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諸葛亮死因 終敗在體力上 事必躬親致積勞成疾

2017-04-27 14:34:28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三國演義中,處處都是謀略,尤其是諸葛亮,料事如神,智謀過人,成了智慧的化身。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諸葛亮心愿未遂,就早早地病故了。唐

三國演義中,處處都是謀略,尤其是諸葛亮,料事如神,智謀過人,成了智慧的化身。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諸葛亮心愿未遂,就早早地病故了。唐代偉大詩人杜甫,曾感慨道:出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是啊,一個智慧人物,竟抱憾而死,實在令人遺憾。

自出山歸劉備以后,諸葛亮處處展示的,都是謀略,他一生多是靠謀略勝敵。用智用謀克敵制勝,是諸葛亮的特長,在眾多的三國英雄中,他能夠拼出一片天地,靠的也是智謀,他甚至欲用一身的智慧謀略,謀取天下。然而,與眾多的英雄相比,他的體力,卻有著很大的劣勢,在三國演義中,我們看到,諸葛亮在指揮作戰(zhàn)時,都是被人用車推著的。

與司馬懿五丈原對峙時,諸葛亮重病纏身,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智謀方面,他每每算在司馬懿前面,至少勝過司馬父子一籌,但在體力方面,就熬不過司馬懿了。司馬懿也正是瞄準了這一點,故意采用拖延戰(zhàn)術(shù),堅守不出,硬是把諸葛亮耗死在五丈原。諸葛亮再有能耐,連活的力氣都沒有了,憑什么勝過別人呢?

可見,他最終敗在自己的體力上,若能夠再多活十年,雖一兩次戰(zhàn)役敗于司馬懿,憑他的智慧謀略,也會休戰(zhàn)調(diào)整,以期從別的方面謀取魏國。

諸葛亮之所以急著用兵伐魏,在有生之年恢復漢室,一統(tǒng)天下,也正是因為他覺出了自己的體力不可能支撐太久。

然而,事與愿違的是,在體力、國力不支的情況下,越是求勝心切,越是于己不利。

智慧的諸葛亮不是敗給了別人,而是敗給了自己的體力,這令人惋惜的同時,也讓人深思。健康對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很多人沒能夠走到一定的高度,不是因為不夠聰明、不夠智慧,而多是因為體力健康方面出現(xiàn)了問題,從而限制了他們的發(fā)展。一個身體弱的人,經(jīng)常頭痛,腰痛,感冒,等等,怎能更好地工作呢?怎能競爭過別人呢?

諸葛亮一生操勞,事必親躬,這是他的優(yōu)長,也是他積勞成疾、體力不支的因素之一,如果適當?shù)胤攀忠恍╇s務(wù),為自己多節(jié)省一點兒體力,多活些時日,豈不是為蜀國做出了更大貢獻嗎?[$HR getPages$

1、有人認為在劉備定益州(成都)前,諸葛亮的地位比張、趙低。

理由是赤壁后,諸葛亮任軍師中郎將。張飛為宜都太守征虜將軍新亭侯。趙云為牙門將軍。先主遂收江南,以亮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diào)其賦稅,以充軍實。注意:此時諸葛亮為“督”三郡,有人因為“調(diào)其賦稅,以充軍實”,就認為此時諸葛亮只管后勤,顯然欠妥。此時,零陵太守為郝普、桂陽太守為趙云及長沙太守為廖立。廖立為諸葛亮所薦。而趙云的地位顯然并不比軍師中郎將高?!囤w云傳》中“亮率云與張飛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縣。至江州,分遣云從外水上江陽,與亮會于成都?!倍凇稄堬w傳》中卻是“飛與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縣”。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在為成都之戰(zhàn)中,趙云是由軍師中郎將諸葛亮統(tǒng)屬。而且,在《張飛傳》載“益州既平,賜諸葛亮、法正、飛及關(guān)羽金各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其余頒賜各有差,以飛領(lǐng)巴西太守。”也就是說,在劉備看來,定益州的一等功臣是“諸葛亮、法正、張飛及關(guān)羽”。身為牙門將軍的趙云確在諸葛亮之后了。

由此可知,此時身為牙門將軍、桂陽太守趙云、零陵太守郝普、及長沙太守廖立確為軍師中郎將所統(tǒng)屬,所“督”。至于“調(diào)其賦稅,以充軍實”,須知此刻劉備入川,荊州為根據(jù)地,其核心作用就是充軍實。

《諸葛亮傳》“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劉璋遣法正迎先主,使擊張魯。亮與關(guān)羽鎮(zhèn)荊州?!薄度龂尽な駮ち瘟鳌罚骸跋戎魅胧瘢T葛亮鎮(zhèn)荊土,孫權(quán)遣使通好于亮?!睆倪@句話可以看出,劉備入蜀,諸葛亮絕不僅僅是“后勤部長”而是實際掌握荊州大權(quán)。否則,為何孫權(quán)何必“通好于亮”。

2、諸葛亮和法正。

因“成都平,以亮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鎮(zhèn)守成都,足食足兵?!吨T葛亮傳》。而法正此時卻為“以正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外統(tǒng)都畿,內(nèi)為謀主?!?/p>

《法正傳》又言“或謂諸葛亮曰:‘法正於蜀郡太縱橫,將軍宜啟主公,抑其威福?!链鹪唬骸鞴诠惨?,北畏曹公之強,東憚孫權(quán)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於肘腋之下;當斯之時,進退狼跋,法孝直為之輔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復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亮又知先主雅愛信正,故言如此?!币源握f明法正此時地位比諸葛亮高。

與此相反,我卻認為此時,法正剛剛助劉備得到益州,蜀中士族與其有怨者只能求助與大權(quán)在握的諸葛亮。

此時諸葛亮署左將軍府事既代理左將軍府事(左將軍即劉備)。

《董和傳》:先主定蜀,徵和為掌軍中郎將,與軍師將軍諸葛亮并署左將軍大司馬府事。(劉備晉漢中王后,其府稱為大司馬府)諸葛亮有言“夫參署者,集眾思廣忠益也。董幼宰參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來相啟告?!鄙頌檎栖娭欣蓪⒌亩蜑橹T葛亮的下屬,否則為什么要“十反,來相啟告”。而董和的職務(wù)是“掌軍”中郎將?!稐詈閭鳌分休d“楊洪字季休,犍為武陽人也。劉璋時歷部諸郡。先主爭漢中,急書發(fā)兵,軍師將軍諸葛亮以問洪,洪曰:“漢中則益州咽喉,存亡之機會,若無漢中則無蜀矣,此家門之禍也。方今之事,男子當戰(zhàn),女子當運,發(fā)兵何疑?”時蜀郡太守法正從先主北行,亮於是表洪領(lǐng)蜀郡太守,眾事皆辦,遂使即真。頃之,轉(zhuǎn)為益州治中從事。”。劉備急書發(fā)兵,而諸葛亮要問楊洪。諸葛亮是掌兵權(quán),并且有決策權(quán)(這里說的是國策,即是否拼全力攻克漢中),即是否發(fā)兵,否則何須“問”。而漢中前線的兵權(quán)和大政決策權(quán)顯然在劉備之手。

另外,諸葛亮發(fā)兵的同時,建議劉備任楊洪代理法正蜀郡太守之職(表洪領(lǐng)蜀郡太守),獲得批準。而且由于“眾事皆辦”,楊洪就因為事情辦的好,正式繼任蜀郡太守(遂使即真)。須知此刻法正正在漢中軍前,日日與劉備相對,但諸葛亮仍然使其失去了京畿太守之職,而法正卻沒有什么辦法。

彭羕為法正所薦,劉備定成都,任治中從事。因為諸葛亮對此人不放心,于是降職使用?!爸T葛亮雖外接待羕,而內(nèi)不能善。屢密言先主,羕心大志廣,難可保安。先主既敬信亮,加察羕行事,意以稍疏,左遷羕為江陽太守?!薄傲k聞當遠出,私情不悅,往詣馬超。超問羕曰:“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謂卿當與孔明、孝直諸人齊足并驅(qū),寧當外授小郡,失人本望乎?”可知,此時法正還活著。也就是說,對于法正舉薦的人,諸葛亮不滿意,劉備就將其貶謫。

劉備晉漢中王后,“欲用忠為后將軍,諸葛亮說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關(guān)、馬之倫也。而今便令同列。馬、張在近,親見其功,尚可喻指;關(guān)遙聞之,恐必不悅,得無不可乎!”而關(guān)羽知道劉備拜黃忠為后將軍后,竟不受拜。(拜關(guān)羽為前將軍,假節(jié)鉞,拜張飛為右將軍、假節(jié),拜馬超為左將軍,假節(jié)。作為假節(jié)鉞的前將軍權(quán)利要較張、馬、黃高。)從這里可以看出,在劉備晉漢中王后,諸葛亮同樣參與了人事任免決策。

以此可知諸葛亮從劉備定成都到劉備晉漢中王這七年間,雖然官職似乎不高,但卻掌兵權(quán),能決策國家大政,同時對人事任免有相當大的權(quán)利。當然,三國時期還有一個人官職不高,卻一言九鼎,就是諸葛亮的死敵——司馬懿。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