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丞相李斯 狹隘人生觀最終害人害己
上蔡是楚國的一個小地方。李斯當年,就是這個小地方的小官員。
年輕的李斯,地位雖然卑微,心中常有大志。據(jù)說,是兩只老鼠改變了他的人生觀——有一回上廁所,他看到廁所中的老鼠,骯臟恐慌,見人就逃。上完廁所,他去了糧倉。那里也躺著一只肥胖光鮮的老鼠,吃著大米,住著糧倉,見人來了也不害怕,照樣悠哉閑適。李斯見狀,大有感慨:看來人生就像老鼠,地位決定一切,他得抓緊奮斗,不做廁所里的老鼠,要做糧倉里的老鼠。
李斯辭掉了小官員的工作,找到了一個名滿天下的導師——荀子,開始學習“帝王之術”。學成后,李斯不想和老師一樣,走著書立說的學術道路,他要從政。他對荀子說:“秦國就要吞并天下了,天下形勢必將發(fā)生巨大變化。這正是布衣平民的好時機。人最大的疾病就是卑賤,最大的悲哀就是貧窮。如果懷才不遇,還標榜與世無爭,這不是讀書人想要的生活。我決定了,到秦國去?!?/p>
李斯入秦,正趕上秦莊襄王去世,他便請求當呂不韋的門客。呂不韋倒是很欣賞他,讓他做了郎官,李斯從此有了接觸秦王的機會。他竭盡所能,鼓動起年少的秦王嬴政統(tǒng)一天下的野心:“從前秦穆公沒有完成這個大業(yè),如今您趕上了好時候。時機稍縱即逝,必須緊緊抓住?!?/p>
兩人一拍即合,嬴政讓李斯專門從事瓦解六國的工作。在離間六國君臣、拉攏六國人才的工作崗位上,李斯成績顯著,很快官升客卿。他一步步朝自己的富貴糧倉前進。
一封諫書,成就美名
就在此時,秦國破獲了一樁重大的間諜案。主持興修秦國大型項目“鄭國渠”的優(yōu)秀水利工程師鄭國,其實是韓國派來的間諜,目的是用大型水利工程消耗秦國的財力和人力。案件告破后,秦國掀起了一股“排外熱”。凡是六國的人,都被懷疑別有居心,秦國要把他們驅逐出去。李斯是楚國人,自然也在被逐之列。
李斯很認真地給秦王寫下了《諫逐客書》。他歷數(shù)秦國功臣,從百里奚到商鞅、從張儀到范睢,都不是秦國人。要是把這些人都趕出去,豈不是資助了六國?“逐客令”會讓秦國失去統(tǒng)一天下的人才。
這封信,為秦國的錯誤政策踩了急剎車——秦王覺醒,叫停“逐客令”,重重提拔李斯。20年后,秦國統(tǒng)一六國,李斯當上了丞相。一切都證明,李斯的個人計劃趕上了歷史的節(jié)拍。這20年中,秦國統(tǒng)一天下的政策,大多出自李斯之手:車同軌,書同文,推行郡縣制,打擊持不同政見者,當然,也包括臭名昭著的焚書坑儒。
李斯的富貴也登上了頂峰。他的兒女,都與王室結婚。有一次,他在三川郡做太守的長子李由回家探親,李斯在家設宴,來赴宴的馬車有幾千輛。在這個盛大的宴會上,李斯鬼使神差,忽然想起了自己的老師荀子說過的一句話:“物禁大盛”。為什么物禁大盛呢?因為物極必反。李斯怔住了,他的富貴已到頂點,可他人生的折返點到底在哪里呢?
這次宴會,李斯對著眾位客人,談起了上蔡,談起了當年小官員的夢想,甚至談到了物極必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