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諸葛亮多次北伐實際上兵力是有多少
對于歷史上的眾多戰(zhàn)役,人們經常會對交戰(zhàn)雙方的兵力進行比較,當然一些夸大的兵力數(shù)字總會把人們弄糊涂。就諸葛亮北伐來說,有數(shù)據(jù)稱諸葛亮北伐時有30萬兵力,但實際上諸葛亮帶領的北伐軍總共只有10萬人。
北伐發(fā)生在三國時期,當時諸葛亮是蜀漢的丞相,他帶領蜀軍向魏國發(fā)動了戰(zhàn)爭。在之前的戰(zhàn)爭創(chuàng)傷后,蜀國調整生息、養(yǎng)精蓄銳,一直在壯大自己的實力,國家兵力達到十多萬。同時,由于蜀地的地理位置優(yōu)勢,蜀軍只需小部分的兵力去監(jiān)視、偵查外部動靜,剩余的大部分兵力可集中于攻打魏國。
當時,魏國一直認為蜀國不足以與之抗衡,所以漸漸放松了對蜀國的警惕。不曾想蜀國攻其不備,率領著十萬大軍前來作戰(zhàn)。在那個時期,魏國與東吳發(fā)生了三次戰(zhàn)爭,所以魏國的主力主要是集中在東部。
至于西部,無論是從主觀還是客觀來說,魏國都無法顧及。這時,諸葛亮帶領十萬大軍來襲,但是魏國的將領并未驚慌失措,反而及時冷靜地分析局勢,做出正確的部署。
最終,十萬大軍的五次的北伐,雖然給了魏國一定的創(chuàng)傷,但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諸葛亮在關中與魏軍作戰(zhàn),而從漢中到關中路途不便,加之軍隊作戰(zhàn)糧草是必備的,所以在糧草運輸上就耗費了一些兵力。加之蜀漢后備能力不足,不能給魏軍一個有力的打擊。所以縱使蜀國擁有十萬兵力,但由于作戰(zhàn)條件及策略的失誤,導致最終北伐失敗。
諸葛亮北伐地圖介紹
諸葛亮,在三國時期擔任丞相。諸葛亮的一生充滿傳奇的色彩,他將自己的精力都貢獻給了蜀漢,后因積勞成疾而逝世,為世人所惋惜。
一提起諸葛亮,我們不得不提起其的北伐之戰(zhàn),諸葛亮的北伐發(fā)生在三國時期,是蜀軍在諸葛亮的帶領下先后向曹魏發(fā)動的戰(zhàn)役。諸葛亮北伐地圖,指的就是諸葛亮五次攻擊曹魏時的路線。北伐是諸葛亮為了統(tǒng)一中原所作出的舉動。
從諸葛亮北伐地圖上看,北伐第一次戰(zhàn)役是其親自率軍向祁山發(fā)動進攻,由于事先沒有防備,導致魏國的南安,天水以及安定都無從反抗,守城將領不少皆投降于諸葛亮。而后諸葛亮派馬謖鎮(zhèn)守街亭,不料卻因馬謖不聽指揮使得街亭失守。第一次戰(zhàn)役以此告終。
從北伐的地圖上看,第二和第三次戰(zhàn)爭是陳式進攻武都、陰平,而諸葛亮則帶兵進攻建威,蜀軍經過奮戰(zhàn)終于順利占領。
之后諸葛亮又發(fā)動了第四次北伐之戰(zhàn),北伐地圖上所顯示的是諸葛亮先是包圍祁山,與司馬軍在上邽之東相遇,可司馬軍卻一直拒不迎戰(zhàn)。后來諸葛亮因為糧草短缺的緣故只能下令軍隊撤退。第五次的北伐之戰(zhàn),是諸葛亮人生最后一次戰(zhàn)役,從地圖上看,諸葛亮先是率軍出了斜谷口,而后在五丈原扎寨,期間雙軍雖有交戰(zhàn),可卻沒有結果。在八月份,積勞成疾的諸葛亮終于病倒,于是決定率軍撤退。
從諸葛亮北伐地圖上可以看出,北伐之戰(zhàn)雖然有五次之多,可諸葛亮只是攻下了兩郡,但是諸葛亮的北伐之戰(zhàn)卻鼓舞了蜀國上下,對著蜀國有著積極的作用。
諸葛亮北伐失敗只因錯殺了此人嗎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國的軍師,可以說蜀國很多戰(zhàn)役都是因為有諸葛亮的智謀才取得了成功,但是諸葛亮五次北伐卻失敗了,并且在第五次北伐的時候死在了路途中,那么諸葛亮北伐失敗是因為什么呢?
有人說諸葛亮北伐失敗只因錯殺了一個人,那么這個人是誰,諸葛亮為什么要殺他呢?又為什么說諸葛亮北伐失敗只因錯殺了此人呢?這個人說起來在三國中也比較出名,就是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這一回中的馬謖。
馬謖的軍事才能非常高,但也因為這一點馬謖剛愎自用,不肯聽別人的建議,導致在街亭一戰(zhàn)中失禮,重點是馬謖在出發(fā)之前還和諸葛亮簽訂了軍令狀,這一失敗,讓諸葛亮即使也很心痛他是一個軍事天才,但依舊還是執(zhí)行軍令,斬了馬謖。當時整個軍中都幫馬謖求情,但還是沒能改變諸葛亮的決定。那么為什么說諸葛亮北伐失敗只因錯殺了此人呢?
其實這只是一種猜測,因為馬謖是軍事上的奇才,就連諸葛亮也不得不承認馬謖的謀略非常高超,重點是馬謖非常年輕,如果諸葛亮不殺了他,馬謖正好可以接任諸葛亮的位置,馬謖死后,蜀國軍事謀略上后繼無人也是北伐失敗的原因之一。
不過這個說法也只是一個推測,如果馬謖不死,其他局面也說不定會隨之改變,到底馬謖活著,北伐能不能成功也不好說,所以說諸葛亮北伐失敗只因錯殺馬謖這個說法也沒有辦法考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