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張騫出使西域將漢朝文明傳播到了西方諸國

2017-06-06 17:00:35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張騫,西漢時期的著名外交家,探險家,生于公元前164年,卒于公元前114年,是“絲綢之路”的開拓者,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第一位對古代中亞西亞

張騫,西漢時期的著名外交家,探險家,生于公元前164年,卒于公元前114年,是“絲綢之路”的開拓者,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第一位對古代中亞西亞進行實地勘察的人,他對當時西域地理,人文,風俗,社會等領域的研究對中國歷史文化傳播起到了深遠的影響。

在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劉徹為攻打匈奴,計劃聯合受匈奴奴役的,位于匈奴西邊的大月氏國,一起共同消滅匈奴,為此全朝發(fā)榜,招募使者出使西域。張騫應召,當時他擔任的漢朝的一個小官史,素有名聲,為人忠正信義,堅忍不拔,這樣的人非常適合出使西域這樣艱難困苦的事。在公元前139年,張騫在匈奴人甘父的向導下,率領100多人,開始了漫長,艱難的西域之行。

在西出長安不久之后,他們就在匈奴的控制區(qū)域里不幸地被匈奴人抓獲,張騫被押往匈奴首領軍臣單于的帳前,軍臣單于沒有殺掉他們,他想軟化張騫,為匈奴所用,給他在匈奴娶妻,安家立業(yè),并一直監(jiān)視他,張騫就這樣在匈奴被拘押了漫長的10年。

好不容易找到機會和甘父逃出了匈奴繼續(xù)西行,尋找大月氏國,穿越沙漠,忍受饑渴,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再西遷的大月氏國,卻大失所望,大月氏國在新的國土上已經安居樂業(yè),并沒有打算東還,張騫這一隆重的出使西域的目的就泡湯了。但是,他并沒有氣餒,經過一年的游說無望后,張騫返回,雖然沒有聯合大月氏國合擊匈奴成功,卻給當時的漢朝帶回了豐富翔實的古代西域諸國的地理社會人文風俗等信息,走出一條震驚世界的“絲綢之路”。

張騫出使西域的意義

張騫,做為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的開拓者,第一個睜眼看世界的中國人,他是功績,即使在今天也是舉世無雙的。

從公元前139年開始的西域之行,途中歷經磨難,被匈奴扣押達10年之久,在異邦忍辱負重,艱難求生,如此絕境下,張騫心中依然沒有忘記大漢皇帝的囑托,要聯合大月氏共同抗擊匈奴,即使已在匈奴娶妻生子,也沒有讓張騫歸化,在找到逃跑機會后,張騫和甘父還有隨從一起又向尋找大月氏的路程進發(fā)。在一路上,他歷經了西域諸國,領略到了各個國家的人文風情,他熟記于心,以備日后漢朝征服西域做參考。將大宛,康居,安息,身毒,條支,大夏,烏孫等散布在廣闊無垠的西域的諸國信息,地理位置,人口,社會,特產,兵力等情況如實記錄,這些內容后來被記載在漢朝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大宛列傳》里。

張騫出使西域的目的雖然沒有達成,帶回的這些西域諸國的實地考察記錄,卻是當時中國乃至世界上第一次對這些地方進行的科學考察,至今仍是世界研究這些地方的古代地理人文的重要珍貴資料。

張騫的西域之行,把東方的漢朝文明傳播到了西方諸國,并帶去了漢朝的友誼,為東西方的互通交流提供的路線。而且在第二次西域之行后,雙方建立起了穩(wěn)定長久的交流,極大的豐富了當時漢朝的物質生活,并積極的擴大了漢朝文明的影響力。

張騫出使西域的時間

張騫,生于公元前164年,卒于114年,早期經歷不詳,在出使西域前在漢朝當一個小官,默默無名,史書文獻鮮有記載他出使西域前的事跡。

西漢建立之初,就早已飽受匈奴不斷騷擾西北邊境,甚至有威脅漢朝都城長安的危險。在此時代背景下,漢武帝劉徹決定聯合匈奴的世仇,位于匈奴西邊的游牧民族大月氏,一起共同抗擊匈奴,于是招榜天下,尋找有才干,有學識的人出使西域,就這樣,張騫應召為國報效。

于公元前139年,率領100多人的隊伍,在降漢的匈奴人甘父向導下,向西域進發(fā)。穿越河西走廊,匈奴的大片控制區(qū)域,尋找大月氏國。出使途中,波折不斷,第一次被匈奴截獲,在匈奴被拘押達10年,好不容易逃出去了,找到大月氏國卻情況已發(fā)生改變,大月氏國不想東返了,更不用說和漢朝一起攻打匈奴,張騫逗留一年有余,失望返回漢朝,悲慘的是,想繞過匈奴的控制區(qū)域,卻還是被匈奴發(fā)現,又被扣押了一年,整個出使西域歷時13年之久,回到故土長安,張騫受到了長安人民和漢武帝的熱烈歡迎。

就這樣,第一次出使西域沒有完成任務,卻帶回了豐富的西域諸國的地理人文信息。

張騫隨后又在公元前119年進行了第二次西域之行,歷時4年于115年返回,這次是東西方的友好交流之行,帶回的烏孫使者感嘆漢朝的強盛,積極幫助漢朝傳播在西域諸國的影響力,而后東西交流越來越廣泛深入。貿易,文化等各方面都有了積極提升。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