里,作為乾隆近臣,和珅的權利之大,便可知道。所以在大臣們在他面前指責和珅之時,嘉慶帝假意說:“我還準備讓和珅幫我治理國家呢!”表現(xiàn)出信任和珅的樣子,穩(wěn)住和珅。
第二步,瞄準時機,切斷和珅臂膀。乾隆帝駕崩,和珅最大的靠山已經(jīng)沒有了。嘉慶帝迅速抓住時機,暗中讓他的老師署安徽巡撫朱珪來京供職。首先譴責在四川前線鎮(zhèn)壓白蓮教起義的將帥玩嬉冒功,并借此解除和珅死黨福長安的軍機處大臣職務。隨后讓和珅和珅與福長安晝夜守靈,不得擅離,切斷他們與外界的聯(lián)系,將其大權一步步剝奪。
第三步,迅速出擊,一擊斃命。正月初五,各大臣上疏彈劾和珅弄權舞弊,八日便宣布將和珅革職,逮捕入獄。嚴格控制軍政大權,將權利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并命宗室睿親王淳穎、定親王綿恩、儀親王永璇、慶郡王永璘等分別掌握軍政大權。
第四步,制造輿論,獲取民意支持。初九日,在公布乾隆遺詔的同時,將和珅、福長安的職務革除,下刑部大獄。并開始查抄和珅家產(chǎn),進行審訊,后公布其各大罪狀,如:欺騙皇帝、扣壓軍報、任用親信、違反祖制、貪污斂財?shù)取R幌盗械拇鬆?,哪一點都能讓和珅死的妥妥的。更何況加起來,絕對夠株連九族,但實際上嘉慶帝并沒有這樣做,而是彰顯了自己的仁愛之風,在民間獲得了許多的贊譽。
嘉慶帝為什么要殺和珅呢?一個皇帝要處置一個重臣的時候,往往就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大臣之權威脅到了皇權。和珅在乾隆朝時,深得乾隆信任,權力滔天。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若是和珅能就此止步,老老實實當一個聽話的臣子,嘉慶有可能還會放他一命??善瞳|,不止想當乾隆朝的權臣,還想要在嘉慶帝時繼續(xù)維持自己手中的權利。所以在嘉慶登基后,和珅可謂是一個兩面派。既討好乾隆,也想要討好嘉慶。所以在得知嘉慶帝被秘密封為皇儲后,和珅給嘉慶帝送去一柄“如意”,提醒嘉慶帝自己對他的功勞。這種討好,并不能討嘉慶帝喜歡就算了。和珅一方面想要嘉慶帝的支持,另一方面還防備嘉慶帝對他清算,因此壓制嘉慶帝的權利。利益上的沖突,是嘉慶帝清算和珅最根本的原因。
嘉慶即位時,他的老師朱珪當時任廣東巡撫,向朝廷上了封表示慶賀的奏章。嘉慶帝想要提拔朱珪,培養(yǎng)自己的勢力。結果和珅得知了此事之后,就到乾隆面前告朱珪的狀,此次乾隆并未做處置。嘉慶元年,乾隆準備召朱珪回京,升任大學士,嘉慶寫詩向老師表示祝賀。和珅又跑去告狀,說到嘉慶籠絡人心,把乾隆的恩典,算到自己身上。這讓乾隆帝很生氣,不久乾隆就默許了和珅找借口,將朱珪從兩廣總督降為安徽巡撫。只這一件事,就已經(jīng)徹底得罪嘉慶帝了。和珅還將自己的心腹吳省蘭派到嘉慶身邊,名義上是幫助整理詩稿,實際上是監(jiān)視嘉慶的言行。和珅在大清的地位,連外國人都知道。馬戛爾尼就曾說:“許多中國人私下稱和珅為二皇帝”。
這種感覺,嘉慶皇帝如何受得,于是他開始韜光養(yǎng)晦,甚至免了和珅私下的三拜九叩之禮。做到這種地步,嘉慶帝清算和珅已經(jīng)成了定局。
另一方面,朱珪與和珅在政治立場上有沖突,一直以來都是不對付的。嘉慶帝受朱珪教導,怎么也不可能對和珅有什么好印象。如今和珅又威脅到了自己的皇權,妥妥的要把他拖出去斬了呀!
嘉慶帝清算和珅,不僅僅是穩(wěn)固了自己的權利,增加了自己在朝中的威勢。另一方面清算了在百姓心目中的大貪官,嘉慶帝在民間的聲名一定很好,民心民意迅速匯聚。最重要的是,清算了和珅,那一大波白花花的銀子,都能入了自己的口袋,以后國庫充盈,辦什么都不愁了!
有人很疑問,嘉慶帝給和珅立了二十條大罪,按理來說都可以株連九族了。但他卻只處置了和珅一人,而放過了其他人,這是為什么呢?最明顯的原因,便是嘉慶帝的妹妹,是和珅的兒媳。若真要下詔株連九族,嘉慶帝自己都在其內(nèi)。所以嘉慶帝便知下詔,處置和珅一人。
事實上和珅一直以來都是乾隆帝的棋子,一直以來乾隆對其的寵愛,都是為了能更好的利用他。而和珅自己也知道自己的定位,所以才讓自己的兒子,求取了乾隆的女兒。而乾隆為了安撫住和珅,自然是答應了。事實證明,和珅極有遠見,最終憑此留住了自己的血脈。
嘉慶帝與雍正帝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那就是盛世末年的政局頹勢。康熙晚年,國家吏治腐敗,國庫空虛,雍正40多歲登基,開始了刷新吏治之路,且還開了很多新政策,如火耗歸公等,進而使盛世得以延續(xù)。乾隆晚年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雖然比之更為嚴重,嘉慶30多歲登基,3年后掌權,卻沒有成功的刷新吏治,解決盛世遇到的腐敗問題,盛世就此結束。兩人同樣都采取了措施,而且還差不多,但為什么結局如此不同呢?這就要從兩位施政者來看了!雍正帝是一個不肯墨守成規(guī)的皇帝,面對朝臣擬定的遵循前例的處理方法,世宗經(jīng)常可以采取另一種原創(chuàng)的方式來處理。而嘉慶帝很難超越慣例處理問題。所以雍正帝在面臨弊端的時候,甚至能夠打破慣例,徹底清除弊端,而嘉慶帝卻不能。他的處理方式,往往是不動搖根本。這種處理方式,當然不能從根本上扭轉朝政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