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自古皇帝多風流 揭秘慈禧的獲寵之路

2017-04-27 14:19:42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咸豐二年二月十一日(1852年3月31日),那拉氏被封為蘭貴人。五月初九日(6月26日),18歲的那拉氏正式入宮,住在長春宮。這長春宮的正殿高懸著

咸豐二年二月十一日(1852年3月31日),那拉氏被封為蘭貴人。五月初九日(6月26日),18歲的那拉氏正式入宮,住在長春宮。這長春宮的正殿高懸著乾隆帝的御筆匾額,上書“敬修內(nèi)則”四個遒勁有力的大字,似在告誡后宮妃嬪要嚴格遵照祖宗家法行事,謹慎地規(guī)范自己的一切言行。蘭貴人看到這四個字做何感想呢?這位爭強好勝的年輕女子是不會受任何規(guī)條約束的。她想的是如何不擇手段地攫取到更高的權(quán)位。

但是,談何容易。清代后宮妃嬪有嚴格的等級限制,皇后以下的妃嬪共分七級:第一級是皇貴妃,第二級是貴妃,第三級是妃,第四級是嬪,第五級是貴人,第六級是常在,第七級是答應(yīng)。以上統(tǒng)稱內(nèi)廷主位。當時,慈禧只是一個貴人,是第五級。慈禧對她這個地位,很不滿意。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但她深知,不能過于著急,要一步一步來,一個等級一個等級地去爭取。實踐證明,慈禧的努力沒有白費,經(jīng)過二年的努力,她晉為懿嬪;又過二年,晉為懿妃;再過一年,晉為懿貴妃。

也就是說,只經(jīng)過短短五年的時間。慈禧便由第五級的蘭貴人躍升為第二級的懿貴妃了。此時的慈禧已經(jīng)22歲了。在咸豐帝的眼里,她是越發(fā)美麗了。慈禧在眾多的妃嬪中脫穎而出,固然有天賜的自然機緣,但也不能否認獨造的人為因素。從某種程度講,這獨造的人為因素正是天賜的自然機緣的前提。在妃子如林、宮女如云的宮廷內(nèi)部,一個年輕的妃子要想盡快超升,只有獲得皇帝的青睞和寵幸。那么,蘭貴人是怎樣獲得咸豐帝寵幸的呢?這要先從咸豐帝談起。

咸豐帝是個悲劇人物,他是個憂患皇帝和風流天子。咸豐帝生于道光十一年六月八日(1831年7月16日),死于咸豐十一年七月十七日(1861年8月22日)。他18歲當皇帝,31歲病死,在位約12年。說他是憂患皇帝,是因為他在位的12年,在他看來,沒有一天是平安無事的。對咸豐帝來講,內(nèi)憂外患無一日不在。內(nèi)憂是指以太平天國為首的全國性的農(nóng)民大起義。1851年1月11日,在洪秀全38歲生日這天,拜上帝會宣布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而此時,咸豐帝即位剛剛8個月。這對年僅18歲的青年皇帝咸豐是個沉重的打擊。

咸豐三年三月二十九日(1853年5月6日),太平軍攻入南京,改南京為天京,定天京為太平天國首都。太平天國起義歷時14年,遍及18省,幾達大半個中國。咸豐帝死后三年,這個大起義才被鎮(zhèn)壓下去。也就是說,太平天國大起義伴隨了咸豐帝一生。外患是指英、法、俄、美諸列強醞釀與發(fā)動的侵略中國的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1856年諸列強發(fā)動了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在這之前,戰(zhàn)爭就已處于醞釀階段,然后步步升級。他們先攻廣州,次攻天津,再攻北京,直逼得咸豐帝北逃熱河。

一個年輕皇帝,對內(nèi)要對付中國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歷時最久的一次農(nóng)民大起義,對外要對付武裝到牙齒的英、法、美、俄等世界上幾個最大的資本主義強國的侵略,他感到力不從心,捉襟見肘??梢哉f,一個年輕而軟弱的皇帝遇到了復(fù)雜且艱難的局勢。不僅如此,咸豐帝還是個不爭氣的風流天子。面對風云變幻的局勢,他一籌莫展,便開始追求聲色,貪圖玩樂了。他即位之初,年輕氣盛,也想干一番大事業(yè),挽救岌岌可危的清王朝的統(tǒng)治。

那拉氏之所以得到了咸豐帝的寵幸,是有原因的。從長春宮院內(nèi)戲臺看長春宮。慈禧剛?cè)雽m時就住在長春宮。一是姿容超群,美貌無雙。她是天生麗質(zhì),無與倫比。她自己曾得意地對別人說:“入宮后,宮人以我美,咸妒我,但皆為我所制?!泵赖皆馊思岛薜某潭?,可見有多么美了?!妒~野聞》記載了咸豐帝迷戀那拉氏的情景:“當文宗(咸豐帝)初幸慈禧之日,頗有惑溺之象,《長恨歌》中所謂'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者,仿佛似之?!贝笥刑泼骰蕫勰綏钯F妃的浪漫味道哩!

華麗的長春宮東稍間。二是聰明伶俐,善體人意。智慧卓犖不凡,性格機敏善變。這為那拉氏邀得專寵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契機?!稘M清外史》記道:“少而慧黠?!薄肚灏揞愨n》記道:“有機智,遇事輒先意承旨,深嬖之。”《慈禧外紀》記道:“以己之聰明智慧,遂蒙帝寵?!迸c手握生殺大權(quán)的皇帝相伴,要想獲得寵幸,善于揣摩皇帝的深層思想是必備的能力。那拉氏正具有這一特殊的能力。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