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親哥兒子亡國投靠番國后最后被滅門的皇帝
北燕(407年-436年)是五代十六國時期的一個短命國家,第二任皇帝坐了五年江山就完蛋了。北燕的創(chuàng)立者馮跋還是有點本事的,不僅滅了后燕,還在位二十多年,“仕途”一直比較順利,但是到老年的時候出了狀況,眾多老婆之一宋夫人趁他病重,想廢掉太子馮翼,立自己的兒子馮受居。
消息傳到馮跋他弟馮弘耳朵里,身為驃騎大將軍的他不干了,帶人沖進皇宮興師問罪。他本來是想找宋夫人,結(jié)果誤闖他哥馮跋的臥室,病得不輕的馮跋哪里受得了這般驚嚇,當(dāng)場被嚇?biāo)?。他哥的死讓他頓時來了靈感:干脆順便廢掉太子自己繼位,豈不是更好?于是他廢掉太子,“擁戴”自己做了皇帝。為了斬草除根,馮弘殺了一百多個侄子。
邊殺邊想:哥?。∧銊e怪我殺你這么多兒子,要怪就怪你太能生了,生了一百多個,你以為你是那啥??!
做了皇帝之后,才知道皇帝不好當(dāng)。如果歷史給他一個感嘆的機會,他一定會感嘆自己生不逢時,因為他在位期間,正值北魏太武帝拓跋壽執(zhí)政時期,這個野心勃勃的牛人,滅掉柔然后就把目標(biāo)對準(zhǔn)了馮先生的北燕,多次打得他滿地找牙。馮先生說別打了,再打牙都掉光了,我投降還不行嗎?不行!連投降都沒門,這也太沒天理了吧?早已存了滅燕之心的拓跋壽,就是不答應(yīng)馮先生的投降請求。馮先生無奈,想找個幫手,便向南朝的劉宋“稱藩奉貢”,乞求“蔭護”,但基本上無濟于事,這個幫手也是武功平平,能保住自己不挨打就不錯了,何況遠水解不了近渴。馮先生要哭了,為了讓北魏放他一馬,他不僅主動提出給北魏進貢物品,還要把兒子送去做人質(zhì),可是人家還是不答應(yīng)——你北燕已是我砧板上的肉,我憑什么答應(yīng)?
面對北魏的進逼,北燕朝野內(nèi)外都喪失了斗志,被逼到墻角的馮弘不得不使出“絕招”,帶領(lǐng)國民投奔高麗。
此次投奔,被譽為“史上最壯觀的一次大逃亡”,逃亡的隊伍浩浩蕩蕩,前后綿延八十余里。隊伍中除了拖家?guī)Э诘陌傩?,還有全副武裝的士兵,當(dāng)然也包括垂頭喪氣的馮先生。
話說這個高麗,當(dāng)時是北燕的附庸,相當(dāng)于北燕是高麗的老板,老板混不下去了,要來投奔他,高麗自然是滿口答應(yīng),收留了老板和他帶來的人。而這個高麗,此前就曾幫了老板一把,借兵兩萬給北燕,聯(lián)合抵御北魏的進攻,但仍然打不過人家,馮先生絕望了,就發(fā)生了焚燒宮殿,舉國投奔高麗的事。
馮泓投奔高麗后,高麗王繼續(xù)對他不錯,北魏要求高麗引渡馮泓,被高麗拒絕:何必把人往死里逼呢?我們都服了,讓你做老大總可以吧?
可是這個馮泓,時間一長腦子就進了水,寄人籬下的他居然“素侮高麗”,對高麗派來伺候他的人,想賞就賞想罰就罰,就像在北燕當(dāng)皇帝時一樣,“政刑賞罰,猶如其國”。
高麗王心里很不爽:我去,一條落水狗,耍什么威風(fēng)?你以為你還是皇上???你是皇上,我是啥?在我的地盤撒野,有冇搞錯!把伺候你的人撤了,看你還怎么耍威風(fēng)!高麗王一不做二不休,還抓了馮泓的太子當(dāng)人質(zhì)。馮泓心想我還是走吧,這人如此對待我,再呆下去還有啥意思?這時他再一次想到了南朝的劉宋,派人告知劉宋,希望到他那兒去,你還別說,這馮泓雖然下山之虎不如犬,人緣還不錯,至少這個劉宋沒有想拋棄他,下令高麗把馮泓送去。
這下徹底完了,高麗王被徹底激怒——想怎么使喚就怎么使喚,在你們眼里,我成什么東西了?
等著吧,老子這就給你送來!于是對馮泓來了個滿門抄斬。
俗話說“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頭”。
這位不僅不低頭,還想把頭抬得更高,豈有不碰頭之理?此一時彼一時,如此簡單的道理都不明白,腦袋也就要搬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