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襄公的仁義之師到最后戰(zhàn)敗 竟郁郁而終!
春秋霸主齊桓公死后,齊國發(fā)生內(nèi)亂,宋國襄公于是就通知各國諸侯,請他們共同護送公子昭到齊國去接替君位。但是宋襄公的號召力不大,多數(shù)諸侯把宋國的通知擱在一邊,只有三個小國帶了點人馬前來。宋襄公率領(lǐng)四國的兵馬打到齊國去。齊國一批大臣一見四國人馬打來,迎接公子昭即位,這就是齊孝公。齊國本來是諸侯的盟主國,如今齊孝公靠宋國幫助得了君位,宋國的地位就自然提高了。宋襄公雄心勃勃,想繼承齊桓公的霸主事業(yè)。這次他約會諸侯,只有三個小國聽從他的命令,幾個中原大國沒理他。宋襄公想借重大國去壓服小國,就決定去聯(lián)絡(luò)楚國。他認為要是楚國能跟他合作的話,那么在楚國勢力底下的那些國家自然也都歸服他了。他把這個主張告訴了大臣們,大臣公子目夷不贊成這么辦。他認為宋國是個小國,想要當盟主,不會有什么好處。宋襄公哪里肯聽他的話,他邀請楚成王和齊孝公先在宋國開個會,商議會合諸侯訂立盟約的事。楚成王、齊孝公都同意,決定當年七月約各國諸侯在宋國開會。
到了七月,宋襄公駕著車去開大會。公子目夷說:“萬一楚君不懷好意,可怎么辦?主公還得多帶些兵馬去。”宋襄公說:“那不行,我們?yōu)榱瞬辉俅蛘滩湃ラ_會,怎么自己倒帶兵馬去呢?”公子目夷怎么也說不服他,只好空手跟著去。果然,在開大會的時候,楚成王和宋襄公都想當盟主,爭鬧起來。宋襄公氣呼呼地還想爭論,只見楚國的一班隨從官員立即脫了外衣,露出一身亮堂堂的鎧甲,一窩蜂地把宋襄公逮了去。后來,經(jīng)過魯國和齊國的調(diào)解,讓楚成王做了盟主,才把宋襄公放了回去。宋襄公回去后,怎么也不服氣,特別是鄰近的鄭國國君也跟楚成王一起反對他,更加使他惱恨。宋襄公為了出這口氣,決定先征伐鄭國。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出兵攻打鄭國。鄭國向楚國求救。楚成王可厲害,他不去救鄭國,反倒派大將帶領(lǐng)大隊人馬直接去打宋國。宋襄公沒提防這一著,連忙趕回來。兩軍分別在泓水的兩岸,駐扎下來。兩軍隔岸對陣以后,楚軍開始渡過泓水,進攻宋軍。公子目夷瞧見楚人忙著過河,就對宋襄公說:“楚國仗著他們?nèi)硕啾鴱姡滋於珊?,不把咱們放在眼里。咱們趁他們還沒渡完的時候,迎頭打過去,一定能打個勝仗。”宋襄公說:“不行!咱們是講仁義的國家。敵人渡河還沒有結(jié)束,咱們就打過去,還算什么仁義呢?”說著說著,全部楚軍已經(jīng)渡河上岸,正在亂哄哄地排隊擺陣勢。公子目夷心里著急,又對宋襄公說:“這會兒可不能再等了!趁他們還沒擺好陣勢,咱們趕快打過去,還能抵擋一陣。要是再不動手,就來不及了?!彼蜗骞焸渌f:“你太不講仁義了!人家隊伍都沒有排好,怎么可以打呢?!辈欢喙し?,楚國的兵馬已經(jīng)擺好陣勢。一陣戰(zhàn)鼓響,楚軍像大水沖堤壩那樣,嘩啦啦地直沖過來。
宋國軍隊哪兒擋得住,紛紛敗下陣來。宋襄公指手畫腳,還想抵抗,可是大腿上已經(jīng)中了一箭。還虧得宋國的將軍帶著一部分兵馬,拼著命保護宋襄公逃跑,總算保住了他的命。宋襄公逃回國都商丘,宋國人議論紛紛,都埋怨他不該跟楚國人打仗,更不該那么死搬打法。宋襄公揉著受傷的大腿說:“依我說,講仁義的人就應(yīng)該這樣打仗。比如說,見到已經(jīng)受了傷的人,就別再去傷害他;對頭發(fā)花白的人,就不能捉他當俘虜?!惫幽恳臍鈶嵉卣f:“打仗就為了打勝敵人。如果怕傷害敵人,那還不如不打;如果碰到頭發(fā)花白的人就不抓,那就干脆讓人家抓走?!彼蜗骞芰酥貍?,加上受氣,過了一年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