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這么大膽?偷了乾隆、慈禧的“枕邊珍寶”?
清代的帝王陵寢,分為清初“關(guān)外三陵”、“清東陵”和“清西陵”?!瓣P(guān)外三陵”駐地在遼寧,“清西陵”和“清東陵”均在河北境內(nèi)。
1928年7月2日,國民黨第六集團軍第十二軍軍長的孫殿英,以進行軍事演習為名,秘密挖掘了“清東陵”當中最關(guān)鍵的“慈禧墓”和“乾隆墓”,盜取了大批金銀財寶,其實,孫殿英這幫家伙早已把這兩座陵墓洗劫一空。孫殿英究竟盜走了多少財寶,外界不得而知。據(jù)清末大太監(jiān)李蓮英口述,由其侄子筆錄的《愛月軒筆記》,向后人詳細披露了慈禧入殮時,陪葬的大量稀世珍寶。
《愛月軒筆記》正式提到,在慈禧的身上,蓋有一件綴有820顆珍珠的織金“陀羅尼經(jīng)被”,是一件大型織造精品,估價白銀36萬兩。而在清東陵文物管理處的庫房里,現(xiàn)存一件“陀羅尼經(jīng)被”,有趣的是,這時發(fā)現(xiàn)的被上,大量的珍珠已全被拽走??磥?,這種記載頗具真實性。
再看《愛月軒筆記》對慈禧入殮時的真實記錄:“太后未入棺時,先在棺底鋪金花絲褥一層,褥上又鋪珠一層,珠上又覆繡佛串珠之薄褥一。頭前置翠荷葉,腳下置一碧璽蓮花。放后,始將太后抬入。后之兩足登蓮花上,頭頂荷葉。身著金絲串珠彩繡禮服,外罩繡花串珠掛,又用串珠九練圍后身而繞之,并以蚌佛18尊置于后之臂上。以上所置之寶系私人孝敬,不列公賬者。眾人置后,方將陀羅金被蓋后身。后頭戴珠冠,其傍又置金佛、翠佛、玉佛等108尊。后足左右各置西瓜一枚,甜瓜二枚,桃、李、杏、棗等寶物共大小200件。身后左旁置玉藕一只,上有荷葉、荷花等;身之右旁置珊瑚樹一枝。其空處,則遍灑珠石等物,填滿后,上蓋網(wǎng)珠被一個。正欲上子蓋時,大公主來。復(fù)將網(wǎng)珠被掀開,于盒中取出玉制八駿馬一份,十八玉羅漢一份,置于后之手旁,方上子蓋,至此殮禮已畢。”
這里所說的西瓜、甜瓜、桃、李、杏、棗等等,絕非一般的爽口之物,反倒是以翡翠、玉石等寶物制作。看來,慈禧太后的陪葬品,已經(jīng)到了窮奢極欲的驚人地步。
這些被盜寶藏的確鑿下落,早就變成了千古一謎。當時,擔任國民黨第六集團軍總司令,是孫殿英的頂頭上司。據(jù)說,孫殿英離開“清東陵”后,曾經(jīng)以繳匪所獲為名向上司徐源泉上交了兩箱珠寶。想必,黃金白銀在關(guān)鍵時刻,顯示出驚人的魔力。
對于五花八門的“藏寶”之說,至今仍存在很多看法。關(guān)于目前“清東陵”被盜的部分財寶,最終藏于武漢的消息,來源只是民間的一些傳言和某些人的推測。目前,業(yè)內(nèi)人士尚未發(fā)現(xiàn)傳說中的確切的“藏寶地道”。
當然,有一種說法是,孫殿英利用手里的珍寶,送給了當時國民黨政權(quán)的要人們。盜寶案事發(fā)后,全國輿論都在向中央政府施壓,要求嚴懲盜寶者,孫殿英一看勢頭不對,便通過戴笠向蔣介石、宋美齡、宋子文、孔祥熙、何應(yīng)欽等要人行賄。多年后,參與者們反應(yīng),孫殿英曾當眾表示說:“乾隆墓中陪葬的珠寶不少,最寶貴的是,乾隆頸項上的一串朝珠,上面有108顆珠子,聽說是代表‘十八羅漢’的,都是無價之寶。其中最大的兩顆朱紅的,在天津與雨農(nóng)(戴笠)見面時,送給他做了見面禮。還有一柄‘九龍寶劍’,我托雨農(nóng)代我贈給委員長(蔣介石)和何部長(何應(yīng)欽)了……”
此外,孫殿英還說:“慈禧太后墓被崩開后,墓室不及乾隆墓大,但隨葬的東西就多得記不清楚了。從頭到腳一身穿掛都是寶石?!浯湮鞴稀杏贽r(nóng)代我贈宋子文院長,口里含的一顆‘夜明珠’,分開是兩塊,合攏就是一個圓球,我把‘夜明珠’托雨農(nóng)代我贈給蔣夫人(宋美齡)。宋氏兄妹收到我的寶物,引起了孔祥熙部長夫婦的眼紅。接到雨農(nóng)電話后,我選了兩串朝靴上的寶石送去,才算了事……”(下圖:乾隆皇帝七十多歲,巡幸江南。)顯然,盜墓軍閥孫殿英到處行賄,的確在湮滅當初的一場狂盜罪惡。即便任何時候提念起來,孫殿英都屬于罪魁禍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