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哪位文臣武將的外號最有氣勢?
外號最初見諸先秦史籍《呂氏春秋 簡選編》:“夏桀號‘移大犧’,謂其‘多力能推牛倒也’。先秦以后的史籍記載人物的外號逐漸增多。《三國志》所記載的人物外號就有百余個,涉及人物數(shù)一百余個,或一人一號,或一人數(shù)號,或數(shù)人一號。筆者認為,三國時期與其它時期的外號并無明顯不同,亦無高下之別,清雅者有之,粗鄙者亦不少見?,F(xiàn)從中摘錄若干 ,以窺一斑。
《三國志 卷八》記載,張陵”造作道書以惑百姓,從受遣者出五斗米,故世號‘米賊’。張陵是東漢末年雄據(jù)漢中三十余年的農(nóng)民起義領袖張魯?shù)淖娓?,他在傳道時,以收從道者五斗米,而被人稱為“米賊”,其所創(chuàng)立的天師道又稱五斗米道。
《三國志 卷九》注引《魏略》記載:“夏侯淵與惇俱為將軍,軍中號惇為‘盲夏侯’”。惇指夏侯惇,是夏侯淵的族兄,在征伐呂布時被箭射傷左眼,所以人們以“盲夏侯”來區(qū)分兩位夏侯將軍。夏侯惇非常討厭別人這樣稱呼他,以至“每照鏡則怒,輒撲鏡于地。”
《三國志 卷十三》記載:軍中許褚力如虎而癡,故號曰“虎癡”。許褚力大如虎并非夸張,年青時曾倒拖牛尾行走百十步,但說許褚癡則未免失之偏頗。一次,曹操的堂弟征南將軍曹仁來朝,在宮殿外遇見許褚,負責侍衛(wèi)的許褚為避嫌而謝絕了曹仁的邀請。后來有人對許褚說:“征南宗室重臣,降意呼君,君何推辭?”許褚回答說:“彼雖親主,外藩也,褚乃內(nèi)臣,眾談足矣,入室何私乎?”因此,陳壽稱許褚“謹慎奉法,質(zhì)重少言?!庇纱丝梢?,“虎癡”并未全面地反映許褚的性格特征。
華歆,曾任魏國御史大夫、相國等職,因其酒量特大,“至石余而不亂”,被人稱之為“華獨坐”,華歆還與邴原、管寧并稱為“一龍”。
此外,荊州刺史劉表雖有“人俊”美名,但因其“外寬內(nèi)忌,好謀無決,有才不能用,聞善不能納”,而被人譏為“笑談客”。諸葛亮雖然“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但卻“躬耕隴畝”,蟄居南陽,因而被人稱之為“臥龍”,周瑜年青瀟灑,24歲時即官拜中郎將,被譽為“周郎”??傊?,人物外號雖不能全面反映其真實面目,但可以從某一個側面管窺人物個性、品行及外貌。因此,研究、評價歷史人物不應忽視人物的外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