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驕后李鳳娘為何會與宋朝四代帝王結(jié)怨?
看到這個題目,有讀者可能會納悶,李鳳娘真的這么牛?跟四個皇帝結(jié)怨,她還想不想混了?納悶得好!一般來說,在皇權(quán)至上的年代里,跟帝王結(jié)怨,無異于自尋絕路。但時移勢易,歷史有的時候還真不愛跟你講“一般”,時不時蹦出個“特殊”來,叫你云里霧里的找不著北。南宋光宗皇后李鳳娘,就是一個讓你找不著北的女人。
個人簡介如下:李鳳娘,安陽人,1144年生,父親李道,官居慶遠軍節(jié)度使。其姿色艷麗,面相大貴,曾有道士皇甫坦看其面相,驚曰:“此女當母儀天下?!彼炱鹈傍P娘”。1189年被立為光宗趙惇的皇后,干道四年生兒子趙擴,1200年病死。
從這個簡歷里看出門道來沒有?趙炎看出幾條來了。一,她是宋高宗的孫媳婦,宋孝宗的兒媳婦,宋光宗的老婆,宋寧宗的老媽,這有點像廢話;二,她活了56歲,是病死的,不是因為跟皇帝結(jié)怨而被殺;三,她的成長環(huán)境有迷信做基礎(chǔ),性格養(yǎng)成嬌寵蠻橫,有恃無恐,不怕得罪皇帝;四,如果說她跟祖公公、公公,甚至和老公結(jié)怨,都可以理解,咋還跟兒子結(jié)怨呢?母子自己能有啥怨恨?我們就來仔細說說他們是如何結(jié)怨,又是如何自保的。
長舌如槍,欺高宗廉頗老矣。
按照古代的婚姻規(guī)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子女婚配的兩個主要原則,也就是說,趙惇和李鳳娘結(jié)婚,必須孝宗點頭,再加上媒婆牽線搭橋,就可以了??僧敃r高宗還沒死呢,于是乎,爺爺插手,這兩原則就成狗屁了。
紹興末年,那個會相面的皇甫坦受到高宗的召見,鼎力舉薦李鳳娘,說:“臣為陛下做媒來了,為陛下尋得個孫媳婦?!苯又牙铠P娘出生時的故事說得天花亂墜,高宗聽信其言,遂聘為恭王趙惇之妃。道士當媒妁,爺爺來拍板,一段不倫不類的包辦婚姻,就這樣走上歷史舞臺。那么,孝宗同意不同意呢?根據(jù)史料顯示,他不同意,但沒得辦法阻止,因為高宗對他有禪位之恩、養(yǎng)育之情,他不能也不敢背負一個忤逆的罵名。
在做恭王妃期間,李鳳娘尚能安分守己。恭王被立為太子后,李鳳娘開始暴露出驕橫蠻悍、無事生非的本性。她不斷在高宗、孝宗、太子三宮之間搬弄是非,到高宗那里埋怨孝宗為太子選的左右侍臣不好,在孝宗面前又訴說太子的長短。
看到李鳳娘居然是這樣的長舌婦,高宗開始后悔了,在與吳皇后的談話中,他認為自己受了皇甫坦的蒙騙而撮合了這門親事,當初實在是應該聽聽兒子的意見的。高宗廉頗老矣,吃不了幾碗飯了,當年一怒之下殺妃子的“英雄氣概”早被黑白無常給吸納得差不多了,就憑這,李鳳娘也不怕他了。
慢侮公婆,欺孝宗秉性仁厚。
常說婆媳關(guān)系不好相處,在宋孝宗家里,翁媳關(guān)系也頗為緊張,雙方的矛盾到最后基本表面化了。
本來孝宗對兒子的這門親事就不看好,再加上李鳳娘又無后妃之德,所以,孝宗屢屢訓斥她:“你應該學太上皇后(吳皇后)的賢德,若再插手太子事務,朕寧可廢掉你!”孝宗的嚇唬沒有起到震懾作用,反而在李鳳娘心中播下了怨恨的種子。
等到孝宗禪位,光宗登上大寶,李鳳娘做了皇后,越發(fā)肆無忌憚,這種嚇唬就更加無效。
一次家庭聚會,婆婆謝氏好言規(guī)勸李鳳娘注意禮儀,她竟惱羞成怒:“我是官家的結(jié)發(fā)夫妻!”言外之意是譏諷謝氏由嬪妃冊為中宮,在場的孝宗聞此勃然大怒,打算動真格的廢了她,就招來大臣史浩商量,但史浩不同意,他認為光宗初立,此舉會引起天下議論,不利于政局穩(wěn)定,執(zhí)意不從,廢后之事只得作罷。孝宗廢后的警告對李氏來說,時時如芒刺在背,矛盾開始激化。
為了保住鳳冠,她想到兩招,一是必須牢牢控制住丈夫光宗,使其疏遠孝宗,一是讓自己的兒子盡快當上太子。
不讓丈夫跟人家老子見面,這怎么行?而且光宗還有病。孝宗不干了,就親自過來看兒子,發(fā)現(xiàn)兒子滿口囈語,不省人事,不禁又急又氣,再次厲聲訓斥李鳳娘:“你不好好照顧皇帝,以致他病成這樣。萬一皇帝有何不測,我就滅了你李家!”
李鳳娘不怕孝宗的嚇唬,是因為她洞悉了孝宗的性格特點,精明強干的外表里,藏著一顆仁孝寬厚的心,嚇唬歸嚇唬,他最終不會狠下心來。在不久以后的一次宴會上,她當面向孝宗提出立兒子嘉王為儲,孝宗沉吟不決,她竟然責問道:“我是你趙家正式聘來的,嘉王是我親生的,為什么不能立為太子?”孝宗大怒,卻拿她沒辦法,只好拂袖離席。
血色控制,欺光宗生性懦弱。
皇帝怕老婆,歷史上有嗎?許多人總認為唐高宗算一個,其實不對,李治并不怕武則天,而是愛其賢能,揚其才干而已,跟怕沒關(guān)系。真正對老婆感到恐懼的皇帝,大概只有光宗一個。普通人怕老婆,可能還有幾分愛意在里面,宋光宗則完全沒有。
一次,光宗洗手時見端著洗臉盆的宮女雙手細白,就色迷迷地盯著看,不料被李鳳娘瞧在眼里。幾天后,她派人送來一具食盒,光宗打開一看,里面裝的竟是上次那個端盆宮女的雙手。
一個宮女因為手白而得到光宗的好感,李鳳娘尚且不能容忍,對于光宗寵愛的妃嬪,她更是必欲除之而后快。光宗還在東宮時,高宗曾賜給他一名侍姬黃氏,光宗即位后晉為貴妃,倍受光宗寵愛,李后自然妒火中燒,她趁光宗出宮祭祀之機,虐殺黃貴妃,然后派人告訴光宗說黃貴妃“暴死”。光宗明知是皇后下的毒手,但驚駭傷心之余,除了哭泣,連質(zhì)問皇后的勇氣都沒有。
面對如此強悍很辣的老婆,生性懦弱的光宗開始崩潰了,精神疾病徹底發(fā)作,病情時好時壞,無法正常處理朝政,這正中李鳳娘下懷。從紹熙三年開始,“政事多決于后”,大權(quán)旁落李鳳娘之手。
倒行逆施,寧宗苦惱母子情。
李鳳娘輔政時期,沒干啥好事。她既無興趣也無能力參決朝廷大政,權(quán)力對她而言,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為娘家撈好處。她封娘家三代為王,侄子孝友、孝純官拜節(jié)度使,一次歸謁家廟就推恩親屬26人,172人授為使臣,下至李家門客,都奏補得官。李氏家廟也明目張膽地僭越規(guī)制,守護的衛(wèi)兵居然比太廟還多。李鳳娘外戚恩蔭之濫,是南宋建立以來所沒有的。
這時,恰好孝宗病逝,在李鳳娘的阻撓下,光宗又不肯去為老子發(fā)喪,朝廷大臣實在看不過去了,趙汝愚、韓侂胄等人就請示高宗遺孀吳太皇太后,逼光宗退位,擁立嘉王趙擴登基,是為寧宗。這一逼宮舉動,讓寧宗很為難。一方是自己的父母,雖然父親有病,但親生母親在掌權(quán),這樣做了,不是造父母的反嗎?一方則是公義所在,祖父喪事要辦,且太祖母也出面了,實在不能拒絕。他在喃喃自語“使不得”中,硬是被韓侂胄拖上皇位。
盡管是自己兒子當皇帝,盡管李鳳娘潑悍的不得了,但她輔政的日子也到頭了。在當時朝野讀書人的筆記里,李鳳娘有著許多頭銜,如長舌婦、潑婦、悍婦、妒婦、毒婦等等,凡是形容婦女的貶義詞,都給了她。
寧宗皇帝為了全孝義,同時兼顧輿論,最后選擇減少探視次數(shù)、不作秋后算賬的辦法來平衡。李鳳娘還是有幾分自知之明的,她一反常態(tài),開始對光宗好了,還在大內(nèi)僻靜處找了間精室,獨自居住,閉門思過。當然,由于她平日里作惡多端,獨居后并未能心安理得,反而受到了更大的精神折磨。
多行不義,晚年結(jié)局好凄涼。
慶元六年(1200),她在精室中染病,卻沒有人來關(guān)心照顧,為嘛?因為她平時待下人太兇,沒有人愿意照顧她,也沒有人去通報寧宗。七月,這位昔日潑辣刁蠻而又工于心計的皇后孤寂地死去。
李鳳娘死后,宮人到中宮為其取禮服,管理鑰匙的人拒不開啟中宮殿門,結(jié)果禮服沒有取到,宮人們只得用席子包裹尸體,準備抬回中宮治喪。半路上忽然有人大喊:“瘋皇來啦!”宮人們一向怕遇見瘋瘋癲癲的光宗,一聽到喊聲,便丟下尸體,急忙散去。過了很久,他們才知道不過是旁人故意喊叫的時候,再回去尋找李氏尸體,尸體已在七月驕陽的曝曬下散發(fā)出陣陣刺鼻的惡臭。治喪時,宮人們只得雜置鮑魚,燃起數(shù)十餅蓮香,以掩蓋難聞的氣?丁?
一代驕后落得如此結(jié)局,無疑是其多行不義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