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殺戮的成吉思汗信奉誰宣揚的“好生之德”
丘處機是個什么人
說起丘處機,喜歡金庸作品的人對他尤其不陌生。但小說畢竟是小說,丘處機到底是怎么一個人,在歷史上有什么地位?
丘處機,字通密,號長春子。山東棲霞人。生于1148年,這個年份,正是宋末元初。當(dāng)時中原大地上南宋和大金經(jīng)過百年的征戰(zhàn),均已疲憊,于是各自占據(jù)南北兩地,相對和平共處。西北還有個被稱為西夏的小國,偶爾跟大宋鬧點小別扭。而在他們身邊,強大的蒙古民族在成吉思汗帶領(lǐng)下,像一頭熟睡的獅子一樣正在悄悄醒來。生活在這樣復(fù)雜的環(huán)境里,每個人的生存能力都要超過其他朝代,而丘處機顯然又是眾人中的佼佼者。
丘處機19歲出家,跟隨王重陽學(xué)道。這位王重陽創(chuàng)立的道教全真派,主張佛儒道三教合一,教人誦習(xí)《道德經(jīng)》(道教)、《般若心經(jīng)》(佛教)、《孝經(jīng)》(儒家)等經(jīng)典作品,這樣就把當(dāng)時中國人的幾乎所有信仰都給收進來了,無論你信奉哪個,在他這里都能找到對應(yīng)點。某種意義上講,這種海納百川的教派很有與時俱進的意思。丘處機為避孔子的名諱,曾將自己的“丘”姓寫成“邱”。王重陽有七個著名的徒弟,即傳說中的“全真七子”,分別是:丹陽子馬鈺、長真子譚處端、長生子劉處玄、長春子丘處機、玉陽子王處一、廣寧子郝大通、清靜散人孫不二(馬鈺之妻)。師徒相交三年后,王重陽病逝。丘處機就又跟著他的師兄馬鈺學(xué)習(xí)。
1174年(金大定十四年)8月,丘處機來到皤溪(在今陜西省寶雞市西南部),在此地潛修七年,然后又到隴州龍門山潛修六年。這期間,他“煙火俱無,簞瓢不置”,“破衲重披,寒空獨坐”,生活極為清苦,但“靜思忘念,密考丹經(jīng)”,潛心于養(yǎng)生學(xué)和道學(xué)的研究,廣交當(dāng)?shù)匚娜藢W(xué)士,由此獲得了巨大的世俗名聲。在師兄們紛紛過世之后,丘處機成了全真派的掌教人,并迅速推動了全真派的發(fā)展。而1188年(金大定二十八年)3月,丘處機應(yīng)金世宗召,赴北京,奉旨塑王重陽、馬鈺雕像,并主持“萬春節(jié)”醮事,更讓他從一個民間道人進入主流社會,成為南北各國達官貴人極力要結(jié)交的對象。
1216至1219年間,南宋和金朝政府屢次詔請丘處機赴朝,但他都堅決推辭,沒有前往。與此同時,遠在今日新疆一帶的成吉思汗也向丘處機發(fā)出了邀請。丘處機考慮了一下,答應(yīng)了下來。
長春真人西游記
丘處機為什么厚此薄彼,拒宋金而應(yīng)蒙人?是欺軟怕硬?還是看到了蒙古人要統(tǒng)一天下的大勢所趨,所以西瓜偎大邊?這些都無從考證了,我們從能看到的史料中得出的結(jié)論是:成吉思汗找丘處機是要跟他談養(yǎng)生,希望他能提供點養(yǎng)生秘訣什么的。而他要去勸成吉思汗“止殺”。他在出發(fā)前寫了一首詩——《中秋以詩贈三太子醫(yī)官鄭公》:“吳越樓臺歌吹滿,燕秦部曲酒肴盈。我之帝所臨河上,欲罷干戈致太平。”中原南北都過得好好的,干嘛要動刀動槍?我到成吉思汗那里去,就是要勸他“罷干戈”。而從丘處機以前的詩句中,我們也不難尋到其悲天憫人的情懷:“天蒼蒼兮臨下土,胡為不救萬靈苦?萬靈日夜相凌遲,飲氣吞聲死無語。仰天大叫天不應(yīng),一物細瑣徒勞形。安得大千復(fù)混沌,免教造物生精靈。”人家西游是取經(jīng),他西游是去布道,傳播普世價值,其使命感何其強烈。
丘處機親自挑選了十八個弟子,跟隨成吉思汗的欽差劉仲祿一路西行。農(nóng)耕社會,戰(zhàn)亂頻仍,真正的驢行對于一個七十三歲的老人來說是何其艱難之事。丘處機的徒弟李志常在其《長春真人西游記》一書中以游記的形式記載了整個過程,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找來讀讀。這部寫實性作品雖然不如以唐僧為主人公的那部《西游記》故事性強,但其文筆生動,信息量大,記述所經(jīng)山川道里及沿途所見風(fēng)俗人情,非常詳細,是研究13世紀(jì)漠北、西域史地及全真道歷史的重要資料。
大概經(jīng)過兩年多的時間,一行人馬終于追上了成吉思汗的腳步。此時成吉思汗的大兵已經(jīng)打到了今天的阿富汗境內(nèi)。見面之前,丘處機提出“道士見王者不跪拜”。丘處機名滿天下,能親自來見個面就已經(jīng)讓成吉思汗倍兒有面子了。對于這樣的請求,成吉思汗慨然應(yīng)允。
和成吉思汗三次論道
《玄風(fēng)慶會錄》一書中對丘處機和成吉思汗交談的內(nèi)容有詳細介紹。兩人先后三次論道,主要還是丘處機講,成吉思汗聽。
丘處機先是宣講了“去暴止殺”的道理。告訴他養(yǎng)生之道重在“內(nèi)固精神,外修陰德”。內(nèi)固精神就是不要四處征伐,外修陰德就是要去暴止殺。“凡將帥來謁,必方便勸以不殺,人有急必周之,士有俘于人者必援而出之,士馬所至以師與之名,脫欲兵之禍者甚眾”。要有所敬畏,“敬天愛民為本”。此即被后世極為推崇的止殺之說。
接下來,丘處機又向成吉思汗講了治國之道,論述了治理好中原地區(qū)的重要性:“普天之下,所有國土不啻億兆,奇珍異寶比比出之,皆不如中原天垂經(jīng)教,治國之術(shù)為之大備。山東、河北天下美地,多出良禾、美蔬、魚、鹽、絲、蛋,以給四方之用,自古得之者為大國,歷代有國家者,唯爭此地耳。”山東是他的老家,因此他特別強調(diào)要“恤民保眾,使天下懷安”,減免中原地區(qū)百姓賦稅。關(guān)于養(yǎng)生,他提到“清心寡欲為要”。
其實,這些內(nèi)容現(xiàn)在看來沒什么大不了的,歷代經(jīng)典著作中多有論述。但從后世的記錄中,成吉思汗非常認可他的觀點,稱呼他為“神仙”,感嘆“天賜仙翁,以悟朕志”,并讓丘處機專門給蒙古權(quán)貴們做了個講座,傳播以上內(nèi)容??梢娡瑯拥膬?nèi)容從丘處機嘴里說出來一定有特別的感染力,亦即,他的表達能力一定超乎常人,條分縷析,讓人信服。
一生都在殺戮征伐的成吉思汗怎樣會信奉丘處機推廣的“好生之德”呢?這跟刀光劍影打打殺殺看似背道而馳。其實,從哲學(xué)角度講,如果哪個方向走到了極致,便會對相反的方向產(chǎn)生向往和敬畏。所謂真理的兩極是也。強悍如成吉思汗者,刀頭舐血幾十年,見慣了人頭滾滾,在逐漸麻木的同時,心靈也不可避免會留下創(chuàng)傷,甚至對仁慈產(chǎn)生向往。因此,兩個人找到切合點其實也不難。丘處機要說服的正是一個刀頭舐血的人,而不是一個掃地不傷螻蟻命的人;成吉思汗等待的,也不是一個和他同等強悍的武夫,而是一個潤物細無聲可以撫慰他心靈傷痕的人。人的心靈,是多么神秘的東西啊。
止殺令的療效
那么,丘處機勸慰成吉思汗止殺的效果到底如何?此后的歷史證明,實際效果并不大。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孫們照樣千軍萬馬,大兵壓境,該殺的殺,該砍的砍,但在對百姓的態(tài)度上應(yīng)該有所軟化,因為有統(tǒng)治的必要。不過,這次見面確有一個很大成果:成吉思汗封丘處機為道教老大?!罢乒芴煜碌篱T大小事務(wù),一聽神仙處置,宮觀差役盡行蠲免,所在官司常切護衛(wèi)”。最重要的是,成吉思汗免除了道院及道眾一切賦稅差役,因為有了這個特權(quán),很多無路可走的人就可以投靠到道觀中來,算是給亂世百姓提供了一條可以求生的道路。
丘處機也抓住機會,在黃河流域大建全真教宮觀,“自燕齊及秦晉,接漢沔,星羅棋布,凡百余區(qū)”,并廣發(fā)度牒,收留流民。很多道教其他派別甚至佛教寺廟也掛起全真旗號。《元史·丘處機傳》稱:“處機還燕,使其徒持牒招求于戰(zhàn)伐之余,由是為人奴者得復(fù)為良,與瀕死而得更生者,毋慮二三萬人,中州至今稱道之?!币簿褪钦f,他至少實實在在地救助了兩三萬人,而被救的這兩三萬人繁衍生息,兒又生子,子又生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也許你我就是他們的后裔之一。這比起務(wù)虛的玄奘師徒來,他的西游顯然更務(wù)實,更有效。
大家都耳熟能詳?shù)囊粋€故事:一個小孩兒不停地撿起岸邊水洼里的小魚,用力扔向大海。有人問他干什么,他說在救魚。別人說這么多魚你根本救不過來,況且有誰在乎呢?孩子回答,起碼被救的這條魚在乎。想來,當(dāng)年因為丘處機止殺之言被救出的人,都會在乎他的善良和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