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他大膽調戲王妃 為什么沒受處罰反而得到重用

2017-05-17 12:57:44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春秋時期,群雄爭霸。南方楚國在楚莊王在位時,終于成就霸業(yè)。這位楚莊王便是春秋五霸之一。當時,楚莊王的一個將軍在宴席之上,乘著燈滅大

春秋時期,群雄爭霸。南方楚國在楚莊王在位時,終于成就霸業(yè)。這位楚莊王便是春秋五霸之一。當時,楚莊王的一個將軍在宴席之上,乘著燈滅大膽調戲他的愛姬。然而,楚莊王不計前嫌,寬恕為懷,竟然巧妙地放過了這個膽大的淫徒。

話說公元前606年,楚莊王的軍隊打了一次勝仗,凱旋郢都。這天,他組織開了一個慶功宴會。君臣們興致都很高,從白天一直喝到晚上,歌舞未央,酒興正酣。楚莊王還叫他的兩位愛姬許姬和麥姬輪流給大臣敬酒。

天已經很黑了,觥籌交錯,大家已經不分君巨之位了,在宴席上走動交杯。那個時候的殿堂不像現在的圍墻嚴密,而是四面透風。正當大家飲酒盡興之際,一陣狂風吹來,把燈火吹滅了,頓時全場一片漆黑,真是伸手不見五指。

我們都知道在這個時候都想干點兒什么。我們中間有人就是趁黑渾水摸魚。古今相同,這時,楚莊王有一個人將領就趁著這無邊的黑,借著酒勁,沖著愛慕,伸手去拉許姬的衣裳,他可能是想摸一摸許姬的小蠻腰吧??墒呛跓粝够饏s拉到了許姬的玉手。

這還了得,許姬感到有人騷摸她,就機敏地扯下了這人的冠纓,拿在手里。許姬大叫起來,告訴楚莊王說:“請大王把燈火點燃起來,只要看看我手中的冠纓是誰的,就可以查證誰是調戲我的人?!鳖D時群臣亂成一片,以為這鬧的事情兒可不小,定會有人喪命。

可是出人意料的是,機智的楚莊王卻宣布:不準點亮燈火,并且要求大家在點燃燈火之前都扯下自己的冠纓,誰不拉斷冠纓,誰就要受罰。楚莊王說:“我今晚一定要和各位一醉方休,大家不用穿戴那么整齊了,好好痛飲一場吧!”

等到文武官員都把帽子摘下扯下冠纓后,楚莊王才叫點燭。燈火再燃起,群臣都已經拔去了冠纓,自然都不知道誰是那個調戲許姬的人。在座的都舒了一口氣,又歡笑暢飲起來。這樣,楚莊王和許姬始終都不知道拉袖子的是誰。

散席后,許姬責怪起莊王來。莊王笑笑說:“今天請大家來是喝慶功酒的,大家很高興,喝得都差不多了,酒醉自然會出現狂態(tài),這并不奇怪呢?”

許姬聽了,也點頭稱是。后來,楚國與鄭國交戰(zhàn)時,前部主帥的副將唐狡自告奮勇率百余人充當先鋒,為大軍開路。他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使得楚軍取得節(jié)節(jié)勝利。唐狡立了大功。

假如楚王記恨在心,非要把這個事情弄個水落石出,結果又會怎樣呢?很明顯,這位調戲妃子的將軍必然會受到懲罰。但結果又會怎樣呢?事情發(fā)生了確是發(fā)生了,獎善懲惡也無法改變現實。楚莊王的高明之處就在于,它沒有受到是非觀念的束縛,而是從長遠考慮,才挽回了一員大將對自己至死不渝的忠心。

為政是這樣,為人也應當是這樣。漢武帝時期,東方朔就曾經用“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來委婉地勸說漢武帝要把胸懷放寬,“舉大德、赦小過”,不可求全責備。魚的環(huán)境是水不要過分清澈,以至無處藏身;人的環(huán)境是關系不要過分緊張,以至無法相處。

就是這樣,身處強勢地位的人,有時也要給處在弱勢狀態(tài)的人一點兒寬仁,不僅不會動搖自己的強勢地位,反而會因為以德服眾而讓人加倍服從。換個方向來說,假如因為一點瑕疵而采用強制手段壓制弱勢,被逼到山窮水盡的人可能會為了生存而最后一搏,產生更大的沖突。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