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李蓮英的最后日子 借修頤和園之際建三處私宅

2017-03-05 08:44:02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借修頤和園之際建三處私宅 海淀鎮(zhèn)的居民人人都知道,李蓮英在海淀鎮(zhèn)上有三處宅園:一處在軍機處,一處在碓房居,一處在彩和坊。 但是,一

借修頤和園之際建三處私宅

海淀鎮(zhèn)的居民人人都知道,李蓮英在海淀鎮(zhèn)上有三處宅園:一處在軍機處,一處在碓房居,一處在彩和坊。

但是,一個整天伺候西太后的大太監(jiān),為什么要占據(jù)這么多房產(chǎn),那就眾說紛紜了。有人說,西太后賞他幾處房產(chǎn),好讓他就近有個歇腳的地方;有人說,這是李蓮英結(jié)交貪官、接受賄賂的場所;還有人說,李蓮英腰纏萬貫,在鎮(zhèn)上金屋藏嬌,養(yǎng)著三妻四妾,為了顯威風講排場;也有人說,李蓮英講究情分,這是給兄弟子侄們享樂的窩子。

李蓮英這三處房產(chǎn),到底是何時置辦?為什么會是“狡兔三窟”呢?

李蓮英跟西郊還真有些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他在年幼時進京,早期的落腳點就是頤和園東北墻外的大有莊。那時他父親李玉在此以修鞋為業(yè),李蓮英也因為幫父親干活而得到“皮削李”的綽號。李蓮英凈身做了太監(jiān)后,常年住在頤和園伺候慈禧,后來慈禧還花一萬三千兩銀子在樂壽堂東北方修建了一座介壽堂,專供李蓮英居住。李蓮英自己則在海淀置辦了三座宅園,他死后埋葬在西郊恩濟莊的太監(jiān)公墓。

海淀鎮(zhèn)位于從紫禁城到頤和園的御道上,距御園也不遠,是李蓮英購置宅園的最合適的地點。

軍機處的李蓮英宅園,原來是滿洲軍機章京的外值廬。每次到圓明園值班的幾位滿洲軍機章京,退值后即在此夜宿?;馃龍A明園以后,皇帝不再在御園上朝,軍機章京也不來海淀輪值,此處宅園便荒廢了。

光緒十二年(1886)開始,西太后將焚毀的清漪園改建為頤和園。在仁壽殿南側(cè)修建了軍機處值房,在東宮門外大牌樓西南方、外務(wù)部公所東鄰,修建了兩座四合院,作為滿漢軍機章京的外值廬。原來在掛甲屯的漢章京外值廬七峰別墅,成為軍機大臣鹿傳麟的宅園。海淀軍機處的滿章京外值廬,被李蓮英攫為已有。但李蓮英并不在此居住,而是讓他的兄弟李春圃及其一家住此。直到新中國成立前,李蓮英的后代還住在軍機處五號這座四合院里,此人還曾經(jīng)當過“聯(lián)保長”。

李蓮英另兩處宅園,也是在這同時,即光緒十七年(1891)、十八年弄到手的。他也是未花分文便成了房產(chǎn)的主人。修建頤和園的工程,是由協(xié)助醇親王辦理海軍事務(wù)的奕劻和總管內(nèi)務(wù)府大臣兼管營造司事務(wù)的立山具體操辦的。立山是京城有名的“財神爺”,在官場中很活躍,很會辦事。他為了走李蓮英的門子,求他在西太后面前多說好話,也觀察到李蓮英想在海淀鎮(zhèn)辦房產(chǎn),便調(diào)用修建頤和園的磚瓦木料,建成了另兩處李蓮英公館。

碓房居的李宅,地處海淀臺地西緣,下臨港溝北流的小溪,東距石板御道很近。大門建清水脊門樓一座,門側(cè)立兩尊漢白玉雕石獅和一對上馬石。門前建八字影壁一堵,壁面嵌砌鳳凰百花圖案紋飾,精致而又壯觀。宅園分為中、東、西三路。中路為四進四合院,東路為花園,西路為車馬庫。這處宅院,在新中國成立后成為北京大學的教職工宿舍。

慈禧去世前就散財安排后事

彩和坊這座李公館,大門口有一個“李宅”的木牌,也是內(nèi)務(wù)府大臣立山調(diào)用頤和園磚瓦木料所建。大門坐東朝西,進門南側(cè)為車馬庫,折而北為一座多進式四合院。起脊門樓南向,檐下鑲嵌精致磚雅文房四寶紋飾。進門迎面建青磚懸山式影壁一座,方磚中心鑲嵌鳳凰牡團花,壁垛立面方磚心嵌有鳥戲荷花、菊引鵲躍、松鶴延年、蘭竹棲雀等紋飾,上有百花籃,頂砌密檐磚枋。彩和坊這座宅院由李蓮英胞弟一家居住。

李蓮英雖然沒在彩和坊住過,但這里卻是他死后停靈和辦理喪事的地方。

李蓮英聰敏機警,善伺人意,在清官中頗受西太后的喜愛和信任,幾年內(nèi)便由不諳世事的小太監(jiān)擢升總管太監(jiān),恩賜二品頂戴。在宮中五十余年,怙勢弄權(quán),賣官鬻爵,廣植私黨,干預朝政,內(nèi)自軍機,外至督撫,無不與之結(jié)納。戊戌變法時,構(gòu)陷帝黨及維新派。八國聯(lián)軍侵入北京時,曾隨西太后逃往西安。返回北京后,仍然在新修復的頤和園里,全心伺候“老佛爺”。

在幾十年的漫長歲月中,李蓮英積攢下大量的財產(chǎn)。在河北大城老家,有耕地三十六頃,浮財無算;除去銀號、金店存款外,藏儲于宮內(nèi)的現(xiàn)銀也有三百多萬兩。在戊戌以前,他就把自己的財產(chǎn)分成七股:把地畝按弟兄五份均分;把錢財按七份均分,兩個妹妹同樣有份;另外首飾珠寶每人分到七捧盒。他對侄子們說:“財大禍也大!”提醒他們要時時警惕著。

西太后去世后,李蓮英守孝一百天,以示深深的悼念。他經(jīng)過慎重考慮,把太后歷年賞賜的珍寶,共有七大捧盒,全部獻給了隆裕太后。他說:“這是皇家東西,不應(yīng)該流到民間。奴才我小心謹慎地替皇家保存了幾十年?,F(xiàn)在我年老體衰,乞求離開宮廷。所有這些室物,奉還給主子!”李蓮英的言行,令隆裕太后深受感動,她拒絕了李蓮英離開皇宮到南花園去養(yǎng)老的請求。

為西太后守孝一百天期滿后,在宣統(tǒng)元年(1909)正月底,李蓮英就向隆裕太后磕頭告退。他說:“我前后伺候太后五十二年,蒙太后的恩典,我這輩子報答不了!我離開皇宮以后,要給老太后守孝三年,稍盡奴才一點孝心!”就這樣,李蓮英悄悄地離開皇宮,不再出頭露面。

李蓮英的死是樁謎案。有人說他被仇家所殺。李家的說法是,宣統(tǒng)三年的清明節(jié)前,李蓮英患“鎖喉痢”病,便膿出血去世。在彩和坊公館停靈并辦理喪事。他四月初四日“殯天”,按京城習俗,初六日接三,初七、初八、初九三日開吊,初十日點主,十一日發(fā)引。李家的以“亡人入土為安”為理由,匆匆將其埋葬了。

喪事采用“大破孝”的老例

彩和坊李宅停靈期間,沿用了“拾孝”即“大破孝”的老例。北京“拾孝”的習俗,是在人死了以后,為了同多年的老街坊廣結(jié)善緣,不管認識與否,即便是偶然過路的行人,只要能走進靈棚磕個頭,表示哀悼的意思,便發(fā)給孝服和一頓飯食,包括一頂孝帽、一條孝帶、一件長不及膝的孝衣,還有三個饅頭和一碗粉條肉。所以開吊這三天,靈棚前人來人往,門庭若市。負責維持秩序的人隨時疏導,做到吊唁的人隨來隨走,避免扎堆兒。

前來彩和坊吊孝的人,還有一些達官貴人和李氏的宮內(nèi)老相識。初六日那天,傳來隆裕太后懿旨,按大臣禮恤賞賜治喪銀一千兩。朝廷大臣張勛、姜桂題等頭面人物親來李宅吊唁。與李蓮英同在樂壽堂伺候西太后的“梳頭劉”的夫人、宮女何榮兒,也前來吊孝?!笆犷^劉”名叫劉德盛,是專為西太后梳頭的太監(jiān),是李蓮英的徒弟。世人傳言李蓮英以善梳新髻得慈禧太后寵信,由小太監(jiān)擢升總管,全是無根據(jù)的猜測和訛傳。劉德盛因慈禧太后一句話而娶樂壽堂宮女榮兒為妻,害得容兒與這個太監(jiān)終生相伴,守了一輩子活寡。劉德盛接到李蓮英的妹夫、內(nèi)務(wù)府郎中白來曾(壽山)派人送來的報喪帖子,不忘師傅舊恩,因重病在床無法行動,便請夫人何榮兒到海淀鎮(zhèn)來吊孝。

何榮兒在事后回憶說:“出殯是在彩和坊。大清朝已是殘燈末廟了。尤其是李大總管,老太后一死,沒有多大權(quán)勢。家里的子侄又怕招惹是非,所以喪葬從簡。在海淀彩和坊辦事,就是怕在城里頭招搖。不過為安撫當?shù)馗F人,也為了百年之后塋地的安全,采取了大破孝t……有名的拾孝,沒有很大的財力、人力是辦不到的。不過這樣做相當露臉,也相當收買人心。他的孝事很快就收場了。”她還說:“李蓮英死,我只開吊去過一趟。因為當時老劉生病,我是代他去祭奠一番的。又因為李家女客人很少,我也不愿意在那里出頭露面,坐車去坐車回,草草應(yīng)酬了事。讓人體會得出來,他家待人冷冷清清,似乎神不守舍?!?/p>

李蓮英埋葬在海淀鎮(zhèn)西南十多里的恩濟莊太監(jiān)公墓。這座始建于雍正正十二年(1734)的欽賜公墓,占地460多畝,埋葬著2700多位太監(jiān),是中國最大的太監(jiān)墓園。李蓮英墓位于墓園西部,占地20多畝。不過,文化大革命期間,李蓮英墓被打開,里面只有頭,沒有尸身。

李蓮英胞弟之孫李瀛洲和弟兄們將李蓮英安葬后,一直住在彩和坊李宅。在這里娶妻生子,撰寫文章,出版期刊,度過了余年。新中國成立后,這里成為海淀區(qū)衛(wèi)生局的辦公地點。如今開辦了一家餐飲娛樂企業(yè)。原有的三進四合院格局和主要建筑,大體保留完好,磚雕影壁上的牡丹團花展現(xiàn)如故。東部的花園早已毀棄了,現(xiàn)在也添建了三進院落。

彩和坊李宅這座古樸的宅園,在1999年被定為海淀區(qū)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記載著一位清代宮廷人物發(fā)跡、顯赫、衰微的人生道路和中國宦官制度的存在及消亡的歷史。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