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崇禎皇帝煤山自殺后為什么受到清兵厚葬?

2017-05-17 12:52:28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崇禎,明朝最后一位皇帝,世稱明思宗,名朱由檢(公元1611年~1644年),明光宗朱常洛第5子,明熹宗朱由校弟。熹宗于公元1627年8月死后,由于

崇禎,明朝最后一位皇帝,世稱明思宗,名朱由檢(公元1611年~1644年),明光宗朱常洛第5子,明熹宗朱由校弟。熹宗于公元1627年8月死后,由于沒有子嗣,因此受遺命于同月丁巳日繼承皇位??梢哉f在某些方面他是一位好皇帝,在位期間,他勤于政務,事必躬親,面對危機四伏的政局,朱由檢殷殷求治。

每逢經(jīng)筵,恭聽闡釋經(jīng)典,毫無倦意,召對廷臣,探求治國方策。繼位初始,他吸取前朝教訓,大力清除閹黨,鏟除魏忠賢羽翼,割除了明朝一大害。然而明末期矛盾叢集、積弊深重,在短期內(nèi)根本無法好轉(zhuǎn)。再加上自己本身多疑、剛愎自用的性格特點,在朝政中屢鑄大錯:中皇太極的反間計;增兵增稅;啟用新宦官等等,這些種種就直接導致了明朝最后的結(jié)局。

崇禎十七年(1644年),明王朝終于還是迎來了它的滅頂之災。明軍在與農(nóng)民起義軍和清軍的兩線戰(zhàn)斗中,屢戰(zhàn)屢敗,已完全喪失戰(zhàn)斗力。崇禎皇帝也已經(jīng)明白此時的他已無力回天,于是在貼身太監(jiān)王承恩的陪同下登上煤山。死前,他咬破手指寫了一道給李白成的血書,說自己所以有今天,都是被臣下所誤,現(xiàn)在死了也無臉到地下見祖宗,只有取下皇冠,披發(fā)遮面,任他們分割尸身,只是希望不要去傷害百姓。隨后再次登上煤山,自縊于壽皇亭。

這樣的結(jié)局對一個皇帝來說有點悲慘,然而令人不解的是他死后竟然得到了清軍的厚葬,想想自古以來有幾個皇帝享受過這種待遇!這是為什么呢?小編覺得,有這幾個理由,但這都歸功于他臨死前的那封血書。

理由一:對一個皇帝來說,死之前還能記掛著百姓,單從這一方面來說,他是一位好皇帝。就沖他這一份血書,此時他是深得民心的,所以清軍這樣做完全是為了收攏民心,畢竟此刻的他們侵占了他們的土地;

理由二:也很有可能當時清軍的將領被他的臨死前的氣度所感動,敬他是條漢子,對了他的眼,就好心地給了他個厚葬。不過小編覺得這種可能性不大,還是上一個理由比較靠譜!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