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為什么是戲劇梨園的始祖?
唐玄宗不僅是唐朝史上出色的帝王,更是尤為精通音律的帝王。但是你知道唐玄宗為何是戲劇梨園的始祖嗎?唐玄宗又與音樂有何淵源呢?下面帶著這些問題,跟隨小編好好看一看吧!
古來音樂素有雅俗之分,所謂雅樂一般是用在國家祭祀、宗廟、朝會等隆重的慶典活動中,發(fā)揮一定的政治功能。而俗樂則主要是供人欣賞、娛樂的。二者使用的場合不同,性質(zhì)也不同。雅俗之辨自古便有,孔子就重視雅樂,而貶斥俗樂。
但到了唐玄宗時,因為他自幼精通音律,熱愛歌舞表演,便覺得俗樂比雅樂更富有藝術(shù)性,不應(yīng)該依附于政治性的雅樂之下。于是,他就下令在太常寺之外,單獨設(shè)立了管理和教授俗樂的教坊——梨園。這就是為什么今天的戲曲藝人入行之前先要拜唐玄宗,都被稱為“梨園弟子”的原因了。
有一個施展自己音樂才華的舞臺之后,唐玄宗還不忘了培養(yǎng)新秀。他親自挑選數(shù)百名樂工和歌女,組建了一個歌舞藝術(shù)團,并且親自擔任團長。在管理朝政之余,唐玄宗還要親自教大家唱歌跳舞,非常盡職盡責。樂工的培養(yǎng)要從小抓起,唐玄宗深諳這一點。
所以他非常重視少年樂師的培養(yǎng),親自挑選了30名15歲以下的兒童,手把手地教他們學習聲樂和表演。所以,在培養(yǎng)和教育樂工的事業(yè)上,唐玄宗作出了突出的成就和貢獻。在唐代初年,唐朝的俗樂中就融入了一些少數(shù)民族的音樂。
到了玄宗的時候,因為他個人比較喜歡慷慨激昂的胡樂,就大力提倡胡部新聲,使得中國傳統(tǒng)的音樂中匯入了很多新鮮的血液,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引人入勝。
唐玄宗對于音樂的敏感度是非常高的,據(jù)說當三百名樂工齊奏時,但凡有一人走調(diào),他馬上就能聽出來。他不但能歌善舞,還是一位專業(yè)的創(chuàng)作型選手。
據(jù)史書記載,唐玄宗有一次東巡洛陽,駐蹕上陽宮。長夜漫漫無心睡眠,他便起身披衣而坐,獨賞月光。突然靈光一閃,寫下了一首曲子,當即就自己吹奏,自娛自樂起來。沒想到這時窗外有位吹笛人李謨經(jīng)過,不由得被這曲子吸引,駐足凝聽。這一聽便再也不能忘懷,于是暗暗將曲調(diào)記了下來。
第二天,正好是元宵佳節(jié),喜歡玩樂的唐玄宗便出宮微服私訪,突然聽到酒樓上有人吹奏自己昨夜剛作的新曲。驚奇之際他暗中尋訪,才得知事情原委。此事還有詩人李祜作詩為證:“平時東幸洛陽城,天樂宮中夜徹明。無奈李謨偷曲譜,酒樓吹笛是新聲?!?/p>
總之,唐玄宗一生所作的曲子數(shù)不勝數(shù),最經(jīng)典最有名的當屬《霓裳羽衣曲》了。由此可見,他對音樂的癡迷程度。正因為如此,唐玄宗才成為戲劇梨園的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