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預言是“天子之母”卻淪為紡織女
說到呂雉,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心狠手辣的女人,但與這個處處勾心斗角的女人想必,另一個女人的顯得就相對低調(diào)多了,而這個女人的結局也就更幸運了。
薄姬出身貧寒。她對她的父親幾乎沒有記憶。秦朝時候,一個來自吳地的薄姓男人,愛上了魏國宗室的遠房親戚之女魏媼,沒有明媒正娶,魏媼懷孕了,生下一個女孩,這就是薄姬。薄姬的父親很快去世了,魏媼一人帶著薄姬,生活過得很苦,上頓不接下頓,看慣了世態(tài)炎涼,歷盡了人間苦難,艱苦的生活磨練了薄姬的意志,她貌不驚人,卻很高貴,她衣不華麗,卻很得體,她就像一顆閃亮的珍珠,就是在一萬人之中,你第一眼也能看到她。在艱辛的生活中,是薄姬帶給她母親莫大的快樂,是薄姬的堅強使魏媼看到了希望。
秦朝末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xiāng)起義,各地諸侯紛紛響應,魏國貴族魏豹在魏國起兵。魏媼看到天下大亂,薄姬已經(jīng)出落成一個大姑娘了,很不安全,魏豹深得人心,日后應該有所作為,就把薄姬送給了魏豹。
后來有一位很著名的星象家、相士名叫許負,魏媼請她來給女兒薄姬相面,看她能否在魏宮中出人頭地。誰知道這許負一見薄姬,頓時大驚失色,道:“何止是在小小王宮出人頭地那么平常?她日后還要生下天子,成為世間第一貴婦人!”
這話一說出來,魏媼簡直心花怒放。而魏豹聽說薄姬竟然還有這等遠大前途,更是喜上眉梢,于是魏豹立即背棄自己和漢王劉邦所訂的攻楚盟約,轉而在楚漢之間中立起來,隱隱然有坐山觀虎斗,想收漁人之利吞并天下的意思。魏豹壓根就沒有想到,薄姬雖是“天子之母”,自己卻沒有“天子之父”的位份。
魏豹背約,令劉邦怒火中燒,這一下氣得,連項羽都先放在一邊了,趕著就派韓信率兵,誓要先滅了兩面三刀的魏豹不可。魏國兵敗如山倒,魏豹天子夢未圓,自己辛苦打下的“魏國”倒先成了漢王劉邦的一個郡。
戰(zhàn)敗之后,劉邦深知魏豹的為人和勇敢,他并沒有殺掉魏豹,派魏豹防守滎陽,但是把薄姬留在了后方,事實上成了人質。項羽的楚軍圍攻滎陽,劉邦的將領周苛認為魏豹曾經(jīng)反叛,很不可靠,就殺掉了魏豹,后來滎陽城破,周苛被殺。此時,劉邦沒有必要照顧薄姬了,把薄姬送到了軍隊里的紡織作坊中,薄姬失去了自己的愛人、土地和權勢,成為了一個官家奴隸,被別人呼來喚去,連打再罵,像狗一樣活著,連她的母親也憂郁而死,薄姬那顆貴的心靈仿佛被揉成了面團,又被切成了菜餡,薄姬深悔不該讓魏豹反叛劉邦,一再譴責自己的急躁和莽撞。
后來劉邦也聽說了這個“當生天子”的薄姬,他來到紡織作坊。此時的薄姬衣衫襤褸,疲憊不堪,但是掩不住她高貴的氣質。于是劉邦對這個身著衣衫襤褸的美麗女人產(chǎn)生了興趣,薄姬被接近了后宮。薄姬以為進了后宮就是絕處逢生,著實高興了好一陣子,以為自己“日后要生下天子”的預言馬上就要實現(xiàn)了,可劉邦卻把她忘得一干二凈,別說召幸。
這時劉邦身邊有兩個妃妾經(jīng)常在一起嘲笑薄姬的霉運。一次恰巧被劉邦聽到了,劉邦覺得薄姬真可憐,于是當晚召薄姬前來侍寢。就是這樣唯一的機會,薄姬懷孕了,生下了兒子劉恒。當時的漢宮充滿了陰云殺機,呂后和兒子太子劉盈為一方,寵妃戚姬與兒子趙王如意為另一方,明爭暗斗,危機重重。薄姬和兒子小心翼翼地在夾縫當中生存著。
孤寂的薄姬在長達八年的時間里,默默無聞地僻處掖庭一角,撫養(yǎng)著劉恒。由于極其不受寵愛,偏偏又生了兒子為諸寵姬所妒,薄姬的處境可想而知。漸漸地,她養(yǎng)成了謹小慎微、凡事忍讓的態(tài)度,就連照制度派來侍侯她的宮女,她都不敢得罪。在劉邦的后宮中,薄姬母子幾乎成了“好欺負”的代名詞。
這樣的處境,當然是苦惱的,但是世事就是那么翻云覆雨,難以預料。劉恒八歲這年,是漢高祖十二年,就在四月甲辰,他那高高在上、幾乎不曾多看他一眼的父親劉邦去世了。大權獨握的太后呂雉雖然對戚姬進行了殘忍的報復,對薄姬的態(tài)度卻非常公正。這當然是因為薄姬為人小心謹慎,更是因為薄姬和她一樣,沒有得到丈夫劉邦應該給予的善待,除了人生經(jīng)歷和身份頭銜略有差距,在被丈夫冷淡這方面,呂雉覺得自己與薄姬多少有點同病相憐。正因此,薄姬意外地得到了呂雉特別的恩遇:薄姬被呂雉送往兒子劉恒的封地,不但讓她母子團圓,更給予她“代王太后”的稱號,使她成為大漢王朝僅次于呂雉的貴婦人。
后來呂雉死了,由于呂雉生前孜孜不倦的“除苗”工作,此時劉邦的兒子們,只剩了代王劉恒和淮南王劉長了。齊王劉襄一系雖然在鏟除呂族方面立下了首功,但是他們畢竟是孫輩,而且他們還有一個兇悍無比的舅父——誰也不想再侍侯一個換湯不換藥的陰狠外戚家族。劉長他媽家的親戚為人也不比劉襄家的好多少,只有代王劉恒之母薄氏家族,一向以克己謹慎聞名于世。一比之下,大臣們立刻拿定了主意。
這樣一來,皇帝的龍袍,就如同一塊大餡餅,向遠在晉陽與世無爭的代王劉恒頭上砸來,他成為大漢王朝的第五任皇帝。劉恒即位后,封自己的母親薄姬為皇太后。
薄姬當上皇太后之后,以高貴的氣質、高尚的品德、謹慎的態(tài)度、寬容的作風,開創(chuàng)大漢后宮輔君、愛君、不干預政務之先河,成為兩漢時期后宮楷模,她是文景之治的真正開創(chuàng)者,是漢文帝時期大漢江山權力的最終掌握者。此時,薄姬母儀天下。
薄太后家里沒有什么人,弟弟薄昭是漢文帝的功臣,后來封侯。漢文帝深知他的母親深愛的是魏豹,就以薄太后的母親出身魏氏為由,提拔重用了很多魏豹的宗族后人,算是對薄太后的安慰,也算是劉氏家族對魏氏家族的補償。
回顧薄姬的一生,是非??部赖?,毫無樂趣可言的。但是,上天對她還是公平的,她生了一個世上數(shù)一數(shù)二的孝順兒子。在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的二十四孝故事里,漢文帝劉恒排第二,僅次于舜帝姚重華。據(jù)說,薄氏成為皇太后之后,漢文帝以皇帝之尊,仍然對母親孝順如初。薄太后曾經(jīng)生了一場重病,輾轉遷延達三年之久。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然而劉恒卻打破了這句話,在三年之中,他每天都要看望母親,常常衣不解帶不眠不休地陪伴在旁邊,凡是御醫(yī)送來的湯藥,劉恒都要親口嘗過,確認無誤之后,才放心給母親喂下。文帝在位二十三年,一直都對母親盡為子之道。
呂雉死后和劉邦合葬在了一起,而此時的薄姬卻贊同這樣的做法。為什么呢?因為,雖然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呂雉是一個狠毒的女人,但是對于薄姬來說,呂雉卻不啻于是她的恩人。因此能夠與劉邦合葬的始終都是呂雉,薄姬不但沒有在權傾天下之后,將呂雉的棺槨從劉邦陵中遷出,更沒有將自己以“文帝生母”的身份擠進劉邦陵。她始終認為,呂雉才是丈夫真正的妻子。薄姬陵一如薄姬生前的為人,恪守著自己姬妾的身份,守護在兒子劉恒的身邊,隔河遠望丈夫劉邦和呂雉的合葬陵。
公元前157年,文帝先于薄太后離開人世。臨終時,他對于讓母親“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不孝”深為抱憾,反復囑咐妻子竇皇后和兒女們一定要對薄太后盡孝。為了彌補這個缺憾,劉恒要求將自己的陵墓照“頂妻背母”的方式安置方位。兩年后,薄太皇太后去世,竇太后謹遵丈夫的心愿,將婆婆落葬在劉恒霸陵的南方,仿佛劉恒背著母親的樣子。
不得不說,薄太后的一生活的也是挺精彩的,她雖然沒有呂雉那樣的權利,也沒有戚夫人那樣的絕色容顏,但是她卻活得逍遙自在。她為人低調(diào)、與世無爭,這樣的性格也讓她培養(yǎng)了一個“二十四孝”好兒子,把她關心的無微不至,也許在后宮中平平淡淡度過一生才是她最好的歸宿,所以我認為薄姬才是在宮斗中笑到最后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