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劉秀是中國歷史上最完美的帝王?
劉秀所在的漢代是中華文明的青年期,英雄氣概十足,就是司馬遷這種文人都有一種英雄情節(jié),輕生死,重大義。所以說項羽作為一個失敗者得到更多的同情,所以說朱家郭解這種黑社會大哥能寫進史書,就連朝廷重臣、勛貴苗裔的竇嬰都有一股俠氣。區(qū)區(qū)兔子哥張騫敢通西域,平平奴隸人衛(wèi)青大破匈奴,這些人崛起的故事代表了一種敢為的氣概。到了西漢末,王莽篡漢,出英雄的環(huán)境又碰上了出英雄的時代,劉秀這樣的人想不成為英雄的都難。
青年的劉秀雖然在現(xiàn)在看來也是正處級干部家庭出生的官二代,但是可惜的是這個父親在他九歲的時候就去世了,劉秀兄弟姐妹只好依靠叔父撫養(yǎng),徹底成為平民。九歲的孩子加上寄居人下,所以劉秀沒成為兄長劉縯那種顧盼自雄的個性,反倒在耕田上表現(xiàn)出眾。但是劉秀這個半屌絲心里有一個小秘密——“仕宦當作執(zhí)金吾,娶妻當?shù)藐廂惾A?!备F小子相當“兩千石”的北京衛(wèi)戍區(qū)司令兼北京公安局局長,想娶白富美的代表新野首富的女兒——“南陽小姐”陰麗華,做夢呢吧?雖然這種夢每個男人都可能做過,但是敢把夢作為目標的男人才是大男人真英雄。
新莽末年,天下大亂,一直干著宋江勾當,逐漸成為這支小家族家主的劉縯終于決定起兵了,看著他長大的叔父劉良對這個混小子的想法不意外,但是他意外的是心目中一向乖巧的劉秀竟然也要造反。劉良不淡定了,劉秀卻淡定的告訴他,我們反了您也脫不了干系,上陣父子兵不如咱們一起干了吧。于是內(nèi)心也不安穩(wěn)的劉良也全家上陣。
兩漢王朝是中國唯一不因皇室施政不當而滅亡的朝代,整個帝國從老百姓到高官都對大漢皇室有一定感情,后來的劉備之所以能從一個鞋廠廠長兼員工混成三分之一的開國皇帝和他漢室宗親的身份有決定關系。甚至再后的匈奴劉氏也照貓畫虎,說自己要恢復漢室。順帶多說一句,周代商,我以前分析過,是小代大,下克上,所以周朝極力渲染紂王的殘暴,而且完善所謂的夏朝(其實是部落)的故事(參看所謂的桀的故事),以此證明我大周不是第一個代天的人,夏殘暴商滅之,商殘暴所以周滅之。
但是事實上,周人的智商有限,編造的故事都是一樣的,請看商滅夏和周滅商的歷史記載,像不?所以周朝建立之后極力褒揚禮法,這就是周禮的來歷。這套很管用,但是秦國這幫人可不管這些,沒經(jīng)過宣傳周的殘暴(宣傳也沒人信,諸侯都不跟你一條心)直接滅了周,所以秦在諸侯中有了殘暴的名聲。
當然六國貴族們也不是好鳥,以前他們不把別人當人,后來始皇帝滅了六國,也不把他們當人,他們心里不平衡啊,以前是7個人養(yǎng)7頭豬,你嬴政當了皇帝竟然改成1個人養(yǎng)13頭豬,這還了得?所以他們開始稱呼秦為暴秦,這言簡意賅的稱呼“豬”可起不來。再到陳勝吳廣時候暴秦就成了專有名詞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秦失是前提,所以給了漢王朝建立的合法性,之后的朝代,因為曹操父子“篡”的惡劣影響,江湖也就再沒有了道義!不管你失還是不失,有機會干你就干你。
說回西漢末年,劉良的人脈,劉縯的積累,加上他們漢室宗親的大義名分,這支小小的舂陵兵(秦末群雄逐鹿,群雄太多了,尤其是以地方豪杰為首,所以各種字號的部隊習慣以地名為名,習慣延續(xù)了整個漢代)開始嶄露頭角。但是起義隊伍都是失敗中成長起來的,秋收起義部隊強攻長沙就差點滅了。
這支舂陵兵也是,強攻宛城,是役,劉仲(劉秀的二哥,劉秀男子中老三,全算上老五)戰(zhàn)死,劉元(劉秀的二姐)、劉秀叔母(劉良妻)等均死于亂軍。無奈的殘兵敗將們只好投奔了綠林軍,開始了創(chuàng)業(yè)的過程,這個過程我懶得說了,大概和其他馬上皇帝的過程沒什么兩樣,大概就是和綠林一起滅王莽,然后自己到河北發(fā)展地盤,然后等綠林赤眉狗咬狗,最后出來擺平一切。
所謂的昆陽大戰(zhàn)等等無非也就是渲染劉秀的智勇雙全,但是話說回來哪個開國皇帝不是智勇雙全?何況你一個中興之君,只能算四分之三個開國皇帝。這期間需要說的是,劉秀最佩服的哥哥,自小就有大志的劉縯被更始帝劉玄殺害了。只想給哥哥當個衛(wèi)戍司令的劉秀被迫抗起了這班兄弟的大旗,真正顯露出一名大哥的風范。最后定鼎江山,成為一代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